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央國家機關面向社會公開招考公務員10282人,報名人數接近100萬人,50多萬人通過了資格審查,報考與計劃錄用比例高達48.6:1。
如今,公務員招考的熱度已超過高考和考研,成為當今中國競爭最激烈的考試。
怎樣熱
中國的公務員熱,使人們聯想到了新加坡。在新加坡,能做公務員的,都是國家的精英。“確保出類拔萃的人當權”,是新加坡一直倡導的治國理念。李光耀希望把各界精英都吸收到政府擔任官員。如果發現合適的人選,人民行動黨會勸他們從政。這樣的措施,保證了新加坡高速發展,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調查發現,在政治領域,我國的年輕人有了更大空間實現自己的理想。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李興衛,沒有應聘任何其他職位,一心一意準備各項公務員考試。他坦率地說,報考公務員是出于自己的“政治抱負”。
李興衛本科畢業后找到了一份薪水相當高的工作,但是他漸漸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職業規劃,從小埋在心中的“為民造福”的政治理想開始抬頭。
為此,李興衛準備了整整半年時間,考上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研究生。從讀研開始,他就為成為公務員做準備。“我出身底層,如果我做政治家,我會是窮人政治家,而不會是富人政治家?!?/p>
“現在誰不考公務員啊?”重慶大學的一位應屆畢業研究生告訴筆者,他所在的班里,幾乎沒有不考公務員的?!拔覀兇蠹液茉缇烷_始準備了。去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我周圍的不少同學就已經參加了為期6天的公務員考試培訓班。”
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韋鋒感嘆:“本次公務員考試已經當仁不讓地從昔日被稱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和考研那里,接過了‘中國競爭最激烈的考試’的接力棒。”
從1994年6月7日以來,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已經運行了11年。據統計,已經有80多萬人通過公務員考試,走上公務員職業之路。
為何熱
公務員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之一:社會因素。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2006屆全國畢業生人數將達到近400萬,面對有限的崗位,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由于高?,F階段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單位需求之間存在很大距離,許多公司不愿招剛跨出校門的學生,進一步加劇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面對公務員招考,很多學生都不愿錯過機會。
之二:與其他職業相比,公務員有著自身的優勢。由于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在企業上班壓力很大,增加了個人的不安全感。在很多人眼里,相對于企業來說,公務員的工作更加穩定,很多家長都給孩子灌輸“要找個穩定的工作”的思想。公務員在很多考生眼中是香餑餑、是“鐵飯碗”,還有“鐵保障”。公務員整體工資水平居于社會中等偏上,有各種各樣的“明補”及“暗補”,其職業發展、工資福利、退休養老等通常都有較為完備的保障體系。不少人認為公務員崗位“清閑”,工作指標、任務都比較虛,可以按部就班,不用像企業那樣為效益去拼命。很多人認為成為公務員也就相當于進入一個“溫室”。另外,公務員錄用公開招考,對沒有人際關系又想進政府機關的人很公平。正如一位報考公務員的應屆畢業生所說:“我往很多企業投簡歷,都石沉大海,杳無音訊,我也理解,畢竟我沒什么突出的地方,不能為公司帶來利潤,人家不要我也很正常。而公務員考試給我一個機會,只要自己考得好,至少給我一個面試的機會?!?/p>
之三:畢業生自身的因素?,F在的畢業生大都是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由于他們的父輩大部分都吃過苦,對于子女,他們多多少少有種補償心理,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不再吃苦,希望他們坐辦公室、吃“皇糧”。由于父母的寵愛,作為獨身子女的“80生人”從小嬌生慣養,只追求舒適與穩定,而不愿意擔風險,不愿意承受競爭,受不了挫折。還有很多的報考者是報著“大家都考我也考”的心態。重慶大學的小李說:“我以前也沒想過考公務員,可是真正到了找工作的時候,周圍的壓力就會讓你不想放過每個機會。眼看周圍的同學都報考公務員,我也就報了?!?/p>
該降溫
事實上,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家和我國港澳臺地區公務員的收入和福利水平都是相當高的,這已經成了當今世界的“慣例”,與之相比,中國公務員的收入和福利水平還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
那么,究竟在我國現階段出現公務員熱正不正常?好不好?有人說,從幾十萬高水平人才中選拔社會管理者,這預示著我國公務員隊伍建設的春天到了,好得很!有人說,這么多的人才畏懼殘酷的市場競爭,不愿投身直接為社會創造財富的企業,糟得很!雖然這兩種意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后一種意見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當下,是該給公務員熱降點溫了。
給公務員熱降溫,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之一:轉變政府職能,擴大創業空間,提高市場的吸引力。爭當公務員的不僅是大學畢業生,還有很多已經就業的人員放棄現有職業競爭公務員。這是市場吸引力正在迅速流失的一個明確預兆。其本質,是中國人對市場的信任正在急劇下降。它提示我們,在市場化范圍不斷擴大,GDP不斷增長的表象之下,市場的內部卻出現了問題。人們紛紛爭考公務員所彰顯的,正是他們對市場的恐懼。這就說明,我們現在的政府職能轉變遠遠沒有達到市場經濟的應有要求,解決政府權力過多過大過濫的問題還有很大的關鍵性的“坎”沒有跨越過去。這就導致創業空間的狹小,迫使社會中不少人轉而加入社會管理者的行列,從而又有可能進一步窒息民間創業空間。只有徹底轉變政府職能,公務員熱的狀況才有可能得到改觀。
之二:建立科學的篩選制度,打破公務員錄用中的不合理限制。公務員考核制度還有待健全,目前還是應試式選拔。有些人應試能力強,但錄用后發現工作能力并不強,而也許真正有能力的應考者沒能進來。公務員熱不斷升溫,而選拔方式還是傳統的應試選拔,只是不斷提高公務員的門檻,最明顯的是公務員的“學歷大躍進”,在招考簡章上可以看到,許多普通文秘工作,也要求碩士以上,而不根據公務員的工作環境和職業內容作出相應的調整。如加試普通話,因公務員代表政府形象,普通話是通用語言,作為政府部門與老百姓的溝通者,這個要求不過分。如招收書記員應增加電腦輸入速度測試;人民警察要增加心理測試等等。2006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招考工作相比以往,減少了只有應屆生才可以報考的部分職位限制,卻更多地增加了對“基層工作經驗”的要求,這樣可以使更多有經驗者直接加入公務員隊伍,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在客觀上讓應屆畢業生認識到下基層鍛煉的必要性。公務員是選拔人才,不應該惟學歷、惟職稱,應該廣開“才”路。
之三: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解決青年就業的后顧之憂。公務員熱的背后,還折射出社會保障體制方面的問題。在我國,還有大部分勞動力缺乏社會保障。經濟的市場化,社會保障體制的不健全,使得青年學生就業的后顧之憂非常嚴重。青春不可能永在,失去青春之后的事業和生活,是每個人都必須面臨的實際問題。因此,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制,是目前的當務之急。無論就業的穩定性如何,每個勞動者和社會成員都應當得到保障,如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等等。如果真正做到了這一點,那么公務員在福利方面的特殊優勢就成了全社會勞動者所共同享有待遇,在工資收入水平并不太高的情形下,公務員職業在經濟方面就不再具有明顯的優勢。隨著社會保障體制的健全和完善,各種基本社會保險的全方位覆蓋,就能對公務員熱產生一種自然冷卻的效應。
之四:鼓勵大學生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目前的社會大環境下,通過創業來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問題無疑會是一種可行而且有效的辦法。一個學生創業可以吸引若干學生參與,創業成功就可解決一批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如果社會上形成了學生創業的氣候,將大大緩解社會就業的壓力。要在大學進行創業教育,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學子們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創業教育還應注重對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要使學生將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念,創業教育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職業的選擇,并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興趣特長相結合,創造出自己所期望的價值。
之五: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讓新陳代謝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公務員隊伍“大進大出”未必正常,但“只進不出”肯定不正常。進來的優秀人才多了,便要讓“混日子”的人無處藏身。要以建設高效政府為要求,實行嚴格的考核制度。公務員管理不僅應有“到齡退休”,還該有順暢而經常的“辭職辭退”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