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執法跟蹤檢查” —— 2005年杭州市蕭山區人大常委會工作計劃中醒目的主題詞。從年初到年尾,蕭山區人大常委會持續視察、審議、督辦,治污成效顯現。
把蕭山建成經濟發達、環境秀美、社會文明的新蕭山,這是蕭山人民的愿望,也是政府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區人大常委會進行了不懈的監督。
環境保護VS經濟發展:失去平衡的蹺蹺板
2005年春節剛過,蕭山區人大常委會就召開主任會議,會議內容是梳理剛結束不久的人代會的代表議案。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份厚厚的議案匯總表。翻開第一頁,是環境治理方面的議案,一共有14件,領銜和附議代表加起來有160人之多。也就是說,在全區384位人大代表中,42%的代表對環境問題有話要說。
南陽,著名的觀潮勝地。每年農歷八月十八,位于錢塘江南岸的南陽觀潮城內,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游客們無不為錢塘江天文大潮的雄奇而贊嘆。而常居于此的南陽人,卻常常愁眉苦臉,他們時時刻刻為刺鼻的惡臭而傷透腦筋。
“孕婦懷孕回娘家,小孩上學捂鼻子,鴨子下水三天亡,聞到怪味到南陽”,2003年的一則媒體報道這樣描述了南陽鎮15000多名村民的生存環境。
惡臭的發源地,是位于南陽鎮的杭州農藥廠。根據2003年12月15日的一組檢測結果,即便是農藥廠經過處理的廢水,COD、氨氮、磷酸鹽三項指標仍高出標準值數倍,甚至是數千倍。每到梅雨季節和夏季,更是惡臭難當,村民們連開窗通風都不敢。還沒有接通自來水的時候,為了喝上放心水,村民到附近的酒廠挑了幾年水喝。從1996年開始,村民集體上訪的事件幾乎從未中斷過。
污染,不僅使群眾苦不堪言,而且嚴重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許多投資商和企業主一聽說是南陽,二話不說,立刻打消投資辦廠的念頭。
相比之下,衙前的官河污染事件,矛盾更為激化。
官河在衙前鎮內長約9公里,出衙前后流入紹興縣錢清鎮。
衙前鎮,素有中國化纖名鎮之稱,紡織化纖行業非常發達。前幾年,個別企業偷排、直排噴水織機產生的廢水,官河水質明顯惡化,發黑發臭。由于地處蕭紹邊界,兩地企業和群眾糾紛不斷。
2004年10月,官河下游紹興縣村民在官河衙前鎮明華村段筑壩截流。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被打亂,而原本過往官河的船只則不得不繞道行駛。
農藥廠、官河,僅僅是污染的兩個焦點。2004年,蕭山東片印染染化行業、南陽區域、衙前區域,分別被列為省、市、區環境重點監管區。
在蕭的杭州市人大代表,曾專門就農藥廠的污染問題,在2004年初的市人代會上,以大會簡報的形式反映過情況。
環境問題直接制約經濟發展,直接影響社會穩定,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孰輕孰重,與會的區人大常委會領導在心頭掂量。
人大監督+依法行政:重拳直擊環保頑疾
主任會議展開熱烈的討論。大家認為,不論是議案內容的集中度、提議案代表的廣泛度,還是與群眾利益的關聯度,這14件環保議案都應成為年度人大監督的重中之重。
省、區兩級人大代表王鑫炎,是其中一件議案的領銜人,他在議案中這樣寫到:“解決東片水污染已迫在眉睫,這是關系到政府的信用和執政能力的問題!”
“環境污染整治不好,不僅政府有責任,人大也難辭其咎。”在隨后召開的常委會會議上,一位常委會組成人員這樣說。
結果順理成章,常委會會議以舉手表決的方式一致通過了關于重點跟蹤督辦加強環境治理代表議案的決定。
第二天,《決定》全文在蕭山日報頭版刊登。
面對環保毒瘤,人大責無旁貸地站起來說“不”!
區人大常委會會同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南陽化工企業、官河、沿錢塘江的19個污水排放口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實地勘查,行程百余公里。就在錢塘江大堤下面,檢查組發現,黑褐色的污水泛著白色泡沫,挾著一股怪味,從江底翻涌而出,江面污濁的水面有幾個籃球場那么大。在衙前官河,檢查組看到,磚石、泥沙堆成的橫壩寬4米多,高出水面數十厘米,直直地切斷了水流。橫壩上雜草叢生,橫壩兩邊黑沉沉的河面上,漂浮著許多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生活垃圾。
這次檢查,更加堅定了區人大常委會督促治污的決心。
而常委會的決定,對政府整治環境,是一個有力的推動。
區政府立即召開了重點區域污染整治會議,進行具體部署。整治的目標是:一年摘掉衙前區域區環境重點監管區的帽子,兩年摘掉南陽區域市環境重點監管區的帽子,以及東片印染染化行業省環境重點監管區的帽子,3年內確保企業穩定排放。
一場環境整治的戰役在錢塘江南岸拉開了序幕
一條條有力的治污舉措被付諸實施:鎮街考核中,環保分值被調整到10分,而且每查實環境違法企業1家次倒扣0.5分;重點監管區排污企業一律安裝在線監測系統,24小時動態監控;實行環境違法“一次停電,二次停產,三次停業”;投資6.3億元的東片大型污水處理廠一期30萬噸/日工程,以及配套管網加快了工程進度,重點監管區企業排污逐步實現統一納管,集中處理。
南陽區域,封堵了企業自行設置在錢塘江邊的8個污水外排口;投資2540萬元動工興建總長9.3公里的“截污納管”工程。10位土生土長的南陽人,被聘為環保監督員,只要“企業亂排污,可以直接入廠檢查”。
官河流域企業被套上了違法排污拉閘斷電的“緊箍咒”;有關企業投入1063萬元增設或新建了環保設施;鎮政府還在鳳凰直河、翔鳳橋等三處筑壩,全面對官河清淤、換水。
根據區環保局向區人大常委會提交的報告,執法力度創下了新記錄:一年來對212家次違法排污企業進行處罰,105家被停產停業,147家被停電15天,共罰款442.4萬元,罰款金額為歷年之最。
在政府大力整治的同時,區人大常委會一刻也沒有放松對環境整治工作的監督:5月份,配合省、市人大開展 “生態省建設和環境保護法” 三級聯動執法檢查,對東片印染染化行業和南陽化工園區污染企業整治情況進行檢查;7月份,召開政情通報會,組織全區人大代表聽取上半年政府加強環境治理的進展情況,各代表小組推選產生的7位人大代表在通報會上作了大會審議發言;8月份,與區環保局結對的義蓬片區人大代表小組一行16人,專門到區環保局開展定向視察;10月份,區人大常委會再次召開落實整改情況反饋會。一年中,常委會還多次結合審議國民經濟計劃執行情況、開展政府投資建設項目調查等工作,組織委員和代表到東片大型污水處理廠等環?;A設施建設工地進行視察。
人大與政府合力攻堅,終于使環境惡化趨勢發生了逆轉
區環境監測站2004年10月12日、2005年7月2日兩次對官河水質取樣分析顯示:COD(化學需氧量)平均值分別為158.5毫克/升和36.2毫克/升。官河水質恢復正常了!
2005年7月19日,是一個令衙前人欣喜的日子。就在這一天,官河橫壩被拆除,截流了8個多月的官河終于恢復了通航。
2005年11月6日零時起,南陽區域24家化工、印染企業的污水,經預處理達到國家三級標準后,全部納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自此,南陽區域工業污水實現“零外排”。污染大戶杭州農藥廠,因整治無望,最終被關停。一起關停的還有凱星化工、三利精細化工兩家企業。另有13家限期治理的企業,9家完成了限期治理任務,1家已經報請區政府關停。
2005年11月,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再次來到南陽化工區和官河視察。南陽化工區廢棄的杭州農藥廠大門緊閉,人跡皆無,倒是隔壁的南陽污水收集中心水聲淙淙,一派繁忙景象。農藥廠關閉后,空氣質量根本好轉。自由的呼吸,對南陽的村民來說,不再成為一種奢望。南陽段錢塘江逐漸變清,盡管已進入寒冷的冬季,岸上卻出現了悠閑的垂釣者。
官河水面碧波蕩漾,往日又黑又臭的景象早已不見了蹤影
也是在這個月,副省長陳加元專程來到南陽。在實地檢查之后,他說,從南陽的情況來看,環境質量與以往相比已有很大改觀,蕭山的環境整治工作抓到了實處。
治本>治標:根本出路在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蕭山區連續5年名列全國綜合實力十強,2004年的最新排名是第7位。能夠擁有這樣的驕人業績,就是因為紡織、印染、化工、機械等傳統工業非常發達。而傳統工業是一柄雙刃劍,一面是經濟實力的壯大,而另一面往往是環境遭受嚴重破壞。
近幾年,在環保問題上,蕭山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過不知多少次的審議、調查和視察;而政府為了環保問題開過多少次現場會、搞過多少次檢查、處罰過多少家違法企業,恐怕也已很難統計。從區環保局得到的一組數據,足以說明環保執法的工作強度:近一年時間,共出動執法人員8550人次,檢查企業達3400家次。
官河水質在8個多月的整治中,曾多次出現反復。南陽的企業實行“零外排”后,仍有個別企業把不經預處理的廢水直接排入污水處理管網,“零外排”變成了“零處理”。如果不是因為人大持續的監督和政府一直保持執法的高壓態勢,重點區域的環境整治恐怕很難奏效。
近些年的監督工作,讓區人大常委會清楚地認識到,環境整治,僅僅是保護環境的治標之舉,真正的治本之策,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要實現環境質量的根本好轉,光靠環保整治這個“直拳”肯定不夠,還要長短拳、左右拳相結合,打好“組合拳”。
為此,蕭山區人大常委會在去年的常委會審議議題中,專門安排了兩個內容:一個是調整工業結構方面的議題,另一個是發展服務業方面的議題。
在審議中,常委會組成人員關注最多的就是如何改造提升傳統工業。
常委會具有方向性的審議意見,推動區政府實施了“五個一批”工程,即:用大項目帶動一批,關一批,停一批,轉一批,示范一批,積極培育和扶持節能降耗和發展循環經濟卓有成效的企業。
做好“加減法”,也讓基層政府嘗到了甜頭。南陽鎮,前些年占工業產值三分之一強的化工行業,2005年降到了七分之一,不僅環境面貌明顯好轉,讓人更感欣慰的是,經濟發展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傘業、衛浴等兩大產業成為新的經濟支柱。
“經濟發達、環境秀美、社會文明的生態蕭山”,這是蕭山區人大常委會在審議“十一五”規劃中,向政府提出的新的建設目標。
現在,這個目標,正在離蕭山人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