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國家司法部將“全國司法行政系統紀檢監察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牌授予重慶市司法局紀委、監察室。這是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在紀檢監察工作方面授出的第一塊獎牌。
擁有18000名黨員干部的重慶市司法行政系統,承擔著法律保障、法律服務和法制宣傳教育三大職能,涉及監獄、勞教管理和律師、公證、司法鑒定、基層法律服務等10余項工作,得到這“第一塊”獎牌,實非易事。
“對我監督!”
“只有鐵的紀律,才有鐵的隊伍。”這是重慶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陳煥奎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03年8月,組織上安排堅持原則、作風潑辣的郭曉慶擔任重慶市司法局紀委書記。同年,重慶市司法局黨委向全系統響亮喊出:向我看齊!對我監督!
2004年3月,重慶市監獄管理局所屬的一所監獄修建廠房,工程造價150余萬元,監獄管理局直接把工程交給曾給他們做過工程的一家公司,沒公開招標。很多干部職工對此議論紛紛。市司法局紀委、監察室得知情況后,立即要求監獄局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公開招投標。但是,監獄管理局卻以工程建設是他們黨委研究通過的、再舉行招投標會影響工程進度為由,請求破例。郭曉慶對上門“做工作”的同志說:“請你們不要再說其他什么理由了,這個例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破的。有規定的事就要堅決按規定辦。”最后,該局改變決定,對這個工程進行了公開招投標。
去年4月,重慶市司法局紀委、監察室接到群眾來信,反映重慶市勞動教養管理局一名領導干部的家屬開了一家餐館,而這名干部經常在餐館請人吃飯。這一情況,引起了紀委、監察室的重視。最后查明,這名領導干部的家屬是一名下崗職工,與人合伙開了一家街邊小餐館,屬政府鼓勵下崗工人再就業、找出路的一種形式。那名領導干部在餐館請人吃飯,都是自費。情況算是搞清楚了,有些干部群眾卻不解了:“這么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又沒違紀,哪有管的必要嘛?”紀委、監察室的同志和顏悅色地向他們解釋監督就是保護的道理,并上門對那名領導干部提了兩條明確要求:一是不能介紹自己的下屬單位到自家辦的餐館吃飯,二是請客吃飯不能用公款。對這似乎有些過嚴的管理,這名領導干部對紀委、監察室的同志不但沒反感,反倒發自肺腑地說:“是你們的監督為我正了名,我深深地感謝你們,感謝監督!”
從“背靠背”到“面對面”
重慶市司法局紀委、監察室積極探索申訴案件辦理新模式,率先在全市和全國司法行政系統試行黨紀申訴案件公開審理。他們借鑒法院庭審模式,完善公開審理制度,形成審理調查、雙方辯論、最后陳述的“三階段審理”格局,變傳統的“背靠背”審理為“面對面”審理。
1996年,某監獄民警熊某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超生了一個小孩。所在監獄根據當地縣委、縣政府的有關規定,作出了開除其公職和黨籍的處分。熊某不服,就向當時的主管單位——四川省監獄管理局反映情況,要求糾正過重處分。隨后,監獄管理局認為處分偏重,很快責成監獄將他的行政開除處分改為撤職處分。熊某仍然不服,認為黨紀處分也應該得到糾正,走上了近10年的上訪、申訴之路。重慶市司法局紀委、監察室高度重視這一申訴案件,在認真研究、分析案件和有關政策的基礎上,決定將它作為黨紀申訴案件進行公開審理。
去年5月17日,公開審理正式進行。審理查明,熊某超計劃生育事實清楚、定性準確,但使用黨紀處分條規不當,應將原給予熊某的開除黨籍處分,糾正為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公開審理結束后,前來觀摩的有關領導和學者一致認為:變“背靠背”審理為“面對面”審理,既嚴肅了紀律,促進了黨務公開和黨內民主,又切實保障了受處分黨員的合法權益,為黨紀政紀申訴案件公開審理積累了經驗。
就在大家對這一新模式交口稱贊的時候,當事人熊某卻一個人悄悄走出會議室,眼里噙滿了淚水……
道是無情卻有情
去年1月,鳳城監獄二監區原副監區長秦某,收受了兩名服刑人員及其親屬的賄賂,將羅某、孫某兩名服刑人員安排到條件較好的監區。重慶市司法局紀委、監察室獲悉后,立即組成調查組,一面將服刑人員羅某、孫某隔離調查,一面深入監區調查取證。在大量證據面前,秦某承認了受賄事實。不料第二天,秦某突然翻供,并尋機撕毀調查筆錄和證據材料。面對突發情況,辦案同志處變不亂,果斷采取措施,收集材料碎片,進行重新組合并拍照,固定了相關證據。同時,辦案人員加大外圍調查取證力度,通過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服刑人員家屬提供了行賄的關鍵證據,從而形成了嚴密的證據鏈。當年7月,秦某受到開除黨籍和行政開除處分。
3年來,重慶市司法局紀委、監察室處理信訪362件,初步核實違紀線索131條,辦案53件,給予9人黨紀處分、71人政紀處分、6人黨紀政紀雙重處分,將7人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去年4月,重慶市司法局黨委對重慶市監獄管理局某處長進行考察,擬提拔其為監獄管理局班子成員。恰在此時,紀委、監察室接到了匿名舉報,反映其徇私枉法、收送錢物、大吃大喝、賭博嫖娼等問題。紀委、監察室立即組織人員展開調查。調查結果表明,信中舉報問題,純屬編造;事實上,正是因為該同志在工作中堅持原則,沒能滿足某些單位的不合理要求,才引來這封匿名舉報信。最后,重慶市司法局黨委堅持對其提拔使用,為堅持原則、大膽工作的同志撐了腰,作了主。
10年前,重慶市西山坪勞教所干部傅某在擔任七中隊司務長期間,因貪污、挪用公款、曠工等問題,受到行政開除處分。傅某對此處理不服,多次上訪。重慶市司法局紀委、監察室認真復查后,認為勞教所對傅某的處理符合特定歷史時期“從嚴治警”的要求,但考慮到傅某妻子下崗、孩子上大學,家庭確有困難,從以人為本、化解矛盾的角度出發,建議重慶市勞動教養管理局將傅某錄用為工人,以保證他的家庭生活。重新走進單位的傅某如同新生,逢人便說:“誰說紀檢監察干部是鐵石心腸?我現在知道了,他們是有情有義的人!”
對于剛剛取得的榮譽和以后的工作,重慶市司法局紀委書記郭曉慶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猶如滾石上山,一步比一步艱難,我們需要不斷增添新的勇氣和干勁,堅定信心,咬緊牙關,頑強拼搏,才能贏得更大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