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揚中實小人提出了建設和諧學校的命題,揚中實小人力求成為:離社會和家庭最“近”的好學校;離家長和學生最“近”的好老師。我校數十年探索和實踐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優化學校教育、引導家庭教育,家校溝通形成合力、共育新苗的成功做法。揚中實小的“行知家長學校”被評為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受國家教育部和全國婦聯的表彰。
一、建章立制,確保“家長校”長效運行
我校行知家長學校創辦于1989年,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實踐,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做到了工作有計劃,理論有實效,并建立了相應的考核評優制度,家長參與率高,社會評價好。學校有固定的組織機構,每月都開展家校活動,商量、討論學校有關事宜。我們借鑒有關理論和相關實踐,組織人員編寫了《揚中實小行知家長學校校本教材》,組織“三代人”家教知識競賽,匯編《家教薈萃》,每學年評選一次“優秀家長”,學校頒發結業證書,并逐步規范,形成制度,調動了廣大家長的參與熱情,保證了行知家長學校健康有序的發展。
二、開放辦學,加強“學社家”三方溝通
家長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他人”。學校定期舉行“開放周”、“開放日”活動,讓家長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參與活動。加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學校與社會的溝通,相互了解、相互認同,達到互促共進的目的。在家長中經常開展評教議德活動,還規定了每周一次的家長校訪日、一次教師家訪日,推廣家校聯系制度。通過“校長信箱”、《學校與家庭聯系手冊》、《家長教育孩子記載卡》、《日常行為規范記載卡》等加強交流,促進了家庭與學校的相互溝通,保證了信息傳遞與反饋的暢通。我校還充分利用網絡優勢,通過校園網開辟“家長學校”專欄,并分設“家教感悟”、“名人教子”、“家教課堂”等子欄目,向廣大家長宣傳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推廣成功的家庭教育經驗。
同時,我校還注重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積極開發綜合化、生活化、信息化的校本課程。每學期,學校都組織各個年級開展以“體驗社會生活,展示雛鷹風采”為主題的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另外,我們還利用家長資源,以老年大學詩社、中明棋苑、馥馨花園、農業科技推廣中心、電信局信息發布中心、市三十強企業等單位為依托創建了73個社區教室。社區教室成立之后,各個班級紛紛開展活動。
三、專家指點,力爭“家長會”學有所成
揚中實小的學生家長:黃博士,從你自己的成長經歷來看,你覺得目前我們中國教育的成功之處在哪些地方?
黃振春博士:是非常扎實的基本功,數學競賽多,培養了我頑強的毅力。
揚中實小的學生家長:劉云博士,你認為孩子在兩國所受的教育有何不同?
劉云博士:在美國,孩子很自由,思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中國,能獲得扎實的基本功,能培養吃苦耐勞、有始有終的品質。
揚中實小的學生家長:兩位博士,美國是怎樣開展素質教育的?
黃振春博士: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啟發式教學:注重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舉一反三;教學內容注重趣味性,與時代結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掌握科普知識;培養學生的愛國心;注重培養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每天都有激勵機制。
揚中實小的學生家長:黃博士,我非常欣賞外國的孩子在任何場合都那么自信,神態自若,談吐流利,在學校或家庭生活中有哪些特別的培養方法嗎?
黃振春博士:需要家長無形之間去培養、多鼓勵。即使孩子的看法是錯的,也要問他為何覺得是正確的,把他當作一個大人看待。
劉云博士:家長對小孩別什么都管,要抓重點;有些他應該做的,如果他主動做了,可以去激勵一下。
……
揚中實小的學生家長:兩位博士,請你們各對我們全體家長說一句話,作為今天講座的結束語,好嗎?
黃振春博士:相信你自己,你一定是個最好的老師。
劉云博士:相信孩子,讓小孩子做他自己。
以上是我校的家長在聽完美國宇航局首席華裔科學家黃振春博士和劉云博士的《中美教育比較研究》的講座后對話的情景。
學校近年來多次邀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來給家長上課。如邀請了中央教科所的江明老師來校為家長作了《怎樣做孩子喜歡的家長》的專題講座,邀請了《小學生數學報》的沈本領主編作了《讓孩子喜歡數學》的專題講座,等等。這些精彩的講座得到了與會家長的一致好評,提升了“家長會”的層次,切實提高了全體家長的思想素質和家教水平。
四、注重投入,建設“小書房”,溫馨育人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的第一課堂,文明向上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條件,小書房建設則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近年來,我校積極開展了學生小書房的建設活動,倡導家長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標準辦好小書房(一房間、一桌、一椅、一書櫥、100本好書、一個電腦、一份報紙雜志、一件文體器具);二是進一步完善家庭小書房建設,鞏固、充實現有學生小書房的藏書量,進一步提高學生小書房的質量,開展達標評比活動。
在引導家庭建設好小書房的同時,我們還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走進小書房,充分發揮小書房的作用。如精心策劃好班級書角,讓學生想讀書時隨時都能讀到書。舉辦讀書活動激發同學們的閱讀興趣,讓優秀的作品陪伴同學們健康成長……讓孩子們在讀書的舞臺上表現自我、展示風采、鍛煉成長。讓名著走進孩子的生活,讓經典伴隨孩子的成長,打造書香校園,倡導書香家庭,建設書香社會。建立學生“讀書成長冊”,記錄學生們讀書成長的足跡,并通過定期評比,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如今,買書、藏書、讀書已成為揚中實小家庭教育的一道風景線,小書房成為學生最愛逗留的地方之一。小書房的建設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文化生活,培養個性,陶冶情操。許多家長也陸續從“砌墻”中撤退,與孩子一起參加小書房活動,形成了全家讀書學習、全家祥和歡樂的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
五、課題引導,共創“好家庭”勤學向上
在原來的小書房特色文化家庭建設的基礎上,我校確立了“爭創學習型家庭,優化德育外環境”的科研課題,把引導家庭爭創“學習型”家庭、提升家庭品位,作為新時期家庭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家校合力形成的主要抓手。
我們倡導在學習型家庭中,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父母,而且還是孩子的同學,需要共同學習。父母不再是單純的施教者,而且還是學習者,不僅從書本、從實踐、從他人那里學習,而且還要向孩子學習。倡導家長要從做學習型的父母、家長與子女雙向學習、營造學習氛圍、創設學習環境四方面著手,爭創“學習型”家庭,為孩子的成長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
“學習型”家庭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文明的家庭生活方式,學習能給家庭帶來歡樂,能使普通家庭綻放迷人的光彩,為此,我校制定了揚中實小“學習型”家庭的評估細則:
1.家庭有書櫥、書桌、書房等學習場所,有電腦等學習工具,藏書及光盤在500冊以上,訂閱報刊雜志4份以上,用于學習的資金,每年不少于家庭總收入的10%;
2.家庭和睦、平等民主,家庭成員既分散又共同學習,人均每天學習2.5小時,每天有30分鐘交流討論,每月有兩次家庭成員的思想溝通;
3.家庭成員能主動承擔社區各類文化教育職責,發揮積極帶頭作用,團結幫助他人,鄰里關系融洽,獲得區、街道表彰或獎勵;家庭成員在學習、工作中有創新,成果獲市級以上有關獎勵。
……
六、發行校刊,擴大“新成果”多方聯動
學校早在1988年4 月就創辦了校刊《學校與家庭》,反映學生校內外的活動情況、家長育人經驗和有關教育理論,如今已出版發行了190多期。為了更及時、迅捷地方便家長的閱讀,我校利用《鎮江廣播電視報》的《揚中文藝專版》每周一期在全市公開發行,每期印數達到25000份。校刊設立了“校園風采”欄目,全面展示學校的辦學成果;設立了“健康網頁”和“心靈花園”欄目,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設立了“藝術蓓蕾”欄目,凸現學生的素質發展;設立了“安全之聲”欄目,促進安全教育常抓不懈;設立了“家校飛鴻”欄目,暢通家校之間的聯系;設立了“育子有方”欄目,全面提高家長的育子經驗……
近三年來,揚中實小有30多人次在在省市級賽課中獲一等獎,400多篇文章在各級刊物上發表,500多篇文章獲獎,2000多名學生在全國、省市比賽中獲獎。由國家、省市出版社公開出版了26本研究專著,課題組成果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素質教育論壇、“中國語文教育百年”、第九屆UNESCD-APEID“學校道德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等國際會議上介紹并獲好評,學校連續4年在教育部關工委等單位組織的“小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活動”中獲集體一等獎和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先后兩次被評為“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家教和課改的成果三次在江蘇衛視公共頻道和黃河衛視海外頻道播出。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我校廣大家長的積極支持。家庭教育是一個艱巨而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我們將進一步學習家教理論,不斷研究家庭教育的新問題,認真總結家庭教育經驗,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再創揚中實小家庭教育工作的新輝煌。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中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