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民致富是體現農村黨員先進性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潼南縣大力實施每名黨員至少掌握一門以上致富技術,每名黨員引導發展一個致富項目,每名黨員幫助一戶貧困戶脫貧,每名黨員幫助輸出一名勞務人員,每名黨員發展一名能人黨員的“五個一黨員帶民致富”工程。實踐證明,這一活動既是發揮農村黨員先進性的有效載體,又是對建立農村黨員帶民致富長效機制的有益探索。
建立教育長效機制,增強農村黨員帶民致富的責任。“五個一黨員帶民致富”工程探索建立了“三級聯動、干部結對、貼近生活、分層教育”的農村黨員正面教育引導模式。縣、鄉(鎮)黨委利用黨校、農廣校,村級黨組織利用“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等載體和活動,把解決農村黨員中的思想問題和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理論教育、形象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學習文件與開展各項活動相結合,通過農村典型事例和黨員身邊的巨大變化,激發黨員的政治熱情,使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經常化。根據不同黨員的文化水平,在教育內容上有的放矢、有所側重,哪方面“先天不足”,就給哪方面增加“營養”,哪方面“欠火”,就給哪方面“加溫”,改變“一刀切”和“一鍋煮”。這種正面教育引導的長效機制,使農村黨員主動站出來,帶民致富。
建立培訓增才長效機制,提高農村黨員帶民致富的能力。農村黨員是否具有過硬的致富本領,是群眾評判其先進性的現實標準。“五個一黨員帶民致富”工程通過重投入、建基地、興網絡、抓幫扶等多種形式,探索建立起農村黨員培訓增長才能的長效機制。根據當地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我們自編了農村實用培訓教材,將農村黨員的學歷教育、技能培訓有機統一。縣委、政府制定了黨員帶頭發展種植養殖項目的優惠政策,鼓勵黨員搞種養、辦實體、上項目。農業局、畜牧局等涉農部門通力合作扶持農村黨員,定期為他們送科技、送產品、送項目,先后送去近萬冊科技致富資料,推廣100多個致富項目。新勝、寶龍、花巖等鎮還從本地實際出發,通過開展“周末大課堂”、“現場觀摩”、“巡回輔導”等形式,不定期邀請專家、致富能手講授技術、傳送經驗。目前,這一機制已使全縣近6000余名農村黨員掌握了一門以上實用技術,占55歲以下農村黨員總數的66.7%。突出地域優勢,先后建立了桂林鎮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永安鄉花卉基地等10多個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基地,使知識講授與現場觀摩有機結合,有效地提高了農村黨員的科技素質。
建立結對幫帶長效機制,強化農村黨員帶民致富的感召力。群眾最盼的是增收致富,為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利益,是農村黨員先進性的主要實現方式。“五個一黨員帶民致富”工程根據黨員能力等具體情況,探索建立了不同的結對幫帶長效機制。依托先富黨員個體優勢,建立“1+1”和“1+6”的幫帶模式,實現一名先富黨員帶一戶貧困戶脫貧,同時幫帶6戶一般農民戶致富。發揮群體優勢,構建“先富黨員+專業大戶”、“先富黨員+科技人員”和“產業化示范基地+先富黨員”聯合體,實行“X+X”幫帶,由聯合體對農戶進行集中幫帶,先富黨員利用自身優勢,爭做發展經濟的信息員、傳授實用技術的指導員、拓展農副產品市場的銷售員、促進勞務輸出的聯絡員,幫助群眾找準致富路子。結對幫帶長效機制的建立,讓群眾從實實在在的利益收獲中真實地感受到黨員的先進性。據統計,目前全縣共組建幫帶對子近5000個,幫帶戶人均增收2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