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科學探究的思想、能力及對科學探究方法與過程的理解,即一個人科學素養的表現,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是科學課程的目標之一。自主實驗活動作為傳統科學實驗的改進、補充和延伸,具有開放性大、靈活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是實施科學課程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 自主實驗 科學探究素養 科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科學課程標準(7~9年級)》中明確提出:科學課程應以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總目標。在這其中,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進其對科學探究方法與過程的理解。
這里提到的科學探究的思想、能力及對科學探究方法與過程的理解,也就是一個人具有的科學素養的表現。因此,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尤其是科學探究素養,是科學課程的重要任務和目標。
實驗教學是實施科學課程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實驗教學的方式、方法和開展狀況決定著科學探究素養目標的達成程度。但傳統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存在著缺少開放性和自主性的“內傷”,很難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已經不能滿足科學課程中關于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素養的要求。因此,在條件較好的學校開展學生自主實驗活動,是科學實驗教學和科學探究素養培養的一種重要嘗試。
1 自主實驗的特征
自主實驗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自身學習的需求和認知水平的發展特點,由學生自主確定實驗課題,設計實驗方案,在課余時間,利用實驗室資源或簡易器材,完成科學探究任務的實驗活動。它與傳統的實驗活動比較,具有下列特征和優點。
1.1 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由學生自主確定實驗課題,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新課程學習理念,真正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在自主實驗過程中,從課題的確定、實驗方案的設計、器材的選擇、實驗探究的過程,學生都具有充分的自主權和自由度,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建議者和指導者。
例如,在學習了種子萌發的條件的有關知識后,有一位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要尋求一種簡易方法來鑒別曬干的種子是否仍然活著。教師可以指導他從種子的萌發、呼吸、酶的活性等方面去思考,收集相關資料,結合所學的知識,設計方案,詳細說明實驗原理、器材和鑒別步驟。教師對方案中的一些細節進行了改進,并鼓勵和協助其去嘗試,提供技術指導和器材支持,這樣經過多次失敗和不斷的改進,他終于完成了任務。然后他向全體同學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并解釋了工作原理,接受同學的評價和建議,進而去改進自己的方案。
在這個過程中,這位學生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并學會了合作與交流。這在傳統的實驗活動中是很難體驗到的。
通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到與傳統的實驗活動相比,自主實驗活動更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
1.2 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自主實驗中,提倡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實驗任務。這種合作包括選題、選材、探究和交流的各個方面。
在合作探究活動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集體智慧和力量的強大,同時加深對相互協作與責任的認識。
在具體的實驗活動中,教師可以允許學生自由組合,小組人員和人數均不確定,而且在完成不同實驗時,可以改變小組的成員,這樣讓學生能在一種寬松、自由和開放的氛圍中開展實驗活動。同時,一個學生還可以參加幾個小組的自主實驗,這樣既充分利用了資源,又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1.3 注重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學習為基礎,由學生從自己身邊和社會生活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來選擇研究專題,在教師的指導下收集材料,處理信息,解決問題,進行模擬的科學研究。其目的是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培養學生開放的思維、個體的自信,并挖掘學生發展潛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自主實驗活動充分體現了探究式學習的各種特點,是探究性學習在實驗教學中的一種實踐。它的程序是:
①提出課題:教師要注意難易程度;
②學生設計實驗:教師要引導學生怎樣設計,學生設計后教師要予以具體指導,對不妥之處予以糾正;
③學生探索操作:學生實驗操作要規范,觀察要全面,記錄現象和數據要細致準確;
④學生分析得出結論;
⑤學生交流與評價:學生完成自主實驗后,要將實驗過程、成果和體會進行展示和交流,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和評價。
1.4 注重知識的整合性及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課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缺乏整合現象,而科學課程是一種全新的綜合理科課程,注重學科問的聯系和整合。因此教師要站在綜合課程的角度,引導學生選題和開展活動。如在有的學生提出課題“怎樣讓小球浮起來”,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物理、化學、生物等各方面知識來思考,從而找到最合理的實驗方案。
教師要引導學生設汁與現代社會和科學發展相聯系的實際問題。如學完電的有關知識后,學生提出了制作電池的設想,筆者就引導學生通過搜集資料,了解干電池和蓄電池的工作原理,用日常生活中可以獲得的材料進行實驗,通過自主實驗活動,學生完成了水果電池、醋酸電池等電池的制作。學生通過這些活動明白了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是緊密聯系的,解決問題需要與學科配合。
2 開展自主實驗活動應遵循的原則
2.1 小型多樣——趣味性和可行性原則
自主實驗屬于課外實驗,是由學生課外自由選擇參加,沒有趣味性就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趣味性能增強實驗的刺激性和吸引力,誘發學生學習動機;同時這些實驗是可行的,它值得做,有實用價值和推廣價值,簡便易行。
2.2 動手動腦——目的性和主體性原則
自主實驗是以學生為真正的活動主人,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組織、自主展開的,由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設計,并完成實驗,以期獲得某一結論或預期效果,教師要根據實驗目的提前布置,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
2.3 學以致用——實踐性和科學性原則
學習科學,若不將所學知識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則是枯燥乏味的,自主實驗的內容要密切聯系實際,除此之外自主實驗的設計方案要求合理化、儀器裝置簡單化、科學原理突出化。
2.4 不拘一格——靈活性和開放性原則
課堂實驗教學具有相對穩定的內容和形式,而自主實驗活動則不同,它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內容豐富多彩,可進行小制作、小發明等;教師的組織形式也靈活多樣,可讓學生單獨進行,也可以小組形式進行等。
3 自主實驗活動的具體內容分類
3.1 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的觀察性實驗
大自然、日常生活和生產車間為學生學習科學提供了廣闊的課堂。
如學習花的結構后,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各種花的結構;學習了物質的酸堿性后,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的酸性和堿性物質等;學習了光的色散后,讓學生觀察雨后彩虹;學習了幾何光學后,讓學生參觀光學器材廠,讓技術人員講解—些器材的原理、結構和應用等。
教師應在課后向學生布置觀察內容,鼓勵學生多觀察,寫觀察周記。
3.2 結合教學實際的課外小實驗
通過一些小實驗,教師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科學概念和規律,使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鍛煉自己的實驗技能。
如學習了滑動摩擦力后讓學生測某木塊和某木板間的摩擦系數;學習了聲波后讓學生利用回聲測距,學習了植物的營養繁殖后,讓學生做壓條、扦插或者嫁接實驗等。
3.3 體現學以致用原則的小制作
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外多動手多動腦,進行一些小制作。
如學習了電磁感應后自制電磁鐵、電鈴、小電動機;學習了浮力定律后自制密度秤,學習了生態平衡后,讓學生嘗試自制生態球等。
3.4 發揮學生聰明才智的小發明
鼓勵學生課外大膽設計,大膽創新,進行發明創造。
3.5 科學規律尋根溯源的小實驗
新教材設置了“探究課題”,要求學生通過探究去認識和發現自然規律。教師可結合教學實際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探研性實驗。
如光合作用條件和原料的探究,首先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作出假設,進而根據其產物的性質,確定檢驗光合作用的有效方法及進行暗處理的必要性,然后選擇合適的植物,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實驗過程認真觀察記錄,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交流和總結,得出結論。
由于受時間和學生知識水平限制,探究性實驗只能有選擇的進行,并且教師要適時給予指導,并對學生探究過程和結論予以分析和評價,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領會研究科學問題的科學方法。
4 自主實驗活動的調控
自主實驗活動,雖然強調學生實驗活動的開放性和自主性,但絕不是放任自流的游戲和玩耍。因此,在開展自主實驗活動時,教帥應該進行宏觀調控,進行必要的指導,讓活動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進行,從而達到培養科學探究素養的目的。在自主實驗活動的管理中,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4.1 學生提出申請
學生每個星期可以從所學知識、課外資料、日常生活中提出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在充分思考和討論的基礎上,向教師提出實驗申請,教師提供表格(表1)要求學生認真填寫。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只需在表中填寫:探究小組成員、探究時間、探究問題、活動器材、探究方案等5項內容。
4.2 進行實驗活動
學生的實驗方案得到教師批準后,憑實驗活動單到實驗室,由實驗教師提供實驗器材,或自備部分材料,按實驗汁劃完成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如果實驗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教師則要求學生展開探討,修正實驗方案,尋找可能的原因,并再次實驗,直至成功,并將這一過程詳細記錄(寫在活動過程中),在交流時,向全體同學進行說明。
4.3 實驗展示與交流
這是自主實驗活動成果的展臺。教師可每周利用一節課時間,將本周內比較成功的自主實驗活動成果進行展示。
活動者(個人或小組)首先為同學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詳細介紹活動過程、實驗意義以及它的科學價值。
然后,由全體同學當場提問,采取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多種形式進行交流,同時進行科學知識、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最后,學生對幾個實驗活動進行評價,以一定的分值體現在學生成長歷程中,并把學生的活動成果,如實記人每位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中。
通過這些活動的實踐,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使自己逐步形成了用科學態度對待問題,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自主實驗是科學課程中規定實驗活動的有益補充和延伸,它基于課堂內容,源于課外探求,自主、探究、合作體現了新課程、新理念,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科學探究素養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