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揚朋友:
你好!看完編輯部轉來的信,我非常理解你的困惑和處境。你在信中將自己定義為“一個疲憊不堪的年輕人”,其實,在社會轉型期,“疲憊不堪”的又何止你一個人,可以說,每個現代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心理疲憊”的問題。
社會進入轉型時期,一個習慣了過舊式溫情脈脈既定式“慢態生活”的人,當突然不得不面對一種全新的無法回避的“快態生活”時,內在的惶惑與不安是可想而知的。
當田園的清新恬靜被膨脹著的都市喧囂覆蓋時,當小夜曲的緩緩旋律被瘋狂的搖滾替代時,人們內心深處潛存的心理焦灼與困惑就不自覺地表露出來,就會對新生事物產生這樣那樣的疑問:“是我們改變了職場?還是職場改變了我和你?”“誰能告訴我,在緊張的職場邊緣上行走是對還是錯?”
的確,變革中的事業單位員工,介入新的社會生活宛如乘公共汽車,一邊是創富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感召,一邊是擁擠、喧鬧、匆忙的車廂般生活的壓力;一邊是“事業迷情”與“工作浪漫”的渴望,一邊是“推碾子拉磨”與“為生計奔波”的現實。
正是受當下“社會失范加劇、社會性應激刺激急增、社會支持脆弱、個體社會化方式缺陷、難以割斷的社會文化根源”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先前沒有足夠心理認知準備的你,因突然一下要應承的東西太多,自然就會感到“疲憊不堪”迎面襲來。
也正是因你長時期如“旋轉的陀螺”疲憊不堪地適應著、應承著突然遭遇的“事業”變革,久而久之,使得“理論上還算年輕”的你,“心態早已衰老不堪”。
其實,忙并不是一件壞事,壞的是自己不善忙里偷閑,壞的是自己老是打心眼里認為自己老了。而過多的消極心理暗示會加速自己的衰老。人體就像彈簧,勞累就是外力。當勞累超過極限或持續時間過長,身體這個彈簧就會產生形變,直致老化。既然你無法回避競爭加劇的現實,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你得學會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壓力,既要跳好“快三步”,又要跳好“慢四步”,并在其中尋找一種平衡。
生活中,“累”病沒有特效藥,你要把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應當盡可能多地使自己的精神放松一點,生活和休息規律一點。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學會適應各種環境。
具體而言,我有如下建議:
首先要合理安排工作,不要使自己過度緊張。要學會消除緊張情緒,學會控制情緒,保持內心的平靜。與人相處時要寬宏大量,練就“宰相肚”,摒棄“小肚雞腸”。
其次要有規律地生活。學會忙中偷閑,讓自己放松。不要打破正常的生活規律,該工作時工作,該吃飯時吃飯,該休息時就要休息,每天還應該安排一定的娛樂時間。有張有弛有規律地生活,才能保證身心的健康。
第三要注意加強鍛煉。每天要盡可能多地安排一定的鍛煉時間,每周也要有幾次戶外鍛煉,可根據具體條件,或打球、或跑步、或登山。
第四要定期體檢。你的身體就像一臺機器,定期進行檢查,才能及時發現它潛在的病變,才能及時有效地治療。
總之,你如果能在心理與行為上學會調節生活,能夠及時調整心態,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忙里偷閑讀讀趣書、聽聽音樂、唱唱歌跳跳舞,這些都能讓你緊張的神經得到松弛。只要你從心理上給自己松綁,在跳“快三步”之后,換著跳好“慢四步”,那么,你就會真正體會到輕松的感受,感受到生活自由自在的另一番樂趣。
祝你早日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并盡早體會到歡愉康樂!
重慶市協和心理顧問事務所所長譚剛強
2006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