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主任、博士張麗賓——
以勞務經濟的思想發展勞務輸出
勞務經濟屬于要素經濟,與“金融貨幣經濟”等一樣,以各自對應的單一要素為主進行經營,各自成為一種獨立的不同于主體經濟的系統產業。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要素經濟也不斷發展壯大,其中,金融經濟、物質資源經濟、貿易經濟、知識經濟、甚至勞動力經濟都已產業化,相比之下,勞務經濟的產業化發展相對落后。以往我國勞務經濟發展滯后的原因主要是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勞務經濟的觀念不強。從計劃經濟時期的統包統配轉換到市場經濟的自主擇業、自主用工,勞務經濟才逐漸發展起來。
“勞務經濟”理論,深化了傳統的人力資源開發觀念,闡明了培訓與就業相互獨立、相互聯系的理論關系,從而揭示出應重視就業安置環節的人力資源開發思想。這為我們更加重視就業安置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要促進勞務輸出的發展,建立并大力倡導“勞務經濟”的概念和理論非常必要。
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田小寶——
提高勞動者素質是發展勞務經濟的關鍵
勞務交易活動包括勞務供給、交換、消費、償付等,是勞務經濟的主要內容。勞務市場是調節勞務經濟的機制和運行載體。在勞務經濟運行過程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在勞務需求量不斷增大、需求種類不斷延展、需求質量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勞務提供者的素質對于實現勞務交易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無論在國內勞務市場還是在國際勞務市場,我們隨處可見那些有一技之長和較強服務能力的人優先得到工作機會并獲取較高報酬的實例。即使是從事簡單勞務,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基礎素質和基本的勞動服務能力。素質的魅力在這里表現得淋漓盡致,優勝劣汰規律在其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主導作用。既然這個事實已為大家所共同認知,那么,如何提高勞動者素質,或者說如何加強培訓提升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水平,就成為勞務經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莫 榮——
開發勞動力資源要統籌規劃
城鄉勞動力資源充分開發利用,包括以下一系列指標:農村土地城鎮化與農村居民市民化的協同推進,城鄉勞動力剩余情況的不斷改善,勞動力配置和流動成本的降低,城鄉勞動力資源開發利用對經濟發展貢獻率的不斷提高等。應樹立全國和地區間一盤棋的觀念,改善勞動力轉移模式,變輪換式流動就業為穩定就業。城鄉就業統籌不僅是一個地區的統籌,也是地區之間的城鄉勞動力就業統籌。因此,政府在促進城鄉勞動力平等就業方面要堅持一盤棋的觀念,不但要防止重城市、輕農村的傾向,而且要注意克服重本地、輕外地的傾向。
大規模的農村勞動力流動,是城鄉勞動力市場逐步形成的重要標志,也是城鄉勞動力市場分割的必然結果。一方面,對農村勞動力流動的限制逐步減少,農民有了流動的自由,這為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鄉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農村勞動力絕大部分不能實現穩定轉移就業,不僅增加了流動成本,造成了大量勞動力的浪費,而且不利于擴大內需、不利于城市化的健康發展,不利于城鄉關系的改善。因此,要逐步為促進穩定轉移、為農村轉移勞動力在城市安居樂業(市民化)創造條件。
(綜合摘編自“寧夏新聞網” 等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