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只是課程評價的方式之一,但是由于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引導著教學,因此,試題所體現(xiàn)出的理念就尤為值得關注。近幾年來,中考語文試題所體現(xiàn)出的新理念,為語文中考改革帶來了富有創(chuàng)意的探索、豐富和完善。研究中考語文試題,思考中考語文改革到底如何才能適應并推動新課程的發(fā)展,就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下面,就哈爾濱市中考語文試題一直堅持的4個特點,談談我的看法和思考。
一、重視試題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
從2000年以來,哈爾濱市中考語文試卷一直是滿分120分,考試限定時間是120分鐘。試卷內容為積累與運用、閱讀、寫作3個部分。預計2006年非課改試驗區(qū)的語文試卷仍會如此。
幾年來,哈爾濱市的中考語文試題一直注意保證信度、效度,杜絕出現(xiàn)繁、偏、怪的試題。為了更有利于突出選拔性,基礎題、中等難度題和較難題的比例從721逐漸過渡到了現(xiàn)在的532。為了減輕考生負擔,總試題量已從32個小題減少到28個小題。
試題取材一直堅持課內外相結合,即試題取材不受教材的限制,但應有一定比例的教材內容。基礎題目兼顧課內外;文言文取材課內;現(xiàn)代文閱讀材料文體不重復并兼顧課內外,選文很注意教育性、可讀性以及對閱讀教學的正確導向性。取自教材的素材力求變換角度,編出新意,避免對學過課文的結論性意見進行記憶性測試。
命題作文限制文體,立意受局限,不利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不利于學生發(fā)揮特長,張揚個性。因此,2004年,中考語文作文試題開始以給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二選一”的形式出現(xiàn),預計這仍將是2006年中考作文的考查形式。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都要求“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但需引起注意的是:“立意自定”不能超出所給材料或話題的范圍;“文體自選”不是淡化文體,而是由考生結合實際自己確定使用哪種文體,文體一旦確定,就必須自始至終遵循該文體去寫作。
二、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中考語文試題受“課程標準”的影響,更重視學生的語文積累和語感的培養(yǎng)
對語文基礎知識(音、字、詞、句)的考查,堅持在具體的背景和語言環(huán)境中,從運用的角度去考核。語法、修辭的概念術語已逐漸從考試內容中淡出。此外,母語學習的規(guī)律告訴我們,朗讀背誦優(yōu)秀詩文是加強積累、增強語感、培養(yǎng)學習文學語言興趣、接受優(yōu)秀文化熏陶、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必要前提。近幾年來,強調優(yōu)秀詩文的背誦與默寫是中考語文命題的一大特色,這個導向是正確的,肯定會堅持下去的。預計2006年的背誦默寫的題型有兩種:(1)直接默寫,試題給上句或下句,考生填寫下句或上句。這類題難度不大。(2)理解性默寫,試題提供有關的情景或提示課文相關的內容。這類題內容涉及廣,靈活性大,同時與社會生活、學生思想認識緊密相連,學生應該利用中考改革帶來的契機改進和完善自己。
三、注意引導學生確立學習語文的正確態(tài)度與方法
語言學習一定要下工夫,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要戒除急功近利、試圖速成的思想,因此幾年來無論是積累與運用題還是閱讀題,都注意滲透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考查。預計2006年的語文試題梯度會更明顯,思維含量會加大,試題素材應更有利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思考、分析,做出合理的回答。
四、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查
近年來的中考語文試題越來越注重聯(lián)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現(xiàn)實生活。試題也越來越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價值取向和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開放性試題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思考、探索和發(fā)表獨立見解的空間。預計2006年開放性試題的數(shù)量與2005年相當或增加1題。
以上是筆者對近年來哈爾濱市中考語文試題特點的分析和對2006年中考語文試題的預測,僅供師生參考。
最后,筆者還要強調,在任何時候,考試總是一種手段而非根本目的,語文中考僅僅是語文課程評價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它的全部。一方面,中考的考試內容、目標及考核重點等,都是按照“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的要求來確定的,這和初中語文課程的日常教學要求是一致的。注重積累、誦讀,注重閱讀的興趣和品位,注重課內精讀與課外廣泛閱讀,注重閱讀、表達的能力和價值取向等,所有這些,都是中考中強調的內容和環(huán)節(jié)。這些要求均是平時的語文教學和學習中必須加強的。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中考這樣一種抽樣檢測形式,也有它的局限性,有與語文教學不一致的情況,難于了解到每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全部情況。例如,到目前為止,各地的語文中考,基本上還都是采用書面答卷的形式,有的地方努力設計有關口語交際的試題,但是在卷面考核中畢竟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現(xiàn)有的語文中考方式難于恰當評價學生在口語交際方面的優(yōu)勢或弱點。再如,中考命題時必須考慮到數(shù)百人參加評閱工作的狀況,因此,題型的設計不免要受到“便于掌握評分標準”這一要求的制約。如果日常的教學受制于中考,那么語文教學的道路就會越走越窄,越走越偏。
所以,應該強調,日常的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而不能以中考試題為依據(jù)。“考什么就教什么學什么,不考就不教不學”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可因語文課程中的有些內容未納人中考試題就放棄教學。教師和學生應該利用中考改革帶來的契機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和學習。
附:語文模擬試題

4.下面語段中空白處應填人的恰當?shù)木渥邮? )
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進發(fā)出旺盛的唐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fā),向秋的終點做著最后的沖刺。
A 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____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B 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____自然應了這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的中性的黃色。
C 夏是黃色,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____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
D 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____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5.對《漁家傲》一詞理解不當?shù)囊豁検? )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A 這首詞融自然景象、國家災難、個人情思為一體,風格沉郁悲壯,表現(xiàn)作者決心守邊御敵、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同時也流露出守邊戰(zhàn)士思念親人和家鄉(xiāng)的感情。
B “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采用托物寄興的方法,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蕭瑟。
C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三句,通過想像展示出塞外的風光,而著重渲染出戰(zhàn)時的肅殺氣象。
D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兩句,直道將軍戰(zhàn)士師老無功、鄉(xiāng)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并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發(fā)染霜、潸然淚下正是這種感傷的真實寫照。
6.下面對文學常識的評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緊扣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滿腔熱情地歌頌了布爾什維克黨人和蘇聯(lián)無產(chǎn)階級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理想而進行的英勇斗爭和無私無畏的崇高品質,成功塑造了蘇聯(lián)第一代共青團員的光輝形象。
B 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中,智取生辰綱、舌戰(zhàn)群儒、三打祝家莊等故事,生動曲折,扣人心弦。
C 法國文學巨匠羅曼·羅蘭所作的《名人傳》,記述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等偉大人物戰(zhàn)勝各種人生艱難困苦的精神歷程。
D “繁星閃爍著/深藍的太空/何曾聽得見它們對話/沉默中/微光里/它們深深的互相頌贊了”選自冰心的《繁星·春水》。
7.畢業(yè)典禮那天,你去向最關心你成長的一位老師道別。請把所要說的話簡要地寫在下面。(不超過50字。)
8.閱讀下面這段文字,回答問題。
避雷針的發(fā)明者、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正在邀請人們參觀他的新發(fā)明。其中一個闊太太問:“可是,它有什么用呢,”富蘭克林回答道:“夫人,新生的嬰兒又有什么用呢,”
富蘭克林的話言外之意是
9.按課文原文填空。
(1)____,決眥人鳥歸。
(2)____,而山不加增。
(3)____,似曾相識燕歸來。
(4)逝者如斯夫,____。
(5)野芳發(fā)而幽香,____。
(6)《使至塞上》中,寫塞外奇特美麗風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
(7)《江城子·密州出獵》中運用典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是____,____。
二、閱讀(45分)
(一)閱讀《上樞密韓太尉書》,回答10~13題。(8分)
太尉執(zhí)亨: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致。孟子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zhí)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手其貌,動手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轍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xiāng)黨之人。所見不過數(shù)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1匯,不足以激發(fā)其志氣。恐遂汩皮,故決然舍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杰。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肝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麗。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fā)。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而轍也未之見焉。
10.解釋文中的加點詞語。(2分)
稱____發(fā)____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此二子者,豈嘗執(zhí)筆學為如此之文哉,
12.作者提出了孟子和司馬遷兩個例子,指明了養(yǎng)氣應注意什么,(2分)
13.作者“決然舍去”的目的是什么?(2分)
(二)閱讀《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回答14—18題。(12分)
[甲]在這些時候,我可以附和著笑,掌柜是決不責備的。而且掌柜見了孔乙己,也每每這樣問他,引人發(fā)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們談天,便只好向孩子說話,有一回對我說道,“你讀過書么?”我略略點一點頭。他說,“讀過書一…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孔乙己等了許久,很懇切的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壓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賬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級還很遠呢,而且我們掌柜也從不將茴香豆上賬;又好笑,又不耐煩,懶懶的答他道,“誰要你教,不是草頭底下一個來回的回字么?”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柜臺,點頭說,“對呀對呀!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煩了,努著嘴走遠。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
[乙]我問那個賣牡蠣的人:“應該付您多少錢,先生?”
他回答道:“兩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銀幣給了他,他找了錢。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滿是皺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我心里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他趕緊謝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輕的先生!”
等我把兩法郎交給父親,母親詫異起來,就問:“吃了三個法郎?這是不可能的。”
我說:“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
我母親嚇了一跳,直望著我說:“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庇氓!”她沒再往下說,因為父親指著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后來大家都不再說話。
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
14.概括甲段的主要內容。(2分)
15.乙段中畫線句子有何作用,(2分)
16.怎樣理解甲段中孔乙己的神情變化,(2分)
17.乙段中“那是一只滿是皺痕的水手的手”中的“滿是皺痕”可否去掉,為什么,(2分)
18甲乙兩段都是寫了十幾歲的“我”,但性格各不相同,對表現(xiàn)孔乙己和菲利普夫婦有何作用,反映了怎樣的主題,(4分)
(三)閱讀議論文《讀書》,回答19~23題。(12分)
讀書
①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乍聽之下,這話似乎說得嚴重。仔細一想,卻覺得十分有理。
②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假如好久皮接近書本了,那必定是因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瑣碎扛雜的事情上。而這些瑣碎拉雜的事情使人忙碌,正是造成一個人思想膚淺庸俗的最大原因。思想膚淺庸俗形之于外的時候,言語就自然無味,面目也必隨之可憎了。
③我們固然不能脫離現(xiàn)買而生存,但每天抽出一小部分時間讀讀書,卻可以使我們保持頭腦的清醒和靈活。
④古人說:“問渠那得清如許9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的思想需要源頭活水,而這源頭有一大部分是來自讀書。天天讀點有益的書,對精神有滋補作用,而我們的言談舉止就不至于“無味”或“可憎”了。
⑤對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來說,讀書是一種休息。對用腦力處理事務的人來說,讀書會是一種解脫。當我們煩悶的時候,讀書固然可以解悶;當我們愁苦的時候,讀書也可以使我們忘憂。
⑥讀有益的書可以把我們由瑣碎雜亂的現(xiàn)實提升到一個較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觀者的眼光回顧你自己的忙碌沉迷。一切日常引以為大事的焦慮、煩憂、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牽扯在內的擾攘紛爭,這時就都不再那么值得認真了。
⑦書本是人類精神上的營養(yǎng)劑。缺少了它,生活必有缺陷。
⑧林語堂勸人們找到“文學上的愛人”。他說:“世上原有所謂性情相近的事。所以一個人必須從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尋出和自己性情相近者。”你如能時常有機會和一位與自己精神領域接近的作家借書本聊天談心,他所說的話就是你想說的話,他的喜怒哀樂就是你的喜怒哀樂,這時,你就可以得到如同交到知心朋友一般的快樂。
⑨世上有人喜歡儲蓄金錢,有人喜歡收藏古董,有人喜歡搜集郵票珍玩,也有人喜歡把書本上的佳言名句儲存腦中。最后這種儲存是最富經(jīng)濟價值且又是最安全的儲存。因為它一不怕竊盜,二不怕丟失。而且攜帶方便,取用簡單。
⑩“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使人風度高雅,氣宇軒昂,遠勝過服飾上的奢華或家宅中的堆金積玉,而它能使你有恬淡寧適、心安理得的快樂,更決非終年孜孜為利,惟恐失去存款的人們所可比擬的。
19.文章從哪幾個方面論述了“讀有益的書”的好處,請簡要概述。(3分)
20.文章開頭即引古人“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之說,其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好處?(2分)
21.第②段寫的“造成一個人思想膚淺庸俗的最大原因”是什么,(2分)
22.⑨段舉出人們不同喜好的作用是什么,(2分)
23.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3分)
(四)閱讀散文《野菊花》,回答24~28題。(13分)
野菊花
①野菊花!野菊花開在山野里。
②有誰見過這般豪放壯烈的花云,有誰聞過這么沉郁凝重的藥香,那樣潑潑辣辣地開。一簇一簇,一灘一灘,一坡一坡,燦爛輝煌!
③花朵不過一分鎳幣大小,密密匝匝,重重疊疊,織造出淮河堤畔、大別山麓夢幻般神奇的織錦,分明是太陽和月亮灼目滾燙的合金,讓造物主隨意傾倒?jié)姙⒃谶@里,叫人心靈久久震顫。
④幾番秋風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斂去遼闊的綠氅(chang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間;曾經(jīng)被悠逸的白云襯托得如此高遠的天空,也被鉛灰壓縮了胸臆;紫燕和鴻雁歸飛的呼喚,杳然寂滅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與山羊的哞咩,在枯草敗葉間低回·縱然是松柏也已減色,縱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獨野菊花,卻以她野性的勇敢和進取,在這片天空下,這片山野上,舉起開放的拓展的金旗,“欲與西風戰(zhàn)一場,遍身罕就黃金甲”。
⑤多少墨客騷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徹歷朝歷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園、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來,這些被馴化、供玩賞的同類,不免沾染著脂粉氣、奶油味,顯得矯飾和做作。寧愿入湯入藥、成渣成泥,決不任人擺布、供人褻玩____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無悔的性格和氣質。
⑦她不禁錮自己。有花就盡情地開,有香就盡情地放。這一朵遲遲不肯謝去,那一朵掙出半個臉來就開了,從莖頂,從脅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間被風雨喚醒,就一齊把眼睜開,睜得又圓又亮,再也不想閉去。白天盯住太陽,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連日月星辰也只能輪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飾地宣泄成河成暴,又把琥珀色的藥香毫無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霧。這時,假若你靜下心來,你會從裊裊升騰忽聚忽散的農(nóng)香里諦聽到廣東音樂《金蛇狂舞》的唐躍,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壯烈……
⑧她不固守現(xiàn)狀。匍匐的枝條看似軟弱,卻從不攀緣依附。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領周圍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狀分裂的葉片擴張開來,鋪展如蒼鷹翼翮(he,翅膀),擁護著黃花,風來想凌空而去,云過含不盡想往,活脫是一幅潘天壽飽含全石意味的《鷹瞵圖》,從大別山巔垂掛到淮河水居。當霜雪卷藏這軸宏篇巨構,她的宿根卻在這片沉重而冷靜的土地下醞釀謀劃,將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凍結在心,待時以躥發(fā)。今年崖頭嶺上的幾株,明年一定發(fā)展成簇;今年籬前坎下的數(shù)叢,明年一定繁衍成龍,星散的,要匯集;成塊的,要連片。然后,在荒灘野坡,在貧瘠卻是自由的土地上,左沖右突,向著四面八方擴張,挺進,步步為營,為營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還是她的野性誘發(fā)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這野性的精靈!這野性的勇敢和進取,想怎么開就怎么開,想在哪兒開就在哪兒開。你根本轄制不住她,她也從不約束自己。西風里,嚴霜下,萬花紛謝的境遇中,孤軍奮戰(zhàn),單一面嫩金、黃金、赤全鍛造的大纛(dao,古代軍隊的大旗),鮮明如火,嘹亮如歌,床烈如酒,狂放如戰(zhàn)勝者的開懷肆笑。
⑩這是一種怎樣野性的莢啊1而這野性莢又以其燭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開放的態(tài)勢和拓展的行動之中,于生命的運行里發(fā)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叫人體味出一種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顫回蕩在心……
24①②③段是從哪些角度描繪野菊花的,請概括回答。(3分)
25從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9(3分)
26④⑤兩段在描繪野菊花時,又用了很多的筆墨寫其他事物,這樣寫有何作用,(2分)
27⑦⑧⑨三段集中描寫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氣質,請從中找出一個你最喜愛的句子,并分析其表達效果。(2分)
28讀完本文,結合你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理解,談談你從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示,(3分)
三、作文(50分)
29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要求:(1)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2)字數(shù)不少于600字。
(一)心理學家從一班學生中挑出一個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愛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學改變以枉對她的看法。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大家爭先恐后地照顧這位姑娘,大家以假作真地打心里認定她是位漂亮聰慧的姑娘。結果,不到一年,這位姑娘出落得很好,連她的舉止也跟從前判若兩人。這位心理學家對人們說。“她獲得了新生。”確買,她并沒有變成另一個人,然而,在她身上卻展現(xiàn)著每個人都蘊藏的美,這種美只有在我們相信自己,周圍的所有的人也都相信我們,愛護我們的時候才會展現(xiàn)出來。
周圍的人“信任”,改變了這個姑娘,它能引發(fā)你想些什么呢?
請以“信任”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二)一只海蚌對它身邊的同伴說:“我身子里有一顆東西,很痛,它又重又圓,我真苦惱。”
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回答道:“贊美天空,贊美大海,我身子里沒有痛苦。我里里外外完美無缺,安然無恙。”
這時,正好一只螃蟹走過。它聽到了兩只海蚌的對話,便對那只里里外外完美無缺的說道.“是的,你的確完美無缺、安然無恙。但你要知道,讓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顆無與倫比的美麗的珍珠。”
根據(jù)以上材料,結合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編輯/李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