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文精神是千百年來重慶人民在特定的地域環境中生產生活所形成的文化特質和價值觀念,它體現了人們對生產對象、生產方式以及社會交往的態度;同時,重慶人文精神又與重慶人民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發展階段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相一致,體現歷史、現實和未來的聯系。因此,重慶人文精神既是歷史人文的概括,也是現實發展的要求,是3200萬重慶人民的精神面貌的總體特征的顯示。我認為可以用“淳樸重義,勤勞奮勇;誠信互助,豁達時尚”來對重慶人文精神作初步的概括。
重慶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巴人遷徙、繁衍、發展和進步的歷史,巴人由豐饒富足的楚地,西遷至生存環境惡劣的地域,需要順應自然、適應自然,進而通過集體的力量改造自然。在發展的過程中,巴人還要抵御外來侵略,拓展生存疆域。所以,集體協作、團結互助是巴人最核心的價值觀。集體、互助的價值理念,需要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的信任,這種信任的基礎就是,人人都要勤勞,個個都要互助,把自己的利益與集體的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遵循共同的道德,履行對集體的承諾和應盡的義務。人與自然的聯系越是密切,相互之間的影響就越是深刻。巴渝山地的自然條件,固然有道路的曲折、耕作的艱辛,但同時也賦予了重慶人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巴人驍勇善戰,自古出武將,巴蔓子將軍割頭以謝楚,聲名譽于海內,也是重慶人性格的寫照。
近代以來,重慶因通江達海,成為西部地區最早開放的城市。清朝時期的重慶為帶動整個西部地區的發展,促進西部和東部經濟的交流,起了巨大作用。得風氣之先,境外的商品,要通過重慶進入西部;西部的原料,要經過重慶進入沿海。沒有重慶的發展,就沒有西部的發展。這樣的歷史地位,使重慶人具備了豁達的胸襟和開放的眼界。領風氣之先就是時尚,鄒容似的時尚,盧作孚似的時尚。重慶同時又是移民次數多、規模大的地區,歷史上共出現六次大移民,僅現代史上就有兩次大的移民。天南海北的人由四面八方來到重慶,融合進中原文化、北方文化和沿海文化,使重慶人文具備了對海內各種文化兼收并蓄和融會貫通的能力,使重慶人具備了熱情好客、樂觀豁達的開放胸襟。抗戰時期,重慶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人文精神得到了進一步升華。作為遠東反法西斯戰爭的指揮中心,重慶在民族危亡的時刻,肩負起了重任,作出了巨大的犧牲。重慶人的英勇,重慶人的百折不撓,重慶人的豁達樂觀,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表現得淋漓盡致。
最值得濃墨重彩書寫的是體現周恩來、董必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的紅巖精神。在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爭取人民解放的艱苦斗爭中,重慶人民沖鋒陷陣,舍生忘死,為后代留下了可貴的精神財富。紅巖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重慶人身上發揚光大,已經深深融入到重慶人文精神之中。
淳樸重義,勤勞奮勇;誠信互助,豁達時尚。既有繼承,又反映了隨歷史發展而與時俱進,同時還具有區別于其他地方人文精神的特征。重慶人文精神以其特有的方式影響和作用于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在社會穩定時期,人文精神引導人們共同創造,無私奉獻,睦鄰友善,互助和諧,促進經濟社會的穩定持續發展;在社會轉型時期,人文精神引導人們秉持堅定的理念,確立共同的目標,開放創新,勇于變革,積極促進社會的轉型和進步。重慶人文精神是加快重慶發展,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實現重慶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精神力量。
(作者系《重慶社會科學》雜志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