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秋去冬來,人們一年四季都可見到潤州境內民政人“為政府分憂,為百姓解難”而無怨無悔、默默奉獻的身影……
民政工作部門是主管社會行政事務的政府職能部門,民政工作是有關社會事務的行政管理工作。民政部門承擔的每一項工作,都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聯系,與社會穩定密切相關。認真做好民政工作,對于保障人民群眾基本利益,調節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為改革開放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具有極其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此,潤州區民政人,無論是局領導還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員都深知這個道理。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都有一份執著的追求和偏愛。近年來,他們在局長曹學衛和黨組書記趙小牛等一班人的帶領下,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圍繞“爭做一流,勇當排頭”的工作目標,全面出色地履行區委、區政府賦予的工作職能,在救濟救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優撫安置、社會行政事務管理、基層政權建設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得到市、區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在全區民政系統中涌現出一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一
救災救濟工作成效顯著,城市低保躍上新臺階。救濟救災工作是民政部門的重要職能之一,局領導一班人把這項工作放在重要議事日程上來抓,努力做到思想認識、政策措施和錢物發放“三個到位”。2005年,全年投入慰問資金43.6萬元,對2037戶特困戶、五保戶、重災戶5105人進行走訪慰問;全年下撥救災資金8萬元,受助困難群眾553人。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五保供養人員供養經費12萬元。他們還積極開展慈善捐助活動,組織向省、市慈善總會捐款160萬元。結合“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組織全區黨員干部捐資助學5萬元,首批資助6名大學生完成大學學業。此外,他們積極主動地與省、市相關部門聯系,為全區67個特困戶解決了69名學生就學難題,為28名困難群眾安排了慈善救濟,受到學校、家長和基層干部群眾的一致贊揚。
局領導一班人按照《鎮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要求,克服人手少任務重等困難,順利地完成了城市居民低保提標、加強低保對象動態管理等工作,取消不符合低保標準的對象140戶349人,配合“三小車”整治,為120戶殘疾人辦理了低保手續,有力地推動了全區“三小車”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在身份證換證工作中,為全區低保戶提供手續證明4000多份,減免費用8萬余元。嚴格把好低保新增人員的審批關,城市居民低保管理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使全區低保工作走上正規化、制度化的軌道,實現了“應保盡保”的工作目標。截至11月末,全區共有低保對象1909戶4883人,月發放保障金49.87萬元。救災救濟、低保工作卓有成效地開展,為保障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維護社會的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
雙擁優撫成績斐然。2005年,是潤州區爭創“雙擁模范區”的關鍵之年。局一班人抓住這一契機,全力配合區雙擁領導小組召開爭創動員大會、層層級級分解爭創任務,積極牽頭組織在全區各鎮、街道深入廣泛地開展爭創雙擁模范單位活動,以及增設雙擁固定標語牌,加大爭創工作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的爭創氛圍,使之在全區上下形成了巨大的爭創工作合力和凝聚力。在爭創活動中,各鎮、街道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擁軍優屬活動,涌現出一批像桃一社區居委會那樣具有當地特色的先進典型。他們還組織全區近1000名干部群眾與駐鎮部隊共同在潤揚大橋和長江堤邊200多畝土地上植樹2.5萬多株,市、區四套班子成員和有關部門負責人與部隊官兵同灑汗水,用真情培植了“雙擁林”,使之成為在全市內外頗具影響和廣為流傳的佳話。為解決鎮江軍分區建設訓練基地的用地問題,潤州區按照特事特辦的原則,不僅很快給部隊解決了用地問題,還減免了征地有關費用1000多萬元,受到駐鎮部隊官兵的一致贊揚。通過開展爭創活動,全區各單位雙擁基礎工作不斷加強,國防教育活動蓬勃開展,各項雙擁工作任務得到全面落實。
優撫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他們為全區273名享受定期定量撫恤和補助的各類優撫對象,發放定量撫恤補助金106.4萬元。并根據有關政策及時調高各類定補標準,督促指導各鎮做好義務兵家屬優待金籌集兌現、義務兵立功獎金發放等工作。2005年,全區按省、市規定的標準,兌現義務兵優待戶171戶。共接收部隊寄回的立功喜報85份,發放獎勵0.8萬元。在“八一”和春節兩大節日期間,區委、區政府領導和相關負責人到駐地部隊和優撫對象家中進行走訪慰問,發放慰問金7萬多元。他們還舉辦了題為“情系潤州、愛在軍營”為主題的軍地聯歡晚會,為駐地軍民奉獻上一個個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全區雙擁工作精彩紛呈、精品迭出、亮點頻現。
三
社會行政事務管理進一步規范。他們把婚姻登記工作作為樹立民政機關形象的窗口,嚴格執行《婚姻法》和《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并提供優質、高效、廉潔的服務。2005年,全區共辦理結婚登記1632對,離婚461對,做到無差錯、無投訴率100%。婚姻登記員蔣明輝被授予全國優秀婚姻登記員光榮稱號。本著“完成任務、服務基層、方便基層”的工作宗旨,在相對不完整的社會事務管理空間營造工作特色,出色地完成了區劃地名、勘界工作任務。特別是在為基層辦理地名、路名中,做到最低收費、最好服務,不僅得到基層干部群眾的稱贊,還優化了服務鏈,密切了各方面工作的合作關系,受到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
殯葬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做到管理網絡健全,責任落實到位。全區違法殯葬現象減少,違法土葬事件處置率100%。堅持“依法登記、嚴格管理”的原則,嚴格對已登記的社團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進行監督管理,使民間組織在全區經濟和社會事業建設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民間組織管理工作成效顯著。民政福利企業扭轉了多年來只減不增的現狀。2005年新批福利企業1家,恢復運轉2家,目前正在辦理1家,全區福利企業工業產值達到5000萬元,利稅100.5萬元,安置殘疾人78人,社團和福利企業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力量。
四
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不斷加強。他們按照市、區統一部署,遵循“地域相鄰、整體合并、資源配置合理、管理服務方便”的原則和土地二輪承包“三個不變”的要求,科學合理制定合并方案,堅持依法辦事和規范操作,順利地對全區村組結構進行了調整,將原來的29個村調整為15個村,11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全區15個村和68個居委會成功地選舉產生了第七屆村民委員會和第二屆社區居委會,圓滿地完成了換屆選舉工作任務。其中有13個社區居委會進行了直選,直選率達到了20%。通過換屆選舉,全區進一步加強了以村、社區黨支部為核心,以村、社區居委會為主體的組織建設,基層干部群眾的民主法制意識明顯增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實現了有序提升。在新當選的村委會成員中,文化程度比上屆有明顯提高,平均年齡有所下降,黨員和婦女的比例增大,新一屆村委會人員的組成結構不斷趨向合理。為潤州區實現富民強村奔小康的目標奠定了基層政權的組織基礎。
五
轉化“保先”教育成果,自身建設顯著增強。局黨組一班人,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作為黨建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他們切實按照全區統一部署與要求,認真抓好思想發動、學習討論、對照檢查和積極整改四個環節,在區局機關中率先圓滿完成“保先”教育任務。在此基礎上,為鞏固和轉化教育成果,局領導一班人在局機關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并把局機關黨支部的“創先爭優”活動與“黨風廉政教育月”、局機關與基層民政辦政務聯動公開,打造“學習型、服務型、勤廉型”的“三型”局機關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建立健全黨建工作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同時,重新修訂完善了局機關管理工作制度和規定。嚴肅工作紀律,整頓機關作風,提升辦事效率,提高服務質量。為了改善辦公條件,他們還擠出資金,添置了電腦、復印打印一體機、傳真機等辦公設備,并在機關內部實施網絡建設,實現了網絡共享。局領導一班人在“保先”教育中,始終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在局機關和基層群眾中樹立起“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憂為民所解”,以及“勤政務實、廉潔高效”的良好形象。在全區民政工作系統中,一支“政治強、思想好、業務精、作風硬”的民政工作隊伍已基本形成,為該局在新的一年中實現“爭做一流、勇當排頭”的工作目標,奠定了厚實的思想基礎,提供了組織保證。
“我們所取得的一點成績,這得益于區委、區政府對民政事業的重視關心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幫助,這也是局機關和全區民政系統干部職工共同奮力拼搏的結果。但我們離上級的要求、群眾的需要,還有較大的差距……”這是局長曹學衛在采訪結束時說的一番話。他們決心在新的一年中,圍繞爭創一流,奮勇爭先的目標,更加出色地履行區委、區政府賦予的民政工作職能,為全面完成“有效的社會救助、廣泛的基層民主、優秀的福利服務、牢固的軍民團結和規范的社會管理”的目標任務,為實現潤州經濟和社會建設新的崛起,打造和諧新潤州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