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力爭今年實現新增6個欠發達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目標,平陽縣今年重點實施富民攻堅計劃“163”行動,即確保一個目標,推進六項工程,建立健全三大制茺。
一、確保一個目標。即2006年該縣鶴溪、順溪、鬧村、龍尾、朝陽、吳洋等六個鄉鎮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二、推進六項工程。一是推進產業培育工程,基本目標是:在欠發達鄉(鎮)新培育特色養殖基地12個以上,整體規模超過1200畝。帶動1000戶以上農戶致富增收。二是推進下山移民工程。基本目標是:全縣新建續建下山移民點12個。接納下山脫貧人口超過3200人。重點抓好地處高遠山區、小型水庫庫區、地質災害頻發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差的村莊的整體搬遷工作,積極組織和引導跨村、跨鄉(鎮)移民。使下太移民與推動農村城鎮化、工農化統籌兼顧、相得益彰。三是推進旅游主業化工程。充分利用山區、革命老區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景觀資源,重點實施好“六個一32程”即建設一個園——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紀念園;建設一個館——浙江省“一大”陳列館建設工程;建設一條路——風臥鎮風林至冠尖紅色旅游專線公路;建設一批鄉村旅游示范點;培訓一批旅游從業人員;開發一批特色旅游產品。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山水旅游、農業旅游、鄉村旅游、民俗旅游等,力爭各方游客進入平陽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欠發達鄉鎮山水民俗風景區人數超過20萬人次以上,欠發達地區旅游收入達5000萬元以上。四是推進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工程,基本目標是:圍繞改善山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建設一批水、電、路、通訊、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使欠發達鄉鎮硬環境建設有突破性的進展。具體工作是:深入實施“康莊工程”,今年欠發達鄉鎮要完成通村公路建設204公里,同時要提高通村公路技術標準和路面硬化率。繼續組織實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切實開展欠發達地區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切實提高防災抗災的能力。五是推進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把欠發達鄉(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作為致富奔小康的根本性措施來抓,重點開展好兩個方面的培訓:一是開展適應二三產業發展要求的職業技能培訓;二是圍繞當地農業特色產生的技術培訓。今年全縣在發達地區舉力農民培訓班40期以上,采取政府買單、企業下單、社會辦學、農民受訓的形式,培訓專業農民、轉業農民、務工農民和農村預備勞動力4000人次,寮現就業1500人。六是推進社會保障工程。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努力構建新型社會救助體系,以低保制度為基礎,突出重點地解決城鎮“三無”人員和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問題,力爭集中供養率達100%。積極穩妥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55%。
三、建立和健全三大制度。一是完善健全聯系掛鉤制度。繼續實行縣四套班子領導與欠發達鄉鎮的聯系制度,負責一個鄉鎮,聯系一個村,指導干部聯系農戶工作。繼續采取部門掛鉤、企業掛鉤等多種渠道,加大對欠發達鄉(鎮)的幫扶力度。二是建立落實“一戶一策一干部”制度。發動、組織縣機機關和鄉(鎮)共1000名干部開展“一戶一策一干部”幫扶活動,做到動感情、動腦筋、動真格,真扶貧、扶真貧,努力實現“百村千戶萬人”致富奔小康的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