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明故里九江縣,位于風景秀麗的廬山腳下,與星子、德安、瑞昌、九江市區及湖北、安徽兩省相毗鄰。全縣土地面積873平方公里,人口31萬。是全國棉花百強縣,全省第二大產棉縣,也是全省重點產油縣和全國植物油收購先進縣、全國杉林用材基地縣、平原綠化縣。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水產資源和礦產資源。森林覆蓋率達35.73%。廬山石魚、中華鱘、鰣魚頗富盛名。已探明的有金、花崗巖、石英、石灰石等21種地下礦藏。城門礦山是江西省5大銅礦之一,也是全國18個大型銅礦山和9個特大富稀散礦床之一。九江縣鐘靈毓秀,境內有著名抗金名將岳飛夫人和母親姚太夫人墓,孕育出偉大詩人陶淵明等許多仁人志士。
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全力以赴搞好抗震救災
2005年11月26日上午8時49分,九江縣發生了里氏5.7級地震,這次地震雖震級不高,但破壞性相當大,對全縣造成了重大損失。全縣因災死亡5人,受傷247人,學校、醫院、水利、道路、橋梁等受到不同程度損害,直接經濟損失24.2億元。災情發生后,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省委書記孟建柱、省長黃智權以及國家十部委領導曾多次親臨災區視察慰問。縣委、縣政府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站在踐行“三個代表”的政治高度,帶領全縣人民全力以赴、迅速組織抗震救災,把災情降到最低程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確保了社會穩定。一是反應迅速,及時啟動了地震災害應急預案,成立了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縣幾家班子領導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迅速趕赴災區,組織指揮各地救治傷員、安撫死者家屬和善后工作,對死者家屬進行慰問,幫助災民緊急轉移撤離,妥善安排災民生活。二是精心安排,迅速下發緊急通知,統一抗震救災思想認識。縣委、縣政府緊急出臺了《關于做好防震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抗震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關于確保災民抗震安全的緊急通知》并以縣委辦、縣政府辦名義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受災學校、醫院、敬老院維修步伐的通知》、《關于做好地震受災房屋維修工作的通知》、《關于迅速開展災民住房重建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要求廣大干部要充分認識當前災情的嚴重性和做好抗震救災工作的重要性,對做好抗震救災工作進行了周密的部署。三是立即派駐鄉鎮工作組,全面指導各地抗震救災工作。成立了16個工作組,由縣領導帶隊,奔赴各災區,組織指導各地抗震救災。安全地轉移了災民、妥善的安置了災民生活。四是組建核災工作組,迅速調查核實災情,為災后重建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五是切實做好了災后防疫檢疫工作,確保了災后沒有發生疫情。六是加強了輿論宣傳、信息聯運和社會面控制工作,確保了社會穩定。七是加強督促檢查,嚴肅工作紀律,確保了救災物資的發放公開、公平、公正和抗震救災工作的有序性、高效運轉。八是加強了救災物資的管理。縣里下發了《救災資金使用管理規定》和《捐贈資金管理使用規定》兩個文件,專門開設了抗震救災捐贈專戶,公開開戶行、戶名和帳號,要求各地、各部門對外聯絡時,必須提供財政救災捐贈專戶,不得擅自提供其他帳戶接受捐贈。捐贈資金使用先由縣民政部門根據災情,提出具體分配方案,報縣政府審批后,方可由縣財政局和民政局聯合發文撥付。對捐贈人有明確捐贈意愿的,可憑匯款單的捐贈指向或捐贈人的書面意見,由民政部門及相關部門書面向縣政府報告,經審核后可專項使用。對各鄉(鎮、場、區)已接受捐贈的資金、考慮到應急的實際情況,可全部納入鄉(鎮、場、區)設立的救災專戶統一管理,按資金使用范圍提出使用意見,由民政部門審查同意后使用。同時加強對捐贈資金接收和使用的監督檢查。九是加快完成對企業受災受損情況的核查,全面恢復非煤礦山生產以滿足當前災后重建的建筑材料需求,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企業職工宿舍、辦公樓及其附屬設施受損情況組織專家鑒定,做好危房排查工作,加強地震有關知識的宣傳和相關職能部門協調、調度,消除職工恐慌心理,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幫助企業解決恢復生產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確保完成工業目標任務。
堅持標準、扎實工作,奪取災后重建工作全面勝利
災后重建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只有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艱苦奮斗,扎實工作,才能奪取災后重建工作全面勝利。
一是堅持依法依規辦事。加強對重建款物發放的監督和管理,確保專款專用,防止克扣、挪用、貪污等現象的發生,確保重建款物按要求及時、足額發到災民手中。對重建過程中各種違規、違紀、違法的人和事,一經發現,將產肅查處。
二是堅持標準,優質高效,加快災民重建進程。按照“自建公助”原則,著力抓好集中建房點的建設。按時按質高標準重建家園,抓好災后重建示范點飲水、衛生廁所、電視、電話、道路、綠化、文化娛樂等七個配套工作,努力把集中建房點建設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點。同時,要切實抓好插花建房產和散建戶的災后重建工作。千方百計加快重建進程,確保災民在今年6月底以前基本遷入新居。
三是堅持“五制”,優質高效搞好“公建”。學校、醫院、敬老院等公建工作,是社會公益事業,必須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堅持“五制”,抓緊、抓實、抓好。即:實行項目法人制、工程招標制、質量監理制、終身負責制、責任追究制,做到嚴格工程準入;嚴格工程監理、嚴格責任追究,確保各項公建工程能夠按質按量如期完成。
四是堅持優質服務,加強災后重建服務工作。城建等相關部門積極為災民提供規劃、設計、監理等服務,并搞好技術指導,工商、物價等部門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嚴厲打擊哄抬水泥、鋼材、磚等價格行為,確保市場穩定,切實幫助災民解決重建過程中的實際問題。“11·26”地震災害使不少家庭經濟面臨困境,災后重建資金缺口大,又難以籌措。必須站在實踐“三個代表”的政治高度,加強調查,主動深入群眾,盡力幫助困難戶解決好各種實際困難,衛生部門要加強對災區尤其是帳篷區的疾病預防工作,嚴防春季流行性疾病的發生,確保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是堅持“有針對性開展正面教育”的基本方針,扎實開展“做黨的忠誠衛士,當群眾貼心人”、 “黨旗在災區飄揚,黨徽在災區閃光,黨員在災區行動”等各項主題實踐教育活動,教育廣大黨員牢固樹立馬列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著力解決黨員干部隊伍中存在的謀發展信心百倍、抓發展辦法不多的思想作風問題。要把思想建設與黨內文化建設結合起來,進一步發展黨內文化,樹立以和共事、以和謀事、以和成事的文化理念,營造民主、團結、實干、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濃厚氛圍。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展望“十一五”,鑄造新輝煌。我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勤勞、聰慧的九江縣人民,一定能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