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余縣黃龍鎮大合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寬敞整潔的村道和清可見底的水溝,房前屋后綠樹成蔭,清新的空氣,怡人的風景,所有這些,都是“三清三改”帶來的喜人成果。黃龍鎮大合村屬扶貧開發重點村,地處丘陵地帶,全村座落在323國道兩旁,總面積6.67平方公里,有11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484戶1896人。近兩年來,大合村根據全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和《關于在扶貧開發重點村全面開展“三清三改”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實際,積極開展以“清垃圾、清污溝、清路障,改水、改廁、改路”為主要內容的“三清三改”工作,著力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為建設農村小康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為了確保“三清三改”工作順利進行,該村首先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全體村干部挨家挨戶向村民講解“三清三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從而取得了村民們的的支持、配合、參與。在此基礎上,該村成立了由威望較高的黨員、村干部組成的“三清三改”理事會,制定了詳細、切實可行的“三清三改”實施方案,明確了“三清三改”的目標、任務和措施,并且多方籌集資金20萬元,專門用于“三清三改”。
在“三清三改”方面,大合村采取集中整治和實行家庭負責制的方法進行。對村里的主干道和公共通道,要求每戶派出若干勞力,清除路面垃圾、牲畜糞便,以及影響視線、堵塞交通的雜草、樹木、竹子等。對房前屋后的道路、水溝、地面,則實行家庭負責制,要求村民自覺維持周圍的環境衛生。村“三清三改”理事會還定期或不定期對村民“門前三包”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整個村莊常打掃,常干凈。同時大合村對所有牲畜實行了圈養,鞏固“三清”成果。
飲水問題直接關系到農民身體健康,大合村與其他貧困村一樣,飲水問題一直令人擔憂。大部分村民都是靠開挖水井或直接到河里挑水來解決生活用水需要。由于井水和河水礦物質嚴重超標,村民的身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威脅,同時,這種取水方式既費時又耗力。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大合村在“三清三改”中,將解決村民飲水問題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抓。該村聘請了有關水利專家跋山涉水為村民尋找水源,建起了水壩、鋪設了自來水管,將水直接引到村民家門口。如今,全村80%的農產都用上了干凈的自來水。
在實施“三清三改”之前,大合村共有簡易廁所30多間,有的搭建在路旁,有的搭建在農民房前房后,這些廁所沒有任何污染處理設施,而且大都屬于危房。為改變這種狀況,大合村對所有簡易廁所進行拆除,并且著手興建兩座公共廁所。
兩年前,大合村的村道窄小且坑抗洼洼,雨天路滑,晴天塵土飛揚,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和小孩上學帶來極大不便。在“三清三改”工作中,大合村組織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道路整修,拓寬路面,并實行水泥硬化。到目前,該村已鋪設了2條水泥村道,長2公里,6條村道已改造成了平整的沙石路。
在實施“三清三改”過程中,大合村還注重做到“四個結合”,也就是與農民知識化工程相結合:與農民新村建設相結合,與人畜飲用水工程相結合,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相結合,不斷將“三清三改”引向深入。
大合村的“三清三改”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該村正著手下一步的“三清三改”工作,他們將在省、市、縣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總結經驗,克服困難,努力實現“三清三改”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