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直轄以來首次召開的重慶市科學技術大會,吹響了全面創建“學習型社會、創新型重慶”的號角。作為西部惟一的直轄市和老工業基地,創新,自主創新,是重慶發展的靈魂。本刊推出這組“特別報道”,為努力把重慶建設成西部充滿活力的創新之都搖旗吶喊。
一個產業大市、老工業基地,核心競爭力來自哪里?
5月10日,直轄后的首次重慶科技大會提出,重慶要力爭在西部率先建成學習型社會和創新型城市,實施《重慶市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加快我市科技事業發展,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大會把科學技術的自主創新作為打造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中的關鍵來看待。
這是開啟重慶未來之門的鑰匙。
直轄以來,重慶的科技突飛猛進,相關指標不斷刷新。到去年,我市科技進步綜合指數已經從全國第20位躍居第10位,區域創新能力上升到全國第10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從2001年的第19位提升到第8位,躋身全國前列。
家蠶基因組研究、超聲聚焦刀、手機核心芯片“通芯一號”、醫用無線內窺鏡……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項目得以開發運用。
正是這些不懈的努力,一點一滴地壘積著重慶的競爭力。
然而,我們不能不看到重慶自主創新脆弱的一面。本應是技術創新主體的我市企業,基本還在靠“拿來”過日子,98%以上的企業從未申報過專利。沒有自主知識產權,沒有自己的品牌,其結果,當然就是缺少競爭力。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未來15年,重慶將重點加強轎車自主設計開發平臺建設,研究代用燃料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整車設計,節能、環保汽車摩托車發動機設計制造等技術,一個依托高新技術締造競爭力的重慶將脫胎換骨。
自主創新,以我為主,自主開發,是重慶企業在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基礎上自主創新應堅持的原則。長安汽車“借鑒但不仿制,聯合開發但不依賴,始終保證技術核心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是一個榜樣。堅持自主開發與合資合作兩條腿走路,把自主品牌與合作品牌之間的關系處理成學習、共存、并行,從而借腦明智、借梯上樓、借水養魚、借船出海,一句話,“借”出了自己的東西,“借”出了核心競爭力。
自主創新,高校和科研院所應該成為主力軍。實行產學研相結合,科研院所應著力完成創新項目的突破,加快項目成果的產業化;高校應注重以創新的理念培育青年人才,注意發揮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營造人人參與創新的良好氛圍。
自主創新,需要科研體制和機制的突破?!兑巹澗V要》提出,到2010年我市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將達到1.7%以上。政策支持已經跟進,我們從科技大會獲悉,從今年開始,重慶的企業在技術研發上投入越多,納稅將會越少。有力的措施,將保證科研資金的源源不斷。學科建設要“造峰填谷”。造就發展一批進入國際國內前沿的重點學科之“峰”;“填平”一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弱勢學科的差距之“谷”。與此同時,努力營造良好的原始性創新環境。建立勇于創新、寬松民主、管理規范的創新文化環境。進一步規范項目評審評估行為,推進科研項目陽光管理。寬容創新失敗,提升創新者沖刺世界難題的信心和勇氣。
自主創新,贏在未來。抓科技就是抓經濟、抓創新就是抓發展。我們不但要在管理、科技、知識和技術上堅持創新,更要在理念、思想、觀念上堅持創新。
自主創新已成為我們開啟未來的鑰匙,它正在許給重慶一個美好的未來,讓我們全社會都來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