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重訪揚州個園,新鮮感恰如“好風生翠幕”、“疏雨滴圓荷”,好不令人心動神馳!竊以為,竹、宅、石、曲四字,可總攝個園神韻。
一進個園北大門,萬竿修竹卷起漫天綠霧撲面而來,目見修篁弄影,耳聞竹籟添聲,恍惚間,好像全世界的竹子都躋身到這兒來了!那桿紋形似龍鱗、凹凸有致的是龜甲竹,那桿身淚痕紅浥、泣血斑斑的是湘妃竹,那桿黃節綠、披針葉片的是金鑲玉,更有那新筍緊依老干,團團叢生的慈孝竹……竹是個園的靈魂,亦是個園主人的心靈家園。個園主人黃至筠,清嘉慶年間的兩淮鹽總,可謂富商毫賈,名甲一方。他名竹、號竹、居竹,并在竹園中設王維詩境中的“竹里館”、姜夔詞詠里的“竹西佳處”……他既為商賈,亦為儒士,猶為可貴的是他將其子悉數培養成了讀書做學問的名士、名醫。個園竹海,好一處清幽所在,直教人欲效雅士“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兮!
個園之宅第,現存東、中、西三路建筑,其間廳堂院落、繡樓回廊、金井梧桐、廚房火巷,一梁一檁、一柱一磉,無不匠心獨運,既印證著揚州鹽商財力的雄厚,又處處體現出當時揚州民宅的建筑風格;更有中堂、楹聯,形象勾勒出主人的志趣、家風。我等后輩之人自現代水泥匣中鉆出,進入兩百年前先人宅第一睹,豈不快哉!若能一宿,則更稱我心矣!
個園之疊石,更是園林之精華所在。園主延請造園高手,以瘦、透、漏、皺的太湖石、雄渾拙樸的安徽黃石和體態圓渾、愈舊愈白的宣城雪石及樹木花草、溪水藤蘿、亭榭樓臺,共同營造出春夏秋冬四時景致,令園移步換景、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且看——
“春山”:竹林中數枝石筍狀出“雨后春筍”之意,一道初春景致;太湖石渲染出十二生肖鬧春圖,一派仲春風光。“夏山”:以飄逸俊秀、形態多變的太湖石壘成停云之勢,模擬夏日天空中的云彩,與綠樹濃陰一齊倒映在一池碧波中,聚散流動,美不勝收。“秋山”:黃石掇成,氣勢磅礴,遠可賞近可攀低頭可鉆,絕壁深“潭”石橋,雖無一勺真水卻一派“旱山水意”。冬山:以皚皚泛白的雪石掇山、貼山、圍山,配以冬樹,粉墻上鑿以“北風呼嘯”的風音洞,共同組成了一幅四季常存的冬景。四時之山石、四季之美景,個園真乃匠心獨運也!
個園不僅竹佳宅壯石秀且曲美。園中的水榭歌臺,常有昆曲笛韻悠揚——聽說每逢周末,便有昆曲曲友在此揠笛拍曲。我等游個園時,熱情好客的主人——揚州市作協領導杜海先生特意安排我們在宜雨軒聆賞揚州曲藝三枝花之一的揚州清曲。于軒外往廳內望去,只見三位老先生均著灰布長衫,五名女子皆著紅襖,三把胡琴、兩面琵琶、一板一鈴一碟,老藝人們端坐廳堂中央。杜海先生不無揶揄地說:“這清曲也屬于待搶救的口頭非物質遺產,能歌此曲的也即在座幾位了!”琴聲起處歌喉清,所歌二曲一為元曲山坡羊改編而成,名曰“波揚”(音),一為馮夢龍創制的掛枝兒現稱“南調”。曲詞雖不如昆曲典雅含蓄,倒也俏皮直白、輕松活潑,直聽得人如醉如癡,一曲終了,庶幾忘卻今世何世、身在何方……
美哉,妙園清曲!真不負個園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