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辦個砍伐證,起碼半個月,至少要跑五六趟。今天,鎮機關黨員陳開友給我代理后,不到一個小時就解決了,連煙都沒有抽一支。有事情黨員幫著辦,好!”元旦前夕,萬盛區金橋鎮三臺村的六旬老漢張厚吉喜滋滋地說。
距萬盛20多公里的金橋鎮,幅員68平方公里,群眾到鎮政府辦事很不方便。居住最偏遠的群眾到鎮政府需用四五個小時,往返車費要20元左右。如果遇到經辦人員或有關領導因事外出,群眾不得不往返鎮政府幾次才能把事情辦完,這不僅浪費了群眾的生產時間,同時也增加了群眾的辦事成本,群眾對此意見很大。
急群眾之所急,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先進性教育活動期間,鎮里研究出臺了群眾事務黨員代理制度。他們在鎮上設立代理中心,在村里設立代理站,在村民居住集中的院壩設立代理點,讓全鎮550余名黨員在20多個站點代理群眾事務,被群眾譽為身邊的貼心人。
去年11月21日,筆者來到馬頭橋村的劉大群家。只見三間土房被柴煙薰得漆黑,家里連電視都沒有。她家是遠近有名的特困戶。9月,女兒王仁娟考上了重慶文理學院,但家里拿不出錢來讓孩子上學,她想到了村里的黨員代理點,于是立即找黨員干部余宗賢幫忙。余宗賢了解情況后,很快就為她代辦下了助學貸款手續。但按規定,助學貸款要次年才能拿到現款。眼看就要開學,家里卻一分錢也沒有,懂事的女兒幾次流著淚告訴母親要放棄讀書。母親無奈,黨員有情。余宗賢與代理群眾事務的6位黨員合計后,決定每人先借1000元幫其度過難關。當他們把6000元現金送到劉大群手中時,她半晌說不出話來。半個月后,駐村指導員楊宗碧收到了王仁娟從學校寄來的感謝信,表達她對6位叔叔阿姨的感激之情。
也是在去年11月21日這一天,一對新人匆忙地走在山間小道上,他們是家住金堰村金子山組的新婚夫婦許勇、戴后友,因為要外出打工,想趕緊到村群眾事務黨員代理點,找黨員張體劍為他倆代辦“一孩生育服務證”。張體劍在收下他們的相關手續后,熱情地告訴他倆,3天之內把證件送到他家里。而以往辦這種證,群眾要跑四五個部門,蓋好幾個章,一個經辦人不在,事就辦不成。許勇告訴筆者:“這個做法讓人很省心,你看嘛,把手續交給他們,我們兩口子這就可以安心外出打工了。”在簡單的交待后,小兩口背上行囊,手牽著手,高高興興地向車站走去。
說到黨員代理制,74歲的崔治祥老人感慨頗多。他說:“以前的干部像‘官’,現在的干部像‘服務員’,沒得架子,要辦的事很快就給你落實了。”前不久,他家的房子被燒了,急需木材解決燃眉之急。他找到代理點黨員王顯書,希望盡快替他辦理“自有林木采伐證”,結果半天時間,王顯書就把證件送到了崔治祥手上。這使他想起了兩年前辦證的情形,當時也是辦理采伐證,他來回跑了3趟,路費花了30多元都沒辦成。
1980年,正值壯年的劉正福積極響應國家計生政策,主動到鄉衛生院做了絕育手術,可留下了后遺癥的他,不能干農活,甚至走路也成了問題。區、鎮為此每年專門為他報銷相關治療費用。由于手續繁瑣,加上行走不便,每年的費用報銷都讓他傷透腦筋。代理制度實行后,村代理點的黨員主動上門收集報銷憑據,很快就為他領回了今年的醫藥費。
據鎮代理中心程超介紹,黨員代理群眾事務有代辦邊境通行證、采伐許可證、房產證等20多項內容,涉及公安、林業、房管、計生等10多個部門。自去年9月初該制度實行以來,共為群眾代理各類事務689件,接受群眾咨詢1300余人次,群眾平均省時5個工作日,人平節約辦事經費15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