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幾次輕率的惡作劇,幾令女同事家庭破裂,精神崩潰,而誹謗者也付出了極為沉重的代價。
“要做事先做人,品質改變世界?!?005年底,記者撥打本文主人公趙強手機時,聽到這樣一段別有意味的彩鈴告白。然而,有誰知道,參悟這兩句樸實的做人之道,趙強卻為此交了10萬元學費!而讓趙強懂得這個道理的人,是他曾經的同事,一個叫娟子的靚麗女經理。
天津青年白領趙強是一個文質彬彬的小伙子,這個熱愛網絡的青年白領,在網絡聊天室里聊天時,看到聊天室里網頁上留著很多刺激的留言和電話號碼,于是他也產生了搞惡作劇的沖動,在聊天室里和“應召女郎”網站留下了關于一夜情的留言,也留下女同事娟子的名字和手機號碼。就是他這個輕率的惡作劇,釀成國內首例網絡誹謗案。
美女經理,突然間變成應召女郎
娟子是一個身材窈窕面容姣好氣質不凡的女人。和所有幸福的女人一樣,娟子不僅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也有一份令人羨慕的職業,她是一家公司的業務經理,且頗得上司賞識。就在娟子幸福而平靜地享受美好生活的時候,一個莫名其妙的電話,讓她的事業和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莫名其妙的煩惱之中。
事情還得從2005年6月的一天說起。這天,娟子接到一個奇怪的電話,一個操著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的聲音傳入她的耳膜,只聽這位中年男子用極其輕佻的語氣問道:“你是娟子嗎?”因為業務上往來,很多老客戶都這樣親切地叫他,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是!”
對方嘿嘿地壞笑起來,娟子覺得蹊蹺,但出于職業習慣,娟子還是很有禮貌地問對方:“請問先生有什么事嗎?”
對方壞笑著答道:“我想和你做愛!”
哪來的無聊男人,一定是酒喝高了,打錯了電話。娟子想著,便沒有好氣地沖對方說了一句:“你打錯了!”說完,沒當回事地將手機扣上了。
然而,娟子哪里知道,煩惱僅僅是剛剛開始。接下來,她的兩部手機不斷地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電話和短信,語言和內容極其下流,害得她無法安心工作??伤植荒芟衿渌四菢硬婚_手機和換手機號碼,出于工作需要,她必須24小時開手機。她害怕同事知道了會產生不好的聯想。可這些電話和短信不僅是白天沒完沒了地騷擾她,深更半夜時更是肆無忌憚,張嘴閉口就是“你寂寞嗎,要不要我來陪你”等令人惡心的話語。起初,娟子的丈夫還能理解,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用這種方式尋開心也是常事兒??墒?,隨著娟子不斷接到這樣的電話,他開始懷疑妻子真的有作風問題。一天深夜,當娟子又接到這樣的電話時,壓抑多時的丈夫終于暴發了,他沖正在氣惱中的娟子質問道:“為什么有人專門給你打這樣的電話,???”話外之意是,你肯定在外面沖人輕佻了!娟子不知道怎樣解釋才好,委屈地抱頭痛哭了整整一夜。從此,一向和睦的夫妻關系變得緊張起來。
可令娟子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是怎么知道自己的手機號碼的?莫非是有人陷害自己?
娟子想到了報警。可是,她怎么跟警察啟齒呢?警察僅憑自己提供的這些無聊的手機號碼就能立案偵查嗎?顯然不能。她必須找到確鑿的證據,才能求助于警方。她必須搞清楚這些陌生人是怎么知道自己的手機號碼的。
要想弄清楚這一點,其實并不難,只要耐住性子和對方周旋,便能從中探知一二。果然,在接下來的一次電話騷擾中,娟子找到了答案。提供線索的是一個外地人。當再次接到一個陌生男人的電話后,娟子強壓住心中的怒火問對方:“你怎么知道我的手機號的?”對方嘻嘻地笑著答道:“你不是在應召女郎網站中留言要找人和你做愛嗎?”
“應召女郎網站?在網上留言?”娟子一頭霧水。由于平時忙于家庭和工作,娟子沒有閑暇時間上網,關于網絡知識也只是略知一二。這是什么樣的網站?誰在網站上以自己的名義留言并公布了自己的手機號碼呢?
為了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平時很少上網的娟子在網上找到了那個“應召女郎網站”。很快,在這個網站的留言簿上,她看到了兩條署名為“娟娟”的留言。這一看不要緊,差點兒氣炸了肺。留言是這樣寫的:“我是個漂亮、身材極好的少婦,老公常年在外,我很需要,如果你是健壯的男人,請聯系我。我叫娟子,我等你來哦。(后面是娟子的手機號碼)”而另一條更讓她惱火,說她可以滿足性變態人士的需求,也留下了她的電話。
令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到底是誰在這家網站上發布了這些極惡心、極肉麻的留言?平時,娟子一向為人謹慎,跟同事、跟朋友的關系也十分融洽,應該不會有人出于報復做出這件事。可不是他們又是誰呢?是自己曾經怠慢過的客戶嗎?娟子想不起來是誰。
娟子發誓一定要把這個在網上敗壞自己名譽的家伙揪出來。然而,發誓歸發誓,對電腦網絡知識知之甚少的她,要想在這虛擬的世界里找到現實中的人,比在大海里撈針還難。可就在娟子一籌莫展之時,一個好心的陌生人出現,讓她撥云見日重見青天。此人姓高,為了不讓娟子誤會,高先生首先作了自我介紹,稱自己在寧波一家尋人網站工作,出于工作需要,他偶爾也上“應召女郎”網站瀏覽一番。當他看到這家網站上發布的署名為“娟娟”的兩條留言后,憑著職業的敏感立即意識到這不應該是“娟子”本人留的。于是,他用專業手段查出了這兩條留言的IP地址后,立即給娟子打電話,以便她趕緊報案,查出留言的發布者。
娟子激動得淚如雨下。就這樣,在被騷擾電話和短信折磨了許久之后,娟子走進了天津市河西區某派出所,遞上了在這家網站發布的黃色留言和兩個IP地址。她懇求民警:“幫我查查是誰發布了這兩條留言,幫我洗清這不白之冤。”
無冤無仇,青年白領這般毀譽為哪般?
警方接到報案后立即進行了偵查,通過先進的刑事網絡偵察技術,警方很快鎖定由娟子提供的兩個IP地址的具體位置,它們均出于天津市河西區某大廈的一個單元房內。通過調查得知,這個單元房是一家公司的員工宿舍,里面住了3個女孩。
辦案民警立即分別傳喚3名女孩。3名女孩卻矢口否認登錄過什么“應召女郎網站”,而且她們也不認識娟子。3個女孩的陳述能互相印證,經過調查,3個女孩沒有撒謊。那么,誰還有可能使用3個女孩宿舍里的電腦,并登錄了這家網站呢?3個女孩稱,她們的宿舍平時很少有外人來,即使有外人來,她們也都在場。如果有人動這臺電腦,登陸這家黃色網站,她們肯定知道。只是3人中一個叫小潔的女孩子,最近交了一個名叫趙強的男朋友,經常來這里找小潔,不知他動沒動過這臺電腦。不過,憑直覺,趙強不像是做這種事的人。
民警意識到這是一個重要線索,當即決定傳喚嫌疑人趙強
正如3個女孩講述的那樣,趙強確實不像是做這種事的人。這個28歲的男青年畢業于名牌大學,給人的感覺文質彬彬,和小潔在同一家公司供職,有著出色的工作業績,平時的表現也很正派,儼然沒有時下不良青年的那種流氣。正因為這一點,小潔和趙強由同事慢慢發展成戀人。別說小潔,陌生人看了外表斯文談吐不俗的趙強,都不會相信他會干出在網上留言詆毀他人的事來。然而,令所有人不敢相信的是,當辦案民警訊問趙強有沒有在網上發布由娟子提供的兩條信息時,趙強竟然很痛快地滿口承認,說那兩條留言就是自己發布的。不僅如此,在發布這兩條留言前,他還曾經在某著名網站的一個叫“美麗相逢”的聊天室里留過不只一條類似的留言,也留有娟子的手機號碼,而且兩個號碼都留下過。
關于這個趙強,娟子對他的記憶也很模糊。5年前,他們是一個公司的同事。那時,趙強剛大學畢業,曾在娟子所在的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在娟子的記憶里,她很少和這個年青人交往,在一起說話都不超過20句,工作上也很少往來,甚至都不知道這個文質彬彬的青年叫什么名字。如果不是因為這件事,娟子也許不會記得曾經有一個叫趙強的同事,更不要說得罪他。令娟子和辦案民警不解的是,和娟子沒有任何芥蒂的趙強,為什么要在網上詆毀娟子呢?他又是怎么知道娟子的手機號碼的?這中間究竟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內幕呢?
原來,5年前趙強當時所在的公司打算給公司員工配備一批手機。因為趙強是年青人,對手機這類時尚玩藝兒“門兒清”,所以公司派趙強和另外一名員工去買。當時趙強共購得20多部手機,分給各個員工的手機號都是隨機的,因為娟子工作成績突出,負責公司的重要業務,公司給娟子配備了兩部手機,而且兩個號碼相連,這兩個號碼又和趙強的手機號碼挨著,所以趙強記得特別清楚。加之,娟子是業務經理,長得又氣質不凡,在年少的趙強眼里,娟子就是自己今后擇偶的標準。雖然沒過多長時間,趙強就離開了娟子所在的公司,但娟子姐與眾不同的氣質在他的腦海里卻總也揮之不去。
離開公司后,趙強過得并不如意,像時下的好多青年一樣,5年中,他像挑一件可心的衣服那樣,不停地從這家公司換到那家公司。幾經輾轉,趙強終于應聘到了現在的這家公司,得到了不錯的職位,并且很快熟悉了工作,收入也明顯提高。趙強非常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工作非常賣力,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沒多長時間,就得到公司老板的賞識。然而,趙強也越來越感到來自周圍同事的競爭壓力,時常有一種莫名的煩躁在心中不安地悸動著。為了排遣工作上的壓力,趙強和好多公司白領一樣,選擇了網絡這一虛擬世界,他喜歡在網上和陌生人天南海北地聊。公司附近就有網吧,一有空兒,他就去網吧和人聊天。他最常去的是某網站的一個叫“美麗相逢”的聊天室。在聊天室里的網頁上,他看到很多人在上面留著很刺激的留言還有電話號碼。趙強覺得這些人純粹在搞笑,鬼才在意這些信息。于是他也產生了搞笑的沖動。于是,他想到了娟子,很快模仿別人的舉動,在聊天室里留下了娟子的名字和手機號碼……
也許是聊天室里留言的人太多,也許正如趙強想的那樣,沒有人會認為這些留言是真的。他的這次搞笑,沒有引起他人的注意。這促使趙強繼續放心大膽尋求刺激。直到2005年6月的一天,他來到小潔的宿舍,在空無一人的宿舍里等待小潔的煎熬中,無意登錄到那個名叫“應召女郎”網站,看到很多關于一夜情的留言時,青春年少的他,尋求新鮮、刺激的欲望再一次被激起。于是,他又一次想到了曾經的同事娟子,于是就在網上編發了上述留言。
直到東窗事發,趙強才感到事態的嚴重。他對辦案民警說:“我沒想到問題會這么嚴重,我以為網絡是虛幻的,出于好奇,搞惡作劇而已。不會有人當真的,何況我也沒留下娟子姐的真名實姓,我沒想到真有人會給她打電話?!钡褪撬@個輕率的惡作劇,釀成國內首例網絡誹謗案。
按照法律規定,此案不屬于治安管理的范圍,在對趙強進行了為期24小時的傳喚后,公安機關依法釋放了趙強。此后,民警又將雙方通知到派出所,要趙強當面向娟子道歉。真相終于大白,娟子抑制不住心中的憤怒,當著民警的面,給了趙強兩個嘴巴。跟娟子同來的丈夫也要沖上去教訓這個“毛頭小子”,被民警攔住了。警方書面告知娟子,可以到法院通過提起刑事自訴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公堂對簿,一個惡作劇賠了10萬元
2005年9月,娟子一紙訴狀將趙強告到天津市河西區法院,控告趙強在網上散布的誹謗性信息對她的人格、名譽和精神等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希望法院追究趙強誹謗罪的刑事責任,同時賠償她經濟并精神損失兩萬元,并公開對她賠禮道歉。
天津市河西區法院認為此案符合刑事自訴案件的立案條件,當即受理了此案。依據有關法律規定,河西區法院對趙強進行了刑事拘留,隨后逮捕了趙強,并關押進看守所。失去自由后的趙強更加感受到法律的嚴肅。他跟法官說:“從派出所出來后,我一有時間就會登錄以前的網站,在發布的兩個涉案留言后面寫上‘這個留言是惡作劇,請不要相信,也不要打電話’,并且一遍遍地刷新網頁,以期帶有留言的網頁能靠后些,惟恐再有人看到。我愿意向娟子姐真誠道歉?!?/p>
自訴案件原告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被告的命運。然而,被電話和短信騷擾了很久的娟子,此時心中怒火難以平息。起訴后不久,她就撤回了附帶民事訴訟,強烈要求法院追究趙強的刑事責任,態度非常堅決。這可急壞了大墻之外的趙強的父母。
兒子趙強是這個家庭的希望,自打他被捕入獄,已步入古稀之年的趙父、趙母頓時如同掉進了冰窟窿里。趙父是一家企業的退休干部,趙母是退休教師。老兩口三十多歲時好不容易才有了這唯一的兒子。為了兒子的成長,他們傾注了全部心血。趙強從小到大一直是品學兼優的孩子,并順利地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后,趙強像許多有志青年一樣,靠著自己的學識和智慧,打拼天下,雖說吃了不少苦,但也練就出立身處世的本領。在公司的應聘會上,他從上百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進公司不久,很快以豐厚的業績得到公司領導層的賞識。正當一切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時,突然出現這個變故,對于患有多種老年疾病的趙父、趙母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加行呐K病的父親經受不住這意外的打擊,心臟病復發住進了醫院。年邁的母親一邊放心不下老伴,一邊又心疼大墻里的兒子,整日邁著蹣跚的腳步,穿梭在醫院和看守所之間……
親戚朋友見狀,紛紛過來勸慰,幫助出點子,想辦法。趙母冷靜下來,給辦案法官和娟子寫了一封信,趙母的信言詞懇切,她在信中懇求法官和娟子給兒子趙強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兒子畢竟還很年輕,他的人生之路還很長,她請求法官看在一位母親的情份上,做做對方的工作,不再追究兒子趙強的刑事責任。她在寫給法官的信中是這樣說的:“對方提什么條件我們都答應,只要不追究兒子趙強的刑事責任,我就是砸鍋賣鐵賣房子,也心甘情愿……”最后,趙母懇求道:“我們老兩口都有嚴重的老年病,我們一路風風雨雨走過來不容易,我們不奢望什么,我們只想像千千萬萬個家庭一樣平靜地生活,圖個平平安安……出了這事以后,老伴心臟病復發住進醫院,要是兒子趙強再被判了刑,我們這個家就完了,請法官救救我們這個瀕臨絕境的家庭吧!”
趙母的信感動了法官,也感動了娟子。依照法律規定,刑事自訴案可以調解解決。經過法官一番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娟子表現出中國女性的善良與寬容,同意趙母的請求。雙方終于坐在一起,達成了和解協議:趙強賠償娟子10萬元錢,娟子撤訴。起初,趙強表示,這筆錢他一次拿不出來,先給5萬元,剩下的年底單位分紅再給娟子。但是,趙強的父母惟恐夜長夢多,表示由他們替趙強一次性給付,讓娟子順利撤訴,好早日讓兒子出來。
就在原計劃此案開庭的前一天,趙強的父母在河西區法院當著法官的面,把10萬元交給了娟子,娟子寫下了撤訴申請。隨后,趙強被依法釋放。這場誹謗案就這樣圓滿結案了。
但是,留給人們的思考并沒有結束
審理此案的河西區法院刑二庭法官稱,這本是一起不該發生的鬧劇。趙強雖然受過高等教育,又從事著白領工作,但很顯然,他的法律意識十分淡薄,才會制造出這樣的惡作劇,傷害了他人,也險些誤了自己。他提醒人們,在互聯網上的行為也要遵守法律,不要侵害到他人的合法權益,否則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位漂亮的女教師說,自己也曾遇到娟子類似的遭遇,她的手機經常收到熟悉和不熟悉的人發來的黃色短信,導致夫妻關系一度非常緊張。她相信,受害人娟子雖然在這起案件中拿到了10萬元的賠償,但因此事帶來的精神創傷是用金錢無法抹平的。她吁呼高校在培養專業人才的同時,應該加強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一位法學專家稱:目前網絡立法還是一個空白,在網上以他人的名義發布虛假信息,還沒有相應的罪名,而公民受到侵害時,往往只能通過刑事自訴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他呼吁立法部門盡快對網絡犯罪進行立法。
也有人呼吁網絡和電信部門要加強不良信息的過濾功能。但據一位業內人士稱:按照現行法律,運營商對手機短信息的“過濾”、“抽查”是屬于侵犯公民隱私或者通信自由的行為,就好像沒有經過法定程序前,一般公民通電話,電信部門沒有權力擅自監聽、公民的信函郵政局也沒有權力擅自拆開查看內容一樣。因此,該人士認為,如若要出臺法規,則必須有合法、可操作的程序,不能因為防止一部分手機用戶受到騷擾,而侵犯了所有手機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隱私。(為保護文中當事人的隱私,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