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榮辱是非是處世為人的文明底線,是一個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道德基石。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后屆四次會議委員時提出的“八榮八恥”重要論述,涵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要求,反映社會主義世界現、人生現、價值現,明確了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是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精辟概括,是新時期社會主義道德的系統總結,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形勢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大力倡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現,對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筑牢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我們必須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高度,把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和長期任務,切實抓緊抓好。
榮辱觀是人們關于榮辱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根本看法。對任何道德規范的遵循與背離,都可以直接表現為榮與辱的價值評判。榮辱現在道德體系中的這種地位,決定了榮辱觀的樹立在整個道德建設中的重要價值。中華民族是富有道德追求與道德素養的民族。孟子將是否具有“羞惡之心”作為區別人與非人的標尺。荀子強調“榮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體。”中華文化史上關于“生以恥不如死以榮”、“慕善人而不與焉,恥也”、“壯稱無德焉,恥也”、“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風俗之美,在養民知恥”、“恥者,治教之大端”等論述,都從不同的界面展示了中華民族對榮辱問題的深層思考與關注,凝化成為中華民族操守數千年的榮辱現,塑造了中華民族明榮辱、知禮義、尊德性等可貴的民族性格。
生于憂患之中的中國共產黨,從其誕生之日起,就以實現中華民族之榮,雪洗中華民族之辱為己任,并將之融貫到領導中華民族革命和建設的宏偉歷程中。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號召“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強調“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鄧小平曾向世人宣告:“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辱為最大恥辱。”江澤民同志提出,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并把“以德治國”提到了與“以法治國”同等重要的地位。
胡錦濤總書記在新形勢下指出,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和諧社會的。他提出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有立有破,旗幟鮮明,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不僅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也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鮮明導向。“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上述四條是對社會主義價值原則的集中概括。在當今中國,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本質上是統一的,熱愛祖國就是熱愛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愛國主義者也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擁護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宗旨,是共產黨人的無上光榮和最大幸福。以崇尚科學為榮,就是要求我們掌握新科技,追求新知識,提高新技能,不斷增強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創業能力,做崇尚科學的模范。團結互助作為集體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一個基本要求。“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既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倫理文化的基本內容,也突出體現為市場經濟的公德要求。“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則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文化的直接傳承,并成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基本內容。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貫通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各個道德領域;對公民與國家、公民與社會、公民與他人、公民自身等涉及的道德關系作出了明確規定;所涉及的道德主體是我國所有的公民。“八榮八恥”內容的豐富性、系統性和鮮明的繼承創新性,構成了社會主義榮辱現重要的顯著特征,為我們新時期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確立了新的價值標桿。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多樣化,催生了許多新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意識,推動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新發展。但也使得社會思想道德領域的復雜性日益增加。如,伴隨新舊價值體系交替而來的某些價值領域出現的紊亂,社會道德觀念的日趨多樣化而帶來的某些領域基本道德準則的喪失,不同思想觀念在全球范圍內的相互沖擊而帶來的思想意識領域應對機制的不完善不健全,等等,都是形成社會思想道德領域復雜性增加的重要因素。冷落道德修養、背離道德準則、淡漠道德意識、模糊道德界限等現象,在一些社會生活領域不同程度的存在。如果說一個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應當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協調同進,那么,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旗幟鮮明地樹立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核心的榮辱觀,就是構建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促進社會風氣良好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當前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一個關系全局的系統工程,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各方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協調行動、形成合力,是抓好這項工作的基本保證。要清醒認識到,人民群眾對當前社會風氣存在的突出問題反映十分強烈,對樹立良好社會風氣的要求十分迫切。要把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看作是順應民意、回應民聲的“實事工程”,充分認識其對倡導精神文明、促進社會和諧的重大意義,把這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出成效。在具體實施中,各行各業要相互支持、協同配合,要注意從實際出發,結合精神文明各項創建活動,把正確榮辱觀的要求貫穿到職業實踐中去,不斷提高人們踐行“八榮八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在全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需要人人參與,個個有責。而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率先垂范、帶頭踐行是關鍵。由于各級領導干部的職業活動、社會活動往往是代表黨和政府履行職責。他們的言行舉止,在群眾的心目中體現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領導干部的道德榮辱觀對社會的影響要比其他社會成員大得多。一個普通人沒有正確的榮辱現,對社會雖有損害,但遠不如一個榮恥顛倒的領導干部影響壞、危害大。各級領導干部都是受黨和人民委托,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領導干部如何行使手中權力,事關人民群眾福祉,牽涉社會公平正義。領導干部樹立了正確榮辱現,就能自覺運用手中的權力,為人民謀利益,反之,則可能濫用職權,謀取私利,侵害黨和人民的利益。各級領導干部都是一定層次、一定范圍社會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通過其職業行為表現出來的道德榮辱觀素質高或低,能在較大范圍和較多人群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在一定意義上說,官德引導著民風,甚至決定著民風。各級領導干部既是社會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又是社會活動的實踐者,只有通過領導干部的躬身實踐,作出榜樣,才能有效地動員、引導廣大群眾知榮辱、明是非、樹新風。
“上好德則下無隱,上惡貪則下恥爭”。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的領導干部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就是一種強大的無形的力量。根據“八榮八恥”的具體要求,要求下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他人做到的,先從自己做起,做到自重、自律、自省、自警,處處以實際行動弘揚真善美、抵制假丑惡,就一定能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產生強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德行的優劣不在言辭而在行動。實踐是檢驗道德品質高低的標尺,人們的行為習慣只有經過反復歷練才能轉化為良好風尚。樹立正確的榮辱觀貴在付諸行動,重在知行結合,尤其要注重領導干部職業活動中的察過遷善,表里如一。不能做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而一定要把“八榮八恥”落實到“言必行,行必果”的實踐中。讓我們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為群眾作出榜樣,用實際行動為黨的形象、為人民的事業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