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試形式開卷化、考試內容開放化的趨勢下,綜觀近幾年哈爾濱市思想政治學科中考試卷,其試題都具有材料新、設問靈活、回答角度多、開放性強的特點。但無論政治中考試卷如何“穩中求變,變中求新”,都脫離不了“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命題原則和規律。回顧2005年政治中考試題有以下三個成功之處:第一,試題形式新穎、靈活、生動。在體現開放性的同時,還倡導多元思維,這樣既減少了對學生的束縛,又無限地擴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在廣闊的思維空間里得到充分發揮。第二,時代性、綜合性比較強。試題以時政為載體,充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的角度創設意境,從而考查了學生的分析能力,體現了政治學科的時代性與現實性。另外,有些試題涉及的考點比較多、跨度比較大、綜合性比較強,這就需要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綜合,從而考查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第三,在落實“課程標準”的同時,此次試題還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感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華。今年政治中考試題將依據2005年政治中考的總體思路,體現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積極成果,突出學科的教育特點,在有限里承載豐富,穩定中體現發展。
2006年中考思想政治考什么、怎么考、如何應對,如何有針對性地檢查教學情況,及時發現薄弱環節,這些都是我們可能會面對的問題,希望下面的分析能給老師們一些認識上或方法上的借鑒。
一、命題指導思想
2006年哈爾濱市初中政治學科升學考試將按照國家教委關于中考改革的指示精神,按照哈爾濱市教育局的指導意見,做到三個有利于:有利于新課程的實有利于社會的穩定、有利于高中學校對學生的選
1命題做到有利于推進學科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力求體現學科的特點和要求,形成對教學的正確導向,使考試成為促進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品德發展與提高的過程。
2命題以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為基礎,以國內外重大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為載體,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思想實際,突出時代特點,以學生發展為本,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成長為負責任的好公民。
3命題以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為考查核心,同時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通過一定量開放性試題的設置,給學生創設思維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激發學生內在的發展動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命題趨勢
1關注時政大事,突出家鄉熱點。
中考政治命題具有時代性,試題選取的材料常常以近期國內外時政大事為背景,特別突出家鄉哈爾濱的熱點問題。試題的題干通常運用“新情景”編制,材料新,形式活,要求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對黨和國家及哈爾濱市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采取的一些重大舉措進行分析。
2理論聯系實際,突出能力立意。
理論聯系實際是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歷年中考命題時必須遵循的一條原則。中考命題常常通過材料中包含的一個主題,引發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用不同的知識點來解答具體問題。試題淡化了對知識機械記憶的要求,突出對學生學科能力的考核,通過情境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理解、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社會參與的能力。
3關注學生生活,突出開放探究。
中考政治試卷貼近學生的生活,題目的材料逐漸融入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符合中學生的特點,注重對學生的行為要求考核,強調在模擬的開放情境中探究實踐。同時主觀性試題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答案不惟一,鼓勵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
三、命題原則
1考查主干知識,體現基礎性和科學性。
中考嚴格按照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命題,政治試題的內容、題型比例、難易度比例都嚴格按照《考試說明》的規定,考查的內容都是“課程標準”規定的基礎知識和教材的主干知識,體現考試內容的基礎性。試題內容準確,表述規范,問題明確,難易適度,不出偏題、怪題,體現試題的正確性和科學性。
2反映社會熱點,體現時代性和思想性。
命題緊貼時代脈搏,反映社會的焦點問題、熱點問題。中考所考查的時事是從2005年9月1日到2006年5月31日之間國內外發生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體育等重大事件,展現生活的舞臺,反映社會的進步、發展和變遷。
3堅持正確導向,體現教育性和人文性。
中考試題本著對初中政治課教學起著指導作用的思想,發揮其在推進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改革中的導向作用,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含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切入,使教材知識點與學生生活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在實踐的矛盾沖突中積極辨別選擇、分析思考、體驗創造,通過情感的升華促進思想品德的發展。
4激活學生思維,體現針對性和開放性。
試題靈活開放,鼓勵創新,仍然是今后中考命題的努力方向。從命題的形式上看,通過圖表、漫畫、文字等材料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思考中進行選擇、判斷、分析、點評。從答案上看,主觀性試題提倡思維多元,鼓勵想像,鼓勵創新。
四、復習策略
1明確目標
明確復習目標是進行有效復習的重要前提。《考試說明》是我市中考命題的依據,也是復習的依據。教師在復習課中,要依據《考試說明》,認真分析、理解每課的知識要點,明確“識記、理解、運用”不同層次知識點的復習要求,不任意地擴展復習范圍和提高復習難度。同時,在研究今年考點的基礎上,還要對比去年的、乃至前年的考點,特別要重視今年新增加的考點,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有的放矢,提高復習效率。
2夯實基礎
“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基礎知識是回答問題的依據。盡管中考政治試題的背景新、設問靈活,不再強調知識的覆蓋面,但每一問題又并不完全脫離課本,體現出“題目在書外,答案在書中”的特點。教師應要求學生注意掌握好基礎知識,尤其是學科的主干知識,否則,解題便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掌握基礎知識首先要對《考試說明》的知識點做到“點點清”,所謂“清”,一要準確,二要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教師需要對學生強調的是:打好基礎不等于背書,在基礎知識中有些是屬于常識性的東西,應該記牢,如果都靠翻書的話,考試時間肯定不夠,尤其是選擇題題量較多,不能每一題都去翻書;多數知識不需死記硬背,理解即可,要注意結合實際、結合練習加以理解,死記硬背所獲得的知識不僅沒用,而且浪費時間,增加負擔。
3把握脈絡
在中考復習中,很多學生不大注意章節與學科整體系統之間的關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著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尤其在考試中會出現亂翻書現象。如同我們到圖書館去借書,由于管理不善,圖書擺放雜亂無章,我們往往難以找出所需要的書。
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弄清每一部分內容在整體系統中的位置,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可以按照專題+章+節+知識點這樣的順序將知識組成網絡。特別要把《考試說明》列出的考點及能力層次標注在知識框架圖上,使所考重點內容鮮明地顯現出來,做到心中有數。通過這種歸納和整理,就能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把龐雜的內容梳理成清晰的知識網絡,把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重點問題的理解和記憶上。在此基礎上,將重點、要點擴展開來,再現相關的全部知識,做到綱舉目張,“理出一個頭,拎出一條線”,努力讓學生達“有書就如無書,無書就如有書”的境界。
4訓練方法
開卷考試的試題形式多樣,取材廣泛,設問靈活,案多元。因此,猜題、押題和題海戰術都不可取。習題東不求數量,重在質量。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典型試題解題方法訓練,掌握好典型試題解題的方、步驟和技巧。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努力做到“三步”。首先是讀懂題意,其次是經過簡化濃縮后找出題中的關鍵句(或關鍵詞),然后運用《考試說明》上的點與其相互對應。對選擇題中簡單的題目要細心快作答;對有難度的題目可以使用排除法、優選法、觀法等方法應對;對開放性試題,要求學生仔細審題,懂題意,答案要緊扣題面,密切和學過的知識點相結,注意答題時擴展思維,從多角度進行思考。在最后復習階段還可以將同類題型歸類強化,如措施建議、啟示類、原因類、設計活動類等,通過集中反復訓,達到思維嚴密,創意多多。
5積極反思
反思從記憶方法上講是有意識的回憶和再現,通回顧和總結,把學過的知識條理化、結構化、系統化,進一步培養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復習去上講反思是進一步的調整和改善,每學習一段時,尤其是在每次階段性考試之后,教師應該要求學生結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找出成功的經驗,發現失敗教訓,揚長補短,不斷地校正自己前進的方向。
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從練習題中獲得信息,對做的或不會做的試題進行認真地分析、歸納,以查缺補。一般情況下,學生試卷上的錯誤,就是知識或能力的缺陷,認真分析造成錯誤的原因,有助于明確自己在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快速彌補知識的缺陷,這樣學生在考試時就會胸有成竹,得心應
“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成功的路不只條,但在所有成功的道路上,面對挑戰的態度和處理題的細節無疑都是重要的。面對復習中的困難,教師要堅定信心,細心應對,帶領學生主動探究方法,腳實地復習,“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
附:政治模擬試題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合題意,每小題1分,共16分)
1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屆會議于2006年35日在北京開幕。審查和批準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____個五年規劃綱要》,為今年和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大戰略部署,推動我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繼續前進。( )
A 九 B 十 C 十一 D 十二
2參加這次全國人大會議的2900多名代表匯聚在人民大會堂,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共商國計民生,同繪發展藍圖,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這充分表明( )。
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我國的改革開放成果豐碩
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擁有決定國家大事的最高權
3.2005年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4.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于( )
A.原始社會初期 B.奴隸社會
C.原始社會末期 D封建社會
4我國封建社會流傳著“種田的,缺米糧;曬鹽的,喝淡湯;紡織娘,沒衣裳;編涼席的,睡光床”的歌謠。在封建社會,農民通常要把自己一年勞動果實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作為地租交給地主,有的甚至達七八成以上。這表明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是( )。
A服徭役 B放高利貸
C收繳苛捐雜稅 D榨取地租
5神舟系列飛船遨游太空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技術的日益成熟,中國正穩步邁向太空新時代。空間科學技術的發明與應用與
一起成為新科技革命的標志。( )
①蒸汽機 ②電子計算機 ③電力 ④原子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 2005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2 321億元,比上年增長99%;人均GDP達到1703美元;對外貿易總額達到14221 2億美元,繼續穩居全球第3位。這些數字表明( )。
A 我國已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B 我國是世界上的經濟強國
C 我國經濟發展緩慢
D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7社會主義本質,即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 )。
A 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B 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C 最終建設法治國家
D 最終建成小康社會結合材料,回答8-10題:
“退耕還林的補助糧款拿到手沒有?”
“拿到了,一畝地補200斤糧,還有20塊林苗補助款。”
“剩下的五畝地都種些什么?”“三畝土豆,兩畝小麥。”
“糧食夠吃嗎,”“原來吃的不夠,現在退耕還林有補助,加上自己種的,能吃飽了。”
這是2005年12月15日上午,胡錦痔總書記在青海省省級貧困縣互助土族自;臺縣調研時與該縣蔡家堡鄉東家溝村特困戶東元正拉家常的一個片段。
8 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深入田間地頭,走進人民家中,傾聽群眾心聲,充分體現了( )。
A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
B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C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
D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改革開放
9 我國還有一些特困戶,生活水平仍然處在貧困線以下,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 )。
①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
②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即不發達階段
③人民生活水平更加殷實,進入了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④仍然沒有解決廣大人民的溫飽問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實行退耕還林的政策表明( )。
A 當初人們迫于生存,毀林開荒,不會造成環境問題
B 當地政府堅持了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C 經濟建設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D 我國是資源大國,開發難度不大

11 漫畫《座上賓》中,小狗的主人不給大娘讓座的行為( )。
A 是對自然、生命的愛惜和尊重
B 發揚了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C 沒有違反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D 是道德素質偏低的表現
12.今后一段時間,國有企業的改革仍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這是因為國有經濟是我國( )。
A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B 國民經濟的輔助力量
C 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
D 公有制經濟的重要補充
13.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截止2005年12月,人民幣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突破14萬億元,人均存款過萬元。在2005年一年內,城鄉居民家里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了。百姓的日子愈來愈好,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其核心內容是____,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
A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 增加居民收入
C 建設法治國家
D 整治環境建設
14 2005年北京部分居民儲蓄原因調查圖表:


注:調查人數1260人。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醫療、養老、教育仍然是困擾許多居民生活的大問題,我們的生活還沒有達到富裕階段,這表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 )。
A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
B 人口多與人口素質偏低的矛盾
C 加快發展與節約資源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15漫畫的作者在呼吁:忙于戰爭的伊拉克父親應該放下武器,抱抱自己的孩子。戰火中的孩子們渴望親情,盼望和平。因為和平與發展是( )
A 國家進步的不竭動力
B 當今時代的主題
C 經濟騰飛的決定性因素
D 國際競爭的實質
16美國是當今世界惟一的超級大國,自1991年來先后發動了四次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這表明,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根源是( )。
A.恐怖主義 B.霸權主義
C.殖民主義 D.軍國主義
二、非選擇題(包括3個小題,共14分)
重溫感動
2006年的日歷已經翻過去許多頁了,可是在我們許多人的腦海中,2005年的很多感動依然留在這里。讓我們再回首,與心靈相約,與溫暖相約,與感動相約。
17(4分)“誰,能讓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靈,隨著他們的節奏跳動五天五夜,誰,能從前所未有的高度,見證中國實力的飛躍,他們出征蒼穹,劃出龍的軌跡,升空日行,巡天遙看,他們是中國航天的黃金一代!”
(1)猜一猜:上述頒獎辭中“他們是中國航天的黃金一代”所指的航天員是。
(2)飛天夢、小康夢、強國夢,一個個美麗的夢想正在中華大地上實現。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18(5分)舞之精靈
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12位聾啞青年、24只手,融成一尊金光閃閃的吉祥觀音。在5分54秒的時間里,換來全體屏息的安靜,以及此后長久的贊譽和驚嘆。人們一遍遍重溫,并由此記住了創造《千手觀音》這個舞蹈的靈魂人物,也是隊伍帶頭人的邰麗華,她和她的伙伴們在無聲世界展現的美與尊嚴,溫暖了2005年中國人的記憶。邰麗華由此成為《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
(1)“從不幸的谷底,到藝術的巔峰,也許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絕美的舞蹈。”從不幸走人藝術巔峰的邰麗華,在她的身上體現了哪些民族精神,(2分)
(2)舞蹈《干手觀音》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動人魅力。請你說說應該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分)
(3)請你以發短信的形式向這位美麗的姐姐以及自強不息的人們說出你的感動。(1分,字數不超過30字)
短信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
19(5分)地球之巔的勇者
文藝小組的朗育
青藏鐵路建設者成為2005年感動中國特別獎獲得團隊____“每當汽笛聲穿過唐古拉山口的時候,高原上的雪山、凍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會想念他們,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堅強的笑容。他們能驅動鋼鐵,也會呵護生命。他們,是地球之巔的勇者,他們,締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鐵路!”
資料小組的介紹
A 2005年10月15日,歷時半個世紀風雨歷程的世界最高鐵路____青藏鐵路全線貫通。這對于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B 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發揚創新精神,創造性地解決高寒缺氧、多年凍土、生態脆弱三大世界難題。這是人類建筑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
C 青藏鐵路投資于環保的資金112億元,建設33個野生動物通道,完成了高原植被復植,實現了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統籌兼顧。
理論小組的分析
請你參加理論小組,結合所學知識與上面的資料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
(1)為什么說“高原上的雪山、凍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會想念他們”,最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資料是(寫出資料的字母標號),(1分)
(2)青藏鐵路在建設中處處為自然讓路,表明我國堅持了的基本國策,充分體現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可持續發展要求人們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2分)
(3)為什么說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締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鐵路!(2分)
編輯/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