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地方人大常委會開展了組成人員向代表述職活動,認為這有利于加強常委會自身建設,接受人大代表的監督。但也有人認為,人大常委會是依法集體行使職權,而且每年都在人代會上向全體代表報告工作,組成人員再向代表述職于法不依,也有重復之嫌。
金華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唐宇熒常委會組成人員應向人大代表述職
人大常委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在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依法行使職權,這就意味著常委會組成人員與普通的人大代表相比,與本行政區域內政治、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關系更為密切,也就相對擁有更多的權力和行使權力的機會。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個地方人大工作開展得好不好,與之直接相關的就是常委組成人員的履職工作做得好不好。既然法律規定普通的人大代表在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力的同時,必須接受選民或原選舉單位的監督,那么作為由人大代表選舉產生的“代表”——常委會組成人員,更應該向選舉他的本級人大代表述職,接受人大代表的監督,這也符合“誰選舉誰監督”這一民主原則。
述職有利于行權個體與行權整體責任的界定。常委會組成人員與人大常委會是個體與整體的關系,常委會組成人員個人履行法定職權與人大常委會集體行使職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人大常委會作為行權整體,它的行權行為與個體有著密切的關系,但這并不意味兩者是相等的,也不意味著人大常委會向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就等同于常委會組成人員向人代會報告工作。更何況個體之間還存在著差異。比如,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對自己的職責認識不到位,甚至連最基本的參會率都不能保證。如果以人大常委會的履職工作代替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履職活動,必將導致良莠不分,從而影響人大常委會法定職責的履行。
目前,常委會組成人員開展述職已具備實踐基礎。人大代表向選民或原選舉單位述職已較為普遍地展開,并得到了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的認同,這為常委會組成人員的述職活動提供了實踐經驗。開展常委會組成人員向人大代表述職活動,不僅是代表向選民述職活動的延伸,對于推動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依法履職更具有積極的意義。
寧波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楊忠劍常委會組成人員述職符合法律原則
筆者認為,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向代表述職的做法既符合法理原則,也是對人大制度建設的有益探索,值得提倡。
首先,符合憲法規定。憲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員若干人組成,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其內涵包括,人大常委會要對人民代表大會及其代表負責并報告工作,常委會組成人員應向人民代表大會及其代表負責并報告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講,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向人代會或人大代表述職是合法的。況且,人代會上,人大常委會作工作報告是一種“集體述職”形式,并不能成為組成人員個人履職情況的簡單相加,不能代表每位組成人員的履職情況。
其次,體現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則。“誰選舉誰監督”作為一條民主政治原則的主線,貫穿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整個架構體系。憲法和地方組織法都規定,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并有權罷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行使罷免權的依據何在?筆者以為,通過類似的述職活動,對于保障人民代表大會對于常委會組成人員履行職責情況的知情權,從而完善罷免制度以及促進提高常委會工作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常委會組成人員作為人大代表要向選民和選舉單位述職,接受監督,作為常委會組成人員要向人民代表大會述職接受監督,這與常委會組成人員的雙重身份以及所享有的法定雙重權利相適應,符合有權利必有義務、權利義務相一致的法律原則。
再者,符合現實需要。實際工作中,少數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職責意識較淡薄,甚至不能保障按時出席人大常委會會議。這與其肩負的職責與使命是不適應的。出現上述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必要的監督。近年來,在地方人大工作中,已探索并推廣了政府組成人員及“兩院”負責人向人大常委會述職制度和代表向選民或選舉單位述職制度的成功經驗。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述職也可借鑒這一做法。
嘉興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徐寒飛常委會組成人員述職是接受監督的有效手段
筆者認為,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向人代會或者人大代表述職,是常委會組成人員接受監督的有效手段。嘉興市在2003年新一屆市人大常委會組建后,就建立了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每年向代表大會提交書面述職報告的制度,開展了常委會組成人員履職交流活動,3年多來的實踐證明,常委會組成人員向代表述職的做法值得提倡。
首先,常委會組成人員向代表述職是法律賦予人大代表的職權。地方組織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由大會選舉產生,而人民代表大會的主體是代表,常委會組成人員無疑應接受全體代表的監督,對全體代表負責。人大代表除了要了解人大常委會整體的工作情況外,還很有必要了解他們所選舉的每一名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是否在積極依法履行職責。這是法律賦予人大代表的職權。
其次,常委會組成人員向代表述職是督促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真履行職責的重要手段。不錯,人大常委會是集體行使職權,但集體是由個體組成的。也許因是集體行使職權,現實中確有少數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意識”和職責意識淡薄,沒有很好地履行職務,如審議發言不積極、聯系代表不深入、調查研究不深透、會議任意告假不出席、參加活動不正常等等。要督促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真履行職責,共同做好人大工作,有必要通過述職接受代表的監督,增強其責任感、使命感。
第三,常委會組成人員向代表述職是激發代表述職積極性的有效途徑。目前,各地開展的代表向選民述職活動中,擔任一定領導職務的人大代表述職的少,無形中造成了代表述職的不平衡。常委會組成人員帶頭述職,行動上有榜樣,方法上有經驗,效果上有說法,既能有效地避免這種不平衡,也是對其他人大代表自覺向選民述職的一個促進。
蕭山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孫浩述職是人大工作的創新之舉
在我們現有的法律法規中,并沒有哪一條明確規定常委會組成人員必須向同級人大代表述職。但是,人大代表是由選民或選舉單位選舉產生,常委會組成人員是由人大代表選舉產生。作為常委會的組成人員,具有雙重身份,既要以代表的身份向選民和原選舉單位負責,接受選民和原選舉單位的監督;同時,也要以常委會組成人員的身份,向選舉他的人大代表負責,接受人大代表的監督。從常委會組成人員的產生過程來看,常委會組成人員述職,并不與人大制度的立法本意相悖。
我認為,只要不違背現行的法律法規,不損害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有利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人大工作中的任何創新、任何嘗試,都應當鼓勵和支持。
現實中,確有極少數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沒有積極認真地履行職責,甚至連兩個月舉行一次的常委會會議也參加不了,自然不可能贊同常委會組成人員向代表述職的做法。而這樣的常委會組成人員,不正是恰恰最需要通過述職來接受代表的監督嗎?
金華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倪紅鋼常委會組成人員述職沒有必要
首先,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向代表述職缺乏法律依據。我國憲法、法律規定,人大常委會每年要向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接受代表審查,但法律并沒有規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要向同級人大代表述職。在實際操作中,常委會組成人員向代表述職就缺乏依據。沒有法定的授權和法定的操作規程,常委會組成人員述職就沒有剛性的法律約束,就會以各種借口予以推辭,即使述職也應付了事。
其次,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向代表述職和人大常委會向人民代表大會作報告確有重復之嫌。每年人代會上,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已經包括了常委會組成人員的主要工作,人大代表審議這份工作報告的同時,也相應地對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工作進行了審議。人大代表肯定常委會的工作,相應地也肯定了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工作;人大代表對常委會的一些工作提出了意見,也相應地對主要從事這部分工作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了意見。因此,再搞一次常委會組成人員向代表述職活動,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