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區作為重慶市的中心城區,醫療資源豐富,市區兩級的大小醫院和藥店,為百姓提供了方便,為患者帶來了福音。但令人遺憾的是,近年來,在這里,被稱為“白衣天使”的一些醫務人員,由于競爭壓力的增大和金錢的誘惑,竟伸出“黑手”大撈昧心錢,導致醫療系統職務犯罪上升,嚴重破壞了醫務工作者的形象。
案例:觸目驚心
2001年以來,渝中半島上醫療行業職務犯罪呈現出數量上升、種類增多的特點,到去年10月,共發案10件12人,其中受賄案7件7人,貪污案2件4人,挪用公款案1件1人。這其中包括窩串案4件7人。
案例一:中醫院長吃進“黑錢”10多萬元。謝某于1996年10月起擔任重慶市中醫院第一副院長,因技術精湛,工作勤奮,1998年5月被任命為院長。大權在握,拜金主義思想也開始在腦海里滋生,并使他走向罪惡。1997年下半年,他在中醫院對外簽訂聯合開辦泌尿科合同的過程中,收受南昌康明醫藥投資有限公司林某給的好處費3000元。合同簽訂后,林某向謝提出在今后的承包工作中給予幫助,同時要謝利用醫術為其所承包的泌尿科提供業務幫助,承諾每月給謝好處費1000元。開始,謝某還理智地將所收好處費12000元交到醫院紀檢部門。可時間一長,他就大吃“黑錢”,將41000元“笑納”。2000年9月至2002年3月,他在醫院對外簽訂聯合開辦脾胃專科和聯營結石科合同,以及為醫院購買經顱多普勒血流儀、醫用電梯、麻醉機時,先后收受好處費64000元。2003年6月2日,謝某因犯受賄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5年。
案例二:骨科醫院4領導共同受賄。1991年2月,沈某、郭某、朱某、趙某分別擔任了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院長、副院長職務。這4人本是醫院的行家里手,但卻因利益驅使,逐漸形成了犯罪團伙。2001年上半年,重慶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業務員找到分管器械采購的副院長朱某推銷骨科器械,并明確告知要給10%的回扣費。朱將此事告知沈及趙后,共同商議接受回扣并平分。同年11月,由朱某收受回扣1800元,3人各分得600元。后來,由郭副院長分管醫療器械采購,朱便將回扣一事交郭負責,由郭與該公司簽訂合同并收受回扣后4人平分。其間,該公司又將回扣比例提高為20%。之后,4人就結成一個利益聯盟,大肆收受回扣。直至案發,4人共收取了6家單位多次給的回扣費、好處費,沈實得11.7萬余元,郭實得10.7萬余元,朱實得7.7萬余元,趙實得11.4萬余元。2004年11月2日,渝中區法院以受賄罪,依法判處4人刑罰。
案例三:醫大教授一口吞掉20余萬。周某是重慶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任《中華肝臟病雜志》編輯部主任。2003年9月5日至12日,該雜志編輯部在海口市主辦“第四屆全國肝臟疾病學術研討會”。周利用為參會代表安排住宿、餐飲,購買禮品,組織部分代表到博鰲旅游之機,采取虛增發票金額“吃”虛增款的手段,將虛增的20余萬元占為己有。2005年7月4日,法院認為,周某在司法機關尚未掌握其犯罪事實前,經教育后主動向單位交待了犯罪事實,并退清贓款,可視為自首,且認罪態度較好,有悔改表現,依法予以減輕處罰,以周犯職務侵占罪,判處其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
“白衣天使”吃“黑錢”的特點
據檢察官分析,醫療行業職務犯罪案件主要有四大特點:
一、領導涉案比率高。涉案人員一般都年紀輕、學歷高,并處在重要崗位,其中醫院領導犯罪占80%。他們利用對人財物的管理權和支配權頻伸“黑手”,在藥品購銷、醫療器械采購、基建項目建設等方面上演了一幕幕“權錢交易”的丑劇。
二、涉案罪名集中。主要集中在受賄、貪污、挪用公款三種罪,其中受賄罪占70%,且犯罪金額較大。7件受賄案涉及犯罪金額全部在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上的占90%,20萬元以上的占65%。
三、作案手段多樣。一是私自提高購藥價格,把差額部分占為己有或者私分;二是偽造單據、發票等財務憑證為自己或他人購買物品或者支付不正當消費;三是在進藥、基建工程、進人、醫療器械購進等環節上索賄受賄;四是以開學術會、搞學術研究等為名向進貨商索要贊助,進入部門小金庫,再進行二次分配;五是挪用公款為自己購房子、買東西,或為自己、朋友或者親屬進行營利活動,或存入銀行吃利息,更有甚者放貸收高息;六是徇私瀆職,有的醫療單位將一些科室承包給江湖騙子,有的搞假義診掙黑錢,有的醫務人員當上“倒賣病人”的“醫托”,造成嚴重后果。
四、窩案串案突出。往往是查處一案牽出數案,查獲一人牽出數人,查出受賄牽出行賄,查出行賄牽出受賄。有的衛生行政部門、藥監部門領導與醫院領導、設備科、藥劑科負責人及采購人員合伙作案;有的領導班子成員相互勾結,形成利益聯盟,合謀作案;有的則與藥販內外勾結,沆瀣一氣共同牟利。
“白衣天使”伸“黑手”的原因
據了解,12名涉案人員原本是單位的先進模范或專家,他們看到某些行業、某些人的收入比自己高,心態便開始扭曲,產生了自以為有功的補償心態、攀比失衡心態、你撈我也撈的從眾心態、自作聰明的僥幸心態。這些不正常的心態驅使他們走向了犯罪。
除上述主觀原因外,客觀因素主要有:一是監督制約機制乏力,權力過分集中,權力特權化、私有化、商品化、家長化傾向嚴重,在客觀上為這些人犯罪提供了便利條件。部分領導干部對醫藥衛生系統實行的院長負責制存在錯誤認識,認為院長負責制就是院長一人說了算,班子成員原則性不強,對不正確的東西不敢執言,更不去監督揭發。醫療單位相對壟斷,群眾看病選擇性小,且醫療專業性強,缺乏外部監督。主管部門監督制約不力,將開藥吃“回扣”、拿“提成”視為正常。有的醫院從醫生、藥房管理人員、科室主任到院長,大家都處在一個“防空洞”里,結成一個比較緊密的利益共同體。二是因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在醫藥、器械的購銷過程中,銷售商不惜使用“銀彈”打通各個關節。三是管理脫節。對醫院監管的是衛生行政部門,而對藥品管理的是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兩個部門各管各的,但實際情況是醫藥是緊密聯系的,這樣就使衛生行政部門和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監管上往往難以形成合力,從而引發了藥品流通過程中的混亂,醫院等醫療機構的一些不良行為未能得到約束和矯正,致使不法行為長期得不到處理。四是環境影響。時下,請客送禮風行,在這種不正之風影響下,作為社會短缺資源的醫療行業成為重災區也就不難理解了。五是利益驅動。有的人把醫療體制改革錯誤理解為追求經濟利益,使醫療、藥品的價格不斷攀升,他們乘機從中大撈“好處”。
斬“黑手”,要標本兼治
檢察官們在深入分析“白衣天使”伸“黑手”的特點、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頗有針對性的預防對策:
一、藥品采購嚴把“四關”。首先嚴把進貨渠道關,建立協助醫藥公司采購制度,建立協采小組,杜絕戶外藥、關系藥進院,保證藥品進貨渠道規范,防止醫藥公司惡意投標、隨意變更等。其次要嚴把購銷行為關,醫院應避免藥庫購藥隨意性,藥品購進后,采購員、質檢員、保管員、藥庫主任應依次核對并在發票上簽字,從而互相監督。第三是嚴把折扣明示關,所有購藥發票一律需經過藥品監督部門審驗,銷售讓利折扣率必須明示在發票上,嚴禁將折扣以現金、支票和實物等形式送給個人。第四是嚴把采購隊伍關,增加采購決策的“透明度”,并對采購人員采取定期輪崗制。
二、控制藥品中標利潤,完善藥品招標制度,從源頭遏制腐敗。建議藥品招投標委員會、物價部門、衛生部門在確定標價時,將藥品的中間環節利潤控制在合理范圍,使藥商沒有更多的利潤,斷絕其行賄的物質基礎,實現相對公平競爭。
三、加大監督、預防和打擊力度。有關部門對醫療系統容易產生腐敗的環節應制訂嚴格的規章及相應的懲罰措施,并進行長期有效的監控,以權力制約權力,用制度約束權力。要加強對重點部門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用典型案例以案說法,達到“挖一鼠,堵一洞”、“辦結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提高職工的法制意識。同時,可建立“醫療系統行賄、受賄不良記錄數據庫”,將違規收受紅包、回扣者列入“黑名單”,永不錄用并予以通報或在醫療系統進行公布。對送回扣的藥品經銷單位,取消其在各醫療機構的經營權,不得參與藥品招投標。同時,要嚴格控制醫生的處方權,定期或不定期地對醫生處方的情況進行抽查,采取有力措施杜絕醫藥代表進入醫院促銷。對觸犯刑律的堅決予以嚴懲,加大震懾力。
四、加快推進醫療體制改革。“錢權交易”的權力來源?熏是醫療機構“壟斷處方配藥權”及其制度安排。毫無疑問,打破這種壟斷,加快推進醫療體制改革,是預防和減少犯罪行為發生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