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吉安市民政局來到永新縣才豐鄉龍安村扶貧。四年來;該局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圍的宗旨,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群眾生活水平作為扶貧工作的根本任務,傾情幫助村民在發展經濟上下功夫,在維護社會穩定上做文章,致力構建和諧平安的新農村,使該村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由昔日的貧困村跨入了全鄉乃至全縣的先進行列,200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由2001年的813元上升到2039元,貧困人口由2001年的68戶312人下降到26戶114人。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領導,齊心協力抓扶貧工作
一是主要領導親自抓。成立了由局長王永生為組長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做到了年初有布置,半年有檢查,年終有總結。一把手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每年都要兩次以上親自到點上,檢查督辦扶貧工作進度和資金使用管理情況,現場辦公解決困難問題。其他局領導下鄉到了永新縣,都要到點上看一看,關心過問扶貧工作。二是派員駐村專門抓。該局每年都要派出扶貧工作組,由一名縣級領導帶隊,兩名科室骨干為成員,常駐點上開展扶貧工作。三是形成合力共同抓。該局每年都在機關及下屬單位中開展為扶貧點募捐獻愛心活動和副科長以上干部“1+1”結對幫扶活動。2004年“元旦”前夕和2005年3月7日,局領導把全局副科長上干部帶到點上開展“1+1”結對幫扶活動,每位干部向幫扶對象捐助200元,面對面制定了脫貧計劃,確定致富項目。此外,該局還為才豐鄉龍安小學助學捐贈了彩電、復讀機、書包等價值2萬多元的學習用品。通過這些活動,在全局營造了人人關心、支持扶貧工作的良好氛圍。四是加大資金投入。為使扶貧項目落到實處,該局在資金比較困難的情況下,調整支出,擠出經費加大對扶貧工作的投入,三年來,已投入扶貧資金53萬元,較好地解決了扶貧村的一些實際困難,受到基層干部群眾的一致贊譽。
二、抓好隊伍,增強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村班子對群眾脫貧致富具有關鍵性作用。因此,該局把建設一個合格的村班子,作為工作組的重要工作來抓。一是工作組每月下到村里,組織村干部學習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引導和幫助他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提高認識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為群眾致富的領頭雁。二是結合組織部門在農村實施的“雙學三培兩帶”工程,在致富能手中發展了黨員1名,在生產大戶中培養了入黨積極分子2名,在黨員能人中培養了后備村干部1名,逐步改變了村干部和黨員隊伍科技知識貧乏和年齡老化的問題。三是幫助村班子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財物管理制度、黨員活動制度、村民議事制度等十多項制度,建立村務公開欄,設立群眾意見箱,用制度來規范村干部工作行為,用群眾評議和監督來促進工作開展。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村干部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村兩委班子形象樹起來了,干部群眾的關系融洽了,龍安村計劃生育工作和社會治安等工作也由原來的倒數第一躍居全鄉榜首。
三、好事辦好,力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為確保扶貧工作落到實處,該局在自身加大經費投入的基礎上,積極爭取老建、計委、交通、水務等部門支持,扎扎實實地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一是針對村民反映較為強烈的交通問題,工作組配合鄉政府、村委會修建了龍安村至南華山和龍安村至龍安中學的兩條油路共5310米,有效地解決了當地1500名村民及中小學生行路難的問題,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群眾生活提供了便利。二是針對村民十分關注的農田水利設施問題,工作組協助村里組織群眾疏通河道和水渠2處1300米,修復水渠2處75米,解決了8個村小組1200多畝農田灌溉的問題,保障了全村水稻豐產豐收。三是針對村民經常提到的村部破舊影響形象問題,工作組多方籌資15萬元,幫助村里興建了一棟建筑面積達349平方米的三層村部辦公樓,不但解決了村里無計生室、村民無文化活動室、村干部無辦公室的問題,還有5間店面出租。四是針對不少自然村存在的環境衛生“臟亂差”的問題,在全體村民中積極倡導文明生活方式,抓好“三清三改”和沼氣建設示范工作。去年,龍安村在排形村進行了“三清三改”試點;在老居村開展了飲水工程“戶戶通”工作,惠及56戶農戶;此外,全村還新建沼氣池86座,累計建池146座,成了全縣沼氣建設的“百池村”。
2、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扶貧工作成果,該局不失時機地引導該村調整產業結構,拓寬增收渠道,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收入。一是大力發展大棚蔬菜。依托龍安村地處縣城附近,交通便利的優勢,2003年在北四小組22戶農民中建蔬菜大棚50畝,去年又擴種30余畝,畝平均收入達4000元,使農戶種植得到許多實惠。二是擴大良種栽種面積。在全村深入宣傳中央富民政策,調動村民的種糧積極性,去年全村所有糧田都栽上了雙季優良稻,糧食產量獲得了大豐收,種糧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三是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拿出專項經費組織青年農民參加市、縣、鄉農技部門的科技培訓,近幾年培養了種養大戶20余戶、致富能手50多人,他們學科技用科技,經濟效益比較明顯。四是發展立體農業生產。將村委會原有的10畝魚塘,以及臨近的20畝低洼田沼澤地,開發擴大成30畝“豬一鴨一魚一果”的立體養殖基地,既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又為村民群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五是積極組織勞務輸出。去年,組織全村246名青年外出務工,掙得務工收入71萬元。此外,工作組協助鄉政府招商引資,去年底一家合資鞋廠巨峰實業公司落戶龍安村,全鄉貧困戶中的剩余勞動力300余人就地進廠,實現了在家門口打工賺錢致富的愿望。
3、切實做好扶貧濟困工作。該局堅持以人為本,關愛特困弱勢群體,為群眾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一是建立和堅持了定期走訪困難群眾和孤寡老人制度。2004年端午節前,工作組選定了8戶特困戶,與鄉、村干部一道進行了專程走訪,給每戶送去100元慰問金。去年3月初,他們又與鄉村領導一起走訪了30戶貧困群眾,每戶發給慰問金200元,解決了部分村民春耕生產中的燃眉之急,受到村民的好評。二是開展“1+1”結對幫扶。該局在副科長以上十部結對幫扶的同時,他們還動員全體村組干部和黨員開展“1+1”結對幫扶,使全村68戶貧困戶中的42戶基本脫貧。三是在防病治病上予以資助。2004年7月,該局苑建副局長親自帶隊,請省軍休所老軍醫進村義診,受診村民達203人次,占全村總人數的11%,免費發放了價值3700余元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