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個人自我管理的過程就是個人主體意識確立、責任意識培養、進步意識增強、憂患意識覺醒的過程。自我管理豐富了現代人的內涵,并構建了新型的現代人即“自我管理型人”。自我管理構成了人的現代化的微觀實現機制。自我管理通過幾個清楚連貫的步驟,為實現人的現代化指明了道路,使人的現代化的實現得以具體化、現實化。
關鍵詞:自我管理;人的現代化;實現機制
中圖分類號:C9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06)03-0010-05
自我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具有自我意識、自主意識和自由能力的個人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自我設計、自我學習、自我協調和自我控制等環節,以獲得個人自我實現和全面發展并以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為最終目標的能動活動。
自我管理是包括許多環節在內的流動過程。一般來說,它有如下幾個前后相繼的環節:
自我管理的前提是自我必須對自己有正確、全面和清醒的認識。自我管理要使人辨明自己必須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和能夠做什么。當代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在能夠成功地進行管理之前,人們必須確切地知道自己正在管理什么。”①“‘認識自己’首先就是認識自己的內在可能性——建立‘生活計劃’的基礎。自我認識成為自我確定的前提和組成部分。”②馬斯洛認為:“自知看來是自我改善的主要途徑,盡管它不是唯一的途徑。”③只有通過自我認識,充分了解自己的優勢、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后,一個人才能正確進行人生定位,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最容易發揮自己能力的活動中,減少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浪費。所以,“認識你自己”是自我設計(自我計劃)的前提。
有了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后,人們就可以進行自我設計(自我計劃)。自我設計是自我管理的第一階段。古人講“志”,《儀禮·大射儀》注云:“志者,意所擬度也。”就是說,“志”是個人對自身發展擬度的一種意向。所謂“擬度”就是自我設計之義。墨子在《修身》中說:“志不強者智不達。”現代意義上的自我設計是個人根據社會條件、自我特質等諸多因素設計出自我潛能和理想的實現方式,以使自我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設計是一種理想化的規劃,是指向未來的理性活動。缺少計劃或沒有好的計劃是一個人沒有能力的標志。“只有一個在經過較長時期深思熟慮、精心準備的計劃,才能使人們對未來有清楚的認識,并能盡最大可能集中智慧才能和物質力量來對付出現的危險。”④盡管“最好的計劃也不能事先預測出所有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但它可以考慮到這些事件的可能性,并準備了在意外時刻可能需要的武器。”④62正因為自我計劃如此重要,所以它應成為硬性的規定貫穿于一個人的大部分生涯。
而個人要把自我設計目標變成現實,則離不開自我學習。自我學習是自我管理的第二階段。自我設計是一種理想設計,人們在自我設計時總是將未來的美好目標和自我狀態作為追求的理想。但人的“此在”狀態是現實,現實的東西還不是理想的東西,也就是說在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總是有一定差距,那么如何來縮小以至于消除這一差距呢?只能通過自我學習等實踐活動來進行。這是因為:第一,自我學習會給人造就新的機會,它開闊人的眼界和豐富人的心靈,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而且會使人增強自信并有助于人實現自己的發展愿望。第二,自我設計要貫徹法約爾所說的“每個人都有一個位置,每個人都在他的位置上”④43的管理原則。這就是說,自我設計要讓每個人的未來狀態適合他,同時他也要適合他的未來狀態。而人必須通過自我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才能完成這樣的自我設計目標。
每個人在執行他制定的未來規劃的過程中,還必須不斷進行自我協調和自我控制。自我協調既可以保證自我計劃的順利進行,使自我計劃免受自身和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也可以最大限度調動自身與環境中的一切促進自我計劃順利進行的積極因素,有效整合自我內部與外部的各項資源。一般來說,自我協調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協調自身,二是協調自身與環境的關系。協調自身主要指協調自我的精神因素與身體因素的關系,協調自身與環境的關系包括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和人與社會的關系。從哲學的角度來看,自我調節是生命的一個本質屬性。任何生命在其存在的每一瞬間,都在不斷地調節自己內祁的各種機能的狀況,調整自身與外界環境的關系⑤。自我協調使自我的身心、自我與環境之間得以和諧相吐,并使自我身心之間、自我與環境之間得到良性互動,推動各方的發展。此外,自我協調也是一種有效的整合力量,它使自我具有的能力遠遠大于其各種能力溝簡單相加。自我協調不僅能夠較好地協調自我的身b關系,而且能客觀理解他人并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向關系,這樣就充分利用了自身與環境兩方面的資原,從而有助于自我計劃的順利執行。
一般來說,自我控制有兩個層面的含義。將這兩個含義區別開來,有利于人們對自我控制的認識和實踐。一個含義是自我控制自我計劃的執行,即自我根據自身以及環境情況的變化和要求,要么糾正計劃執行中的偏差,要么調整以至于更換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需要和個人要求的計劃。另一個含義是自我控制自己的反社會或違背社會規范的言行、本能沖動等,并努力促使自己遵守社會規范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是從后一個方面來理解自我控制的,這個意義上的自我管理類似于自我約束,其目的是為了防止自己“越軌”。可以說,前一個自我控制是對自我個人目標的控制,后一個自我控制則是自我對社會規范的遵循和社會責任的承擔。需要指出的是,這兩個方面的自我控制是對立統一的。前一個自我控制是個人自我的要求,后一個自我控制是社會自我的要求,但它們都是人的自我需要,它們的分離和整合植根于自我的矛盾統一性。這從自我管理的角度折射和反映出了人之個體性與社會性的內在統一。
以上我們論述了自我管理幾個前后連貫的環節。需要指出的是,自我認識、自我設計、自我學習、自我協調和自我控制只是自我管理的邏輯環節。而現實生活中,自我管理的環節則更為復雜。因為邏輯的東西是經過修正后展示出來的現實的東西。同時,自我管理將是無限反復、永無止境的過程。一個自我計劃的終結,就意味著另一個自我計劃的開始。如此不斷地發展,推動了自我管理不斷躍上新境界。
個人自我管理的過程就是個人主體意識確立、責任意識培養、進步意識增強、憂患意識覺醒的過程。個人自我管理過程中獲得和培育的這些意識是現代人的必備意識和人的現代化的重要目標。
首先,自我管理體現了主體意識。主體意識是個人對自己主體地位的確認,是對個體自身的本質和價值以及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的明確意識。在傳統社會,血緣和出身規定了每個人的未來走向。在現代社會,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一個人通過不同的自我管理來不斷展示自己和實現自己。在社會允許的活動場域里,一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越高,他發展得就越快,就越是自己的主人。現代化是人的主體意識充分展示的過程。而自我管理則是每個人明確表達自己的主體意識的過程。主體意識的確立可以使個人擺脫人身依賴關系的束縛,使個人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及獨立人格的真正個人,使個人成為社會生活的主體和現代化的具體承擔者,從而把個人的發展與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個人主體意識的確立,既是現代化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現代化發展的目標所在。現代化作為社會發展的綜合目標,必然要把人的現代化放在首位,而人的現代化又具體表現為個人主體意識的確立等方面。
其次,自我管理體現了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是每個具有主體意識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意識,是個人對自己、他人、組織、國家和人類的前途與命運負責的一種觀念表達。主體意識的確立需要個人正確處理個人的獨立性與社會依賴性的關系。一個人必須把自己看成是具有一定使命和責任感的獨立個體,自覺接受所屬社會文化的規范,才能真正成為獨立的個人。自我管理是個人對自己、他人、組織、國家和人類負責的行為。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君子必須先通過自我管理,增強自身的能力和修養,規范自身的行為,才能參與國家的治理,達至天下太平的理想社會狀態。個人不對自己進行有效自我管理,不僅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也是對家庭、國家和整個社會不負責任。自我管理是對自己、他人和社會負責的行為體現。一方面,自我管理是對自己負責,這主要是從自我管理對個人的正面建構角度來說的。自我管理能使人不斷地積極發展和超越現在,并使自己的未來狀態符合自己的理想設定。另一方面,自我管理也是對他人和社會負責,這主要是從自我管理的社會效應角度來說的。自我管理能約束自己的不當行為,避免對他人自由和權利的干涉和損害,進而維護社會的倫理規范。
再次,自我管理體現了進步意識。進步意識是個人對自己的心理結構、道德操守、文化修養等方面要求與時俱進的意識,其目的是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質和活動適應現代化的需要和時代的發展。現代化是人類不斷走向文明和進步的過程,它從根本上改變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狀況。個體的人要想成為現代化的主體,就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用現代文明武裝自己,使自己成為順應時代發展和文化進步,潮流的個人,這個過程就是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就是這樣一個不斷追求發展和尋求進步的過程。個人進行自我管理,充分發揮自身的內在潛能和優勢,控制有害于個體發展的不良因素,從而使自我向人的現代化目標不斷進步。自我管理通過自我設計設定新目標、自我學習增強自身能力、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保證新目標的實現等環節使個人不斷得到發展和進步。
最后,自我管理體現了憂患意識的覺醒。孟子云:“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⑥一個人如果長期生活在安樂環境中,就會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最終會被社會淘汰。所以,自我管理能力強的人一般都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會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以使自己不斷進取而不會被社會所淘汰。當然,我們所說的憂患意識不僅是個人對自己前途和命運的關注,也是個人對國家、民族的發展前景和未來命運的關注與憂思。現代化是個人之間綜合能力與國家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日益激烈和加劇的過程。個人對自己的前途命運的關注與對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的憂患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個人對自己的憂患只有上升為對國家和民族的憂患,才能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結為一體。人的現代化必須培養人們的憂患意識,而憂患意識的培養與個人自我管理是互為條件的。個人只有憂患意識增強了,才會對自身進行自我管理,以增強自身能力來應對復雜多變的世界;另一方面,個人只有通過自我管理,才能真正體會和強化憂患意識的價值。
三
自我管理對于人的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貢獻是其為“現代人”注入了新的內涵。人的現代化中的“現代化”是一個具體的歷史的概念,不同的社會形態賦予其不同的內涵。何謂“現代人”?對“現代人”這個概念應做深層次思考。誠然,“現代人”一定是“現代社會的人”,現代人中的“現代”概念的內涵是社會所要求的,人們被塑造成什么樣子也是由該社會從自身需要出發而使然的。也就是說,現代人總是一定社會所要求的具有特定行為模式的人。但問題是現代人并不一定就是理想的人。如馬爾庫塞所說的“單向度的人”是現代社會所塑造的人,但并不是一個合乎人的全面發展要求的人。所以,現代人應做好兩個“提升”:一是要繼續從傳統人中提升出來。因為“傳統人所擁有的品質使他們容忍或安于不良的現狀,終身固守在現時所處的地位和境況中而不求變革。那些陳腐過時的、常常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制度就暗暗地靠著這些傳統的人格性質,長久頑固地延續下去,死死抓住人們。要沖破這個牢固的束縛,就必須要求人們在精神上變得現代化起來,形成現代的態度、價值觀、思想和行為方式,并把這些熔鑄在他們的基本人格之中。”⑦二是要從片面現代人中提升出來。因為片面現代人具有偏狹性,這種偏狹性表現在人的主體性迷失,因迷戀功利性而為物欲所驅使等方面。從片面現代人中提升出來的現代人有許多新的內涵。而自我管理賦予新型“現代人”的新內涵就是:現代人也應該是自我管理能力強的人。自我管理擴充、豐富了現代人的內涵,并構建了新型的“現代人”。這個新型現代人就是“自我管理型人”。這就是說,能夠有效自我管理的人是現代人的重要內涵,也是人的現代化的基本目標。
人的現代化的實現必須通過個人的自覺意識和活動來具體表現,并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起點和歸宿。人的現代化是促進個人發展的有效手段和根本途徑。但人的現代化離不開個人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人的現代化實現的現實條件和基礎。可以說,自我管理構成了人的現代化的實現途徑和內在機制。以莊,人們談論人的現代化時,對如何實現人的現代化隊識比較模糊和籠統。即便是談到人的現代化的實現途徑也一般是從宏觀上探討,而對于微觀機制的研究剛非常不夠。我認為,對宏觀機制的研究是必要的,但丕遠遠不夠。必須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在加強制度建殳的同時,調動每個人的主體積極性,使人的現代化戊為每個人的現實行動,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少數人內行為。為此,本文認為,每個人的自我管理構成了人向現代化的微觀實現機制。因為自我管理通過幾個比交清楚連貫的步驟,為如何實現人的現代化指明了道各,使人的現代化的實現得以具體化、現實化。
人的現代化首先是觀念的現代化。英格爾斯在談測人的現代化時說:“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缺乏一種能賦予這些制度以真實生命力的廣泛的現代化心理基礎,如果執行和運用著這些現代化制度的人,自身還沒有從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都經歷一個向現代化的轉變,失敗和畸形發展的悲劇結果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現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進的技術工藝,也會在一群傳統人手中變成廢紙一堆。”⑦④這就是說,除非人們在觀念上已經實現從傳統人到現代人的轉變,否則現代化是難以真正實現的。而自我管理的首要前提是自我認識,自我認識就是自己對自身各方面個性特征的觀念把握。在這一點上,人的現代化與自我管理的出發點是相通的。而觀念的現代化離不開人的自我認識。因為只有對自身優勢和弱勢有一個清醒認識,一個人才能知道自己哪些思想觀念是保守和落后的,是需要進行觀念創新的。而觀念創新是需要一定的價值導向的,這個價值導向就是要以人的現代化和全面發展為重要歸宿。“人的偉大并不在于他有什么偉大的成就或豐富的知識;人的偉大在于認識自身命運的徹底開放,進而提升有限的自我而達到神圣的領域。”⑧
自我設計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總體目標的中途目標或分目標。目標具有層次性和分級性,總體目標的實現建立在具體的分級目標的真正實現上。如果說人的現代化是總體目標的話,那么,人的現代化的總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在各個具體分目標的實現的基礎之上。離開了具體分目標的實現,人的現代化的總目標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自我設計實質上就是逐步確立人的現代化的各個具體分目標的過程。自我設計跟人的現代化一樣,是永無止境的過程。隨著自身能力的增強和視域的開闊,一個人就會按照社會的最新要求和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預定目標,從而使自我設計成為永遠的未完成時態。正是通過自我設計目標的不斷轉換和提升,分目標的累積才能逐步向總目標逼近。當然,自我設計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要不斷找出各個具體分目標中最重要的一個分目標并予以優先解決。當一個最重要分目標實現后,再尋找新的最重要分目標。如此循環下去,就不僅會使人生的總體目標得以實現,而且還貫徹了優先處理當務之急的原則;不僅使人生規劃得井然有序,而且還注重了生活事態的“輕重緩急”。
自我學習為人的現代化提供了信息保障。造就學習型人才是人的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也是人的現代化的重要人力資源保證。人的現代化是人與外界不斷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過程。人的現代化離不開自身對外界有利信息的主動吸收和消化。因為自我作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只有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也才能有發展的基礎。當然,信息是良莠不齊的,既有對吸收者有益的信息,也有對吸收者有害的信息,這就要求吸收者對這些信息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和鑒賞能力,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而我們這里談論的自我學習主要是對外界有益信息的吸收和利用。自我只有具備吐故納新和新陳代謝的能力,才能獲得新的發展機會,才能使自我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也才能最終實現人的現代化。當然,自我學習的內容要受到人的現代化的目標導向的制約。自我學習的內容應該有利于人的現代化的實現和人的全面發展。否則,胡亂學習有害于自身發展的東西,就扭曲了自我學習的真實內涵,偏離了自我學習的初衷和目標要求,也就不可能實現人的現代化和人的全面發展。
自我協調是人的現代化的互助機制和整合機制。自我協調使自我的身心之間、自我與環境之間得以和諧相處和良性互動,并推動各方的進步與發展。身心具有互助功能。身體健康有利于心理健康,反過來,心理健康也有利于身體健康。同樣,自我與他人的良性互動也有助于建立人際互助機制。社會互動理論認為,人際互動按照性質不同可區分為競爭、沖突、強制、順從與順應、合作。競爭指社會上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對于一個共同目標的爭奪。沖突則是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了某種目標或價值觀而互相斗爭、壓制、破壞以至消滅對方的方式和過程。強制是互動一方強迫另一方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順從指互動一方主動調整自己的行為,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而順應除包含順從的意思外,還指互動雙方都調整自身行為,以實現互相適應。合作是互動雙方為共同目標而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可見,競爭、沖突和強制相對不利于建立人際互助機制,而順從、順應和合作相對有利于建立人際互助機制。自我協調的作用就是增加和鼓勵人際良性互動,減少和遏止人際惡性互動。此外,自我協調也是一種有效的整合力量,它使自我具有的能力遠遠大于其各種能力的簡單相加。一個具有較高自我協調能力的人,不僅能夠較好地協調自身的身心關系,而且能客觀理解他人和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這樣就充分利用了自身與環境這兩方面的基本資源,從而大大提高了各項工作的成功率。可以說,自我協調能力是一個人統攝其其他所有能力的能力。一個人的自我協調能力可使其具有的能力遠遠大于其他所有能力的總和。
自我控制是人的現代化得以實現的保障機制。人的現代化目標的實現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目標實施過程中,往往有許多干擾和破壞因素危害著人的現代化目標的順利實現。自我控制就是以自我設計的原初目標為指導,適時監控總體目標與分目標的實現,對有利于人的現代化目標實現的因素加以鼓勵,而對有害于人的現代化目標實現的因素加以排除和遏制。當然,自我控制不只是“糾偏”,即按照自我計劃標準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糾正所發生的偏差,以確保自我計劃目標的實現;而且還包括“調適”功能,即在適當時候對原定的自我控制標準和自我設計目標做適當的修改,特別是對于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利益要求的自我計劃要堅決放棄和修改,以便把人的現代化導人正確的實現軌道。
參考文獻:
[1][美)彼得·F·德魯克.動蕩年代的管理[M].屠端華譯.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2.
[2][蘇)伊·謝·科恩.自我論[M).佟景韓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86.159.
[3]C關)馬斯洛等.人的潛能和價值[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86.
[4)C法)H·法約爾.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M].周安華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64.
[5]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786.
[6]孟子·告子(下)[M].楊伯峻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
[7]殷陸君編譯.人的現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6.
[8][德)孫志文.現代人的焦慮和希望[M].陳永禹譯.北京:三聯書店,1994.146.
責任編輯:王之剛個人自我管理與人的現代化
郭海龍
摘 要:個人自我管理的過程就是個人主體意識確立、責任意識培養、進步意識增強、憂患意識覺醒的過程。自我管理豐富了現代人的內涵,并構建了新型的現代人即“自我管理型人”。自我管理構成了人的現代化的微觀實現機制。自我管理通過幾個清楚連貫的步驟,為實現人的現代化指明了道路,使人的現代化的實現得以具體化、現實化。
關鍵詞:自我管理;人的現代化;實現機制
中圖分類號:C9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06)03-0010-05
自我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具有自我意識、自主意識和自由能力的個人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自我設計、自我學習、自我協調和自我控制等環節,以獲得個人自我實現和全面發展并以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為最終目標的能動活動。
自我管理是包括許多環節在內的流動過程。一般來說,它有如下幾個前后相繼的環節:
自我管理的前提是自我必須對自己有正確、全面和清醒的認識。自我管理要使人辨明自己必須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和能夠做什么。當代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在能夠成功地進行管理之前,人們必須確切地知道自己正在管理什么。”①“‘認識自己’首先就是認識自己的內在可能性——建立‘生活計劃’的基礎。自我認識成為自我確定的前提和組成部分。”②馬斯洛認為:“自知看來是自我改善的主要途徑,盡管它不是唯一的途徑。”③只有通過自我認識,充分了解自己的優勢、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后,一個人才能正確進行人生定位,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最容易發揮自己能力的活動中,減少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浪費。所以,“認識你自己”是自我設計(自我計劃)的前提。
有了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后,人們就可以進行自我設計(自我計劃)。自我設計是自我管理的第一階段。古人講“志”,《儀禮·大射儀》注云:“志者,意所擬度也。”就是說,“志”是個人對自身發展擬度的一種意向。所謂“擬度”就是自我設計之義。墨子在《修身》中說:“志不強者智不達。”現代意義上的自我設計是個人根據社會條件、自我特質等諸多因素設計出自我潛能和理想的實現方式,以使自我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設計是一種理想化的規劃,是指向未來的理性活動。缺少計劃或沒有好的計劃是一個人沒有能力的標志。“只有一個在經過較長時期深思熟慮、精心準備的計劃,才能使人們對未來有清楚的認識,并能盡最大可能集中智慧才能和物質力量來對付出現的危險。”④盡管“最好的計劃也不能事先預測出所有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但它可以考慮到這些事件的可能性,并準備了在意外時刻可能需要的武器。”④62正因為自我計劃如此重要,所以它應成為硬性的規定貫穿于一個人的大部分生涯。
而個人要把自我設計目標變成現實,則離不開自我學習。自我學習是自我管理的第二階段。自我設計是一種理想設計,人們在自我設計時總是將未來的美好目標和自我狀態作為追求的理想。但人的“此在”狀態是現實,現實的東西還不是理想的東西,也就是說在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總是有一定差距,那么如何來縮小以至于消除這一差距呢?只能通過自我學習等實踐活動來進行。這是因為:第一,自我學習會給人造就新的機會,它開闊人的眼界和豐富人的心靈,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而且會使人增強自信并有助于人實現自己的發展愿望。第二,自我設計要貫徹法約爾所說的“每個人都有一個位置,每個人都在他的位置上”④43的管理原則。這就是說,自我設計要讓每個人的未來狀態適合他,同時他也要適合他的未來狀態。而人必須通過自我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才能完成這樣的自我設計目標。
每個人在執行他制定的未來規劃的過程中,還必須不斷進行自我協調和自我控制。自我協調既可以保證自我計劃的順利進行,使自我計劃免受自身和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也可以最大限度調動自身與環境中的一切促進自我計劃順利進行的積極因素,有效整合自我內部與外部的各項資源。一般來說,自我協調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協調自身,二是協調自身與環境的關系。協調自身主要指協調自我的精神因素與身體因素的關系,協調自身與環境的關系包括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和人與社會的關系。從哲學的角度來看,自我調節是生命的一個本質屬性。任何生命在其存在的每一瞬間,都在不斷地調節自己內祁的各種機能的狀況,調整自身與外界環境的關系⑤。自我協調使自我的身心、自我與環境之間得以和諧相吐,并使自我身心之間、自我與環境之間得到良性互動,推動各方的發展。此外,自我協調也是一種有效的整合力量,它使自我具有的能力遠遠大于其各種能力溝簡單相加。自我協調不僅能夠較好地協調自我的身b關系,而且能客觀理解他人并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向關系,這樣就充分利用了自身與環境兩方面的資原,從而有助于自我計劃的順利執行。
一般來說,自我控制有兩個層面的含義。將這兩個含義區別開來,有利于人們對自我控制的認識和實踐。一個含義是自我控制自我計劃的執行,即自我根據自身以及環境情況的變化和要求,要么糾正計劃執行中的偏差,要么調整以至于更換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需要和個人要求的計劃。另一個含義是自我控制自己的反社會或違背社會規范的言行、本能沖動等,并努力促使自己遵守社會規范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是從后一個方面來理解自我控制的,這個意義上的自我管理類似于自我約束,其目的是為了防止自己“越軌”。可以說,前一個自我控制是對自我個人目標的控制,后一個自我控制則是自我對社會規范的遵循和社會責任的承擔。需要指出的是,這兩個方面的自我控制是對立統一的。前一個自我控制是個人自我的要求,后一個自我控制是社會自我的要求,但它們都是人的自我需要,它們的分離和整合植根于自我的矛盾統一性。這從自我管理的角度折射和反映出了人之個體性與社會性的內在統一。
以上我們論述了自我管理幾個前后連貫的環節。需要指出的是,自我認識、自我設計、自我學習、自我協調和自我控制只是自我管理的邏輯環節。而現實生活中,自我管理的環節則更為復雜。因為邏輯的東西是經過修正后展示出來的現實的東西。同時,自我管理將是無限反復、永無止境的過程。一個自我計劃的終結,就意味著另一個自我計劃的開始。如此不斷地發展,推動了自我管理不斷躍上新境界。
個人自我管理的過程就是個人主體意識確立、責任意識培養、進步意識增強、憂患意識覺醒的過程。個人自我管理過程中獲得和培育的這些意識是現代人的必備意識和人的現代化的重要目標。
首先,自我管理體現了主體意識。主體意識是個人對自己主體地位的確認,是對個體自身的本質和價值以及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的明確意識。在傳統社會,血緣和出身規定了每個人的未來走向。在現代社會,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一個人通過不同的自我管理來不斷展示自己和實現自己。在社會允許的活動場域里,一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越高,他發展得就越快,就越是自己的主人。現代化是人的主體意識充分展示的過程。而自我管理則是每個人明確表達自己的主體意識的過程。主體意識的確立可以使個人擺脫人身依賴關系的束縛,使個人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及獨立人格的真正個人,使個人成為社會生活的主體和現代化的具體承擔者,從而把個人的發展與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個人主體意識的確立,既是現代化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現代化發展的目標所在。現代化作為社會發展的綜合目標,必然要把人的現代化放在首位,而人的現代化又具體表現為個人主體意識的確立等方面。
其次,自我管理體現了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是每個具有主體意識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意識,是個人對自己、他人、組織、國家和人類的前途與命運負責的一種觀念表達。主體意識的確立需要個人正確處理個人的獨立性與社會依賴性的關系。一個人必須把自己看成是具有一定使命和責任感的獨立個體,自覺接受所屬社會文化的規范,才能真正成為獨立的個人。自我管理是個人對自己、他人、組織、國家和人類負責的行為。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君子必須先通過自我管理,增強自身的能力和修養,規范自身的行為,才能參與國家的治理,達至天下太平的理想社會狀態。個人不對自己進行有效自我管理,不僅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也是對家庭、國家和整個社會不負責任。自我管理是對自己、他人和社會負責的行為體現。一方面,自我管理是對自己負責,這主要是從自我管理對個人的正面建構角度來說的。自我管理能使人不斷地積極發展和超越現在,并使自己的未來狀態符合自己的理想設定。另一方面,自我管理也是對他人和社會負責,這主要是從自我管理的社會效應角度來說的。自我管理能約束自己的不當行為,避免對他人自由和權利的干涉和損害,進而維護社會的倫理規范。
再次,自我管理體現了進步意識。進步意識是個人對自己的心理結構、道德操守、文化修養等方面要求與時俱進的意識,其目的是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質和活動適應現代化的需要和時代的發展。現代化是人類不斷走向文明和進步的過程,它從根本上改變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狀況。個體的人要想成為現代化的主體,就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用現代文明武裝自己,使自己成為順應時代發展和文化進步,潮流的個人,這個過程就是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就是這樣一個不斷追求發展和尋求進步的過程。個人進行自我管理,充分發揮自身的內在潛能和優勢,控制有害于個體發展的不良因素,從而使自我向人的現代化目標不斷進步。自我管理通過自我設計設定新目標、自我學習增強自身能力、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保證新目標的實現等環節使個人不斷得到發展和進步。
最后,自我管理體現了憂患意識的覺醒。孟子云:“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⑥一個人如果長期生活在安樂環境中,就會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最終會被社會淘汰。所以,自我管理能力強的人一般都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會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以使自己不斷進取而不會被社會所淘汰。當然,我們所說的憂患意識不僅是個人對自己前途和命運的關注,也是個人對國家、民族的發展前景和未來命運的關注與憂思。現代化是個人之間綜合能力與國家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日益激烈和加劇的過程。個人對自己的前途命運的關注與對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的憂患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個人對自己的憂患只有上升為對國家和民族的憂患,才能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結為一體。人的現代化必須培養人們的憂患意識,而憂患意識的培養與個人自我管理是互為條件的。個人只有憂患意識增強了,才會對自身進行自我管理,以增強自身能力來應對復雜多變的世界;另一方面,個人只有通過自我管理,才能真正體會和強化憂患意識的價值。
三
自我管理對于人的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貢獻是其為“現代人”注入了新的內涵。人的現代化中的“現代化”是一個具體的歷史的概念,不同的社會形態賦予其不同的內涵。何謂“現代人”?對“現代人”這個概念應做深層次思考。誠然,“現代人”一定是“現代社會的人”,現代人中的“現代”概念的內涵是社會所要求的,人們被塑造成什么樣子也是由該社會從自身需要出發而使然的。也就是說,現代人總是一定社會所要求的具有特定行為模式的人。但問題是現代人并不一定就是理想的人。如馬爾庫塞所說的“單向度的人”是現代社會所塑造的人,但并不是一個合乎人的全面發展要求的人。所以,現代人應做好兩個“提升”:一是要繼續從傳統人中提升出來。因為“傳統人所擁有的品質使他們容忍或安于不良的現狀,終身固守在現時所處的地位和境況中而不求變革。那些陳腐過時的、常常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制度就暗暗地靠著這些傳統的人格性質,長久頑固地延續下去,死死抓住人們。要沖破這個牢固的束縛,就必須要求人們在精神上變得現代化起來,形成現代的態度、價值觀、思想和行為方式,并把這些熔鑄在他們的基本人格之中。”⑦二是要從片面現代人中提升出來。因為片面現代人具有偏狹性,這種偏狹性表現在人的主體性迷失,因迷戀功利性而為物欲所驅使等方面。從片面現代人中提升出來的現代人有許多新的內涵。而自我管理賦予新型“現代人”的新內涵就是:現代人也應該是自我管理能力強的人。自我管理擴充、豐富了現代人的內涵,并構建了新型的“現代人”。這個新型現代人就是“自我管理型人”。這就是說,能夠有效自我管理的人是現代人的重要內涵,也是人的現代化的基本目標。
人的現代化的實現必須通過個人的自覺意識和活動來具體表現,并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起點和歸宿。人的現代化是促進個人發展的有效手段和根本途徑。但人的現代化離不開個人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人的現代化實現的現實條件和基礎。可以說,自我管理構成了人的現代化的實現途徑和內在機制。以莊,人們談論人的現代化時,對如何實現人的現代化隊識比較模糊和籠統。即便是談到人的現代化的實現途徑也一般是從宏觀上探討,而對于微觀機制的研究剛非常不夠。我認為,對宏觀機制的研究是必要的,但丕遠遠不夠。必須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在加強制度建殳的同時,調動每個人的主體積極性,使人的現代化戊為每個人的現實行動,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少數人內行為。為此,本文認為,每個人的自我管理構成了人向現代化的微觀實現機制。因為自我管理通過幾個比交清楚連貫的步驟,為如何實現人的現代化指明了道各,使人的現代化的實現得以具體化、現實化。
人的現代化首先是觀念的現代化。英格爾斯在談測人的現代化時說:“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缺乏一種能賦予這些制度以真實生命力的廣泛的現代化心理基礎,如果執行和運用著這些現代化制度的人,自身還沒有從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都經歷一個向現代化的轉變,失敗和畸形發展的悲劇結果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現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進的技術工藝,也會在一群傳統人手中變成廢紙一堆。”⑦④這就是說,除非人們在觀念上已經實現從傳統人到現代人的轉變,否則現代化是難以真正實現的。而自我管理的首要前提是自我認識,自我認識就是自己對自身各方面個性特征的觀念把握。在這一點上,人的現代化與自我管理的出發點是相通的。而觀念的現代化離不開人的自我認識。因為只有對自身優勢和弱勢有一個清醒認識,一個人才能知道自己哪些思想觀念是保守和落后的,是需要進行觀念創新的。而觀念創新是需要一定的價值導向的,這個價值導向就是要以人的現代化和全面發展為重要歸宿。“人的偉大并不在于他有什么偉大的成就或豐富的知識;人的偉大在于認識自身命運的徹底開放,進而提升有限的自我而達到神圣的領域。”⑧
自我設計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總體目標的中途目標或分目標。目標具有層次性和分級性,總體目標的實現建立在具體的分級目標的真正實現上。如果說人的現代化是總體目標的話,那么,人的現代化的總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在各個具體分目標的實現的基礎之上。離開了具體分目標的實現,人的現代化的總目標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自我設計實質上就是逐步確立人的現代化的各個具體分目標的過程。自我設計跟人的現代化一樣,是永無止境的過程。隨著自身能力的增強和視域的開闊,一個人就會按照社會的最新要求和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預定目標,從而使自我設計成為永遠的未完成時態。正是通過自我設計目標的不斷轉換和提升,分目標的累積才能逐步向總目標逼近。當然,自我設計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要不斷找出各個具體分目標中最重要的一個分目標并予以優先解決。當一個最重要分目標實現后,再尋找新的最重要分目標。如此循環下去,就不僅會使人生的總體目標得以實現,而且還貫徹了優先處理當務之急的原則;不僅使人生規劃得井然有序,而且還注重了生活事態的“輕重緩急”。
自我學習為人的現代化提供了信息保障。造就學習型人才是人的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也是人的現代化的重要人力資源保證。人的現代化是人與外界不斷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過程。人的現代化離不開自身對外界有利信息的主動吸收和消化。因為自我作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只有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也才能有發展的基礎。當然,信息是良莠不齊的,既有對吸收者有益的信息,也有對吸收者有害的信息,這就要求吸收者對這些信息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和鑒賞能力,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而我們這里談論的自我學習主要是對外界有益信息的吸收和利用。自我只有具備吐故納新和新陳代謝的能力,才能獲得新的發展機會,才能使自我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也才能最終實現人的現代化。當然,自我學習的內容要受到人的現代化的目標導向的制約。自我學習的內容應該有利于人的現代化的實現和人的全面發展。否則,胡亂學習有害于自身發展的東西,就扭曲了自我學習的真實內涵,偏離了自我學習的初衷和目標要求,也就不可能實現人的現代化和人的全面發展。
自我協調是人的現代化的互助機制和整合機制。自我協調使自我的身心之間、自我與環境之間得以和諧相處和良性互動,并推動各方的進步與發展。身心具有互助功能。身體健康有利于心理健康,反過來,心理健康也有利于身體健康。同樣,自我與他人的良性互動也有助于建立人際互助機制。社會互動理論認為,人際互動按照性質不同可區分為競爭、沖突、強制、順從與順應、合作。競爭指社會上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對于一個共同目標的爭奪。沖突則是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了某種目標或價值觀而互相斗爭、壓制、破壞以至消滅對方的方式和過程。強制是互動一方強迫另一方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順從指互動一方主動調整自己的行為,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而順應除包含順從的意思外,還指互動雙方都調整自身行為,以實現互相適應。合作是互動雙方為共同目標而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可見,競爭、沖突和強制相對不利于建立人際互助機制,而順從、順應和合作相對有利于建立人際互助機制。自我協調的作用就是增加和鼓勵人際良性互動,減少和遏止人際惡性互動。此外,自我協調也是一種有效的整合力量,它使自我具有的能力遠遠大于其各種能力的簡單相加。一個具有較高自我協調能力的人,不僅能夠較好地協調自身的身心關系,而且能客觀理解他人和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這樣就充分利用了自身與環境這兩方面的基本資源,從而大大提高了各項工作的成功率。可以說,自我協調能力是一個人統攝其其他所有能力的能力。一個人的自我協調能力可使其具有的能力遠遠大于其他所有能力的總和。
自我控制是人的現代化得以實現的保障機制。人的現代化目標的實現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目標實施過程中,往往有許多干擾和破壞因素危害著人的現代化目標的順利實現。自我控制就是以自我設計的原初目標為指導,適時監控總體目標與分目標的實現,對有利于人的現代化目標實現的因素加以鼓勵,而對有害于人的現代化目標實現的因素加以排除和遏制。當然,自我控制不只是“糾偏”,即按照自我計劃標準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糾正所發生的偏差,以確保自我計劃目標的實現;而且還包括“調適”功能,即在適當時候對原定的自我控制標準和自我設計目標做適當的修改,特別是對于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利益要求的自我計劃要堅決放棄和修改,以便把人的現代化導人正確的實現軌道。
參考文獻:
[1][美)彼得·F·德魯克.動蕩年代的管理[M].屠端華譯.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2.
[2][蘇)伊·謝·科恩.自我論[M).佟景韓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86.159.
[3]C關)馬斯洛等.人的潛能和價值[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86.
[4)C法)H·法約爾.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M].周安華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64.
[5]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786.
[6]孟子·告子(下)[M].楊伯峻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
[7]殷陸君編譯.人的現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6.
[8][德)孫志文.現代人的焦慮和希望[M].陳永禹譯.北京:三聯書店,1994.146.
責任編輯:王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