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是基礎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尤其在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思維活躍,是培養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最佳時機。美術課作為小學新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在美術課教學中,我根據美術學科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采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知識,在愉悅中進行創作。
例如,在《三原色和三間色》教學中,課前我把“三原色”紅、黃、藍三種顏料分別放到玻璃杯里。講授“三間色”時,根據學生愛動手做實驗的特點,我把一點黃色的顏料與紅色顏料混合,它們慢慢變成了橙色。學生很好奇,都瞪大眼睛仔細觀察。于是我拿出盛有藍色、黃色、紅色顏料的杯子,讓一名同學把藍色和黃色顏料倒在一起,讓一名同學把紅色和藍色顏料倒在一起,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天地。
例如,在講《美麗的印紋》一課時,我讓同學們找來許多凹凸不平的小東西,如樹葉、小印章、石子、玩具等等,課上,我啟發學生用這些小物品印出一幅美麗的圖畫來:“大家印印看,印出來的畫可以是現實生活中某個具體事物,也可以是想像中的圖案,可以用彩筆添加幾筆,也可以用彩紙粘貼到作品中去,盡管大膽想像、大膽構思。”作品展示時,有的學生用紙片印出圖案又用彩筆添加幾筆,變成一個具體事物;有的用彩紙做成一只蝴蝶,粘貼到紙上,用紙片和葉子印出許多花和葉子;還有的用五角星紙卡片印出一個五角星,然后把印出五角星的紙對折又復印出一個五角星……在學生找到這個新方法后,我及時告訴他們這種方法叫“對印”法,并對發現新方法的同學給予表揚,鼓勵其他同學探索、發現新知識,體會創新帶來的成功與快感。
創設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創新的空間
情境教學是以思維為核心,以情感為紐帶,以構成“境——情——思”為發展主線的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通過各種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接近生活實際的情境創設,巧妙地把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才果藍色和黃色調合出綠色,紅色和藍色調出了紫色。同學們都興奮極了。通過觀察、參與試驗,在避免枯燥抽象講解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掌握了“三間色”是由“三原色”調和出來的知識。
再如,在上《美麗的鳥》一課時,我將幾種鳥帶進了課堂,學生頓時歡呼雀躍,眼里流露出興奮的目光。這時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小鳥的特征,觀察羽毛顏色、形狀等,并讓學生自己講一講他們看到過的小鳥是什么樣。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在興奮與快樂中,學生自由想像,隨意創作,都畫出了自己心目中最美麗的小鳥。
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創新的樂趣
傳統教學中,教師欣賞學生循規蹈矩地跟著教學設計的思路走,可這樣怎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因此,我在教學中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還學生,凡是學生自己探索能得出的結論,我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規律,我決不暗示,盡可能給他們多一些自我探究知識的余地,多一些思考問題的空間,使課堂教學真正成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才會有利于幫助學生展開想像,拓寬視野,提高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美術作品是靜態的東西,怎么能讓作品在學生心中“活”起來,這就需要美術教師運用創造性教學手段,來展現作品的創作情境。為了把靜態的知識教“活”,我在教學中有時會帶著學生去大自然中追求美,有時會放資料片讓學生欣賞美,有時會放音樂讓學生在樂曲中想像美……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讓他們在情景交融中領悟到更深遠更美好的東西。這樣做自然地把畫面與音樂、把視覺與聽覺交織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教學《過年了》一課時,我在課堂放映過年的課件,在吉祥的氣氛中,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我問學生:“過年時,你覺得什么是最熱鬧的?”課堂一下沸騰起來,學生有的說吃年夜飯,有的說放煙花,有的說玩花燈……這樣一來,學生創作的思路就打開了,創作的靈感也進發了,把他們心目中過年的熱鬧描繪得淋漓盡致。
(作者單位:望奎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