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推動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入推進“十一五”定點掛鉤幫扶工作,2006年初,萬安縣安排了72個縣直單位在新農村建設示范點、36個“十一五’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開展了以“增長新知識、增長新本領,結對幫建、結對幫扶,建立新感情、建設新農村’為主要內容的”雙增雙結雙建活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顒娱_展以來,全縣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1期,各幫扶單位投入幫扶資金48.6萬元,捐贈書籍12625冊,為群眾辦實事400余件,黨員干部結對貧困戶捐贈資金262萬元,幫扶貧困學生203人。
一、強化幫扶工作部署
一是營造活動氛圍。通過召開工作會議、開辦專欄、編印簡報等形式,層層部署、廣泛宣傳、深入動員,積極引導黨組織、黨員干部自覺參與到活動中來,使活動的目的意義、目標要求和具體措施深入人心。二是務實幫扶力量。各單位把開展活動作為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的一項重要舉措,列入本單位的重要工作議事日程,黨組織負責人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并挑選了精干力量組成駐村工作組,確保了活動的順利開展。三是細化督查考核。把各單位幫扶工作情況列入縣委、縣政府對各單位年度目標考核內容,領導干部帶頭垂范,黨組織精心安排,黨員干部密坍配合。并建立了定點幫秩工作例會機制、督查機制、協調機制、通報機制、考評機制、測評機制等一系列制度,確保幫扶活動不走過場、務求實效。
二、定準幫扶工作目標
一是黨員干部素質全面提高。通過活動的開展,黨員、干部“科學發展、致富群眾,執行政策、依法辦事,化解矛盾、促進和諧,艱苦創業、務實創新”的本領得到進一步增強,綜合素質全面提高,農村和社區黨員成為引領群眾致富的“創業型”、“雙帶型”人才,機關黨員成為“知識型”、“事業型”型人才,企業黨員成為“技能型”、“專業型”人才。二是基層組織建設切實加強。通過建立健全黨員隊伍建設、基層黨組織建設、領導班子建設等方面的長效機制,使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得到切實加強,能圓滿完成上級黨組織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三是對眾實際困難逐步解決。
通過活動的開展,群眾反映強烈以及由此反映出的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得到切實解決。并認真總結關心幫助困難黨員和群眾的經驗做法,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扶貧幫困長效機制。四是新型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建立“政府引導、群眾參與、部門幫扶”的工作機制,形成共建合力,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致富產業進一步壯大,農村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進一步完善,農村公共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加快,農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落實幫扶工作措施
1、實施幫扶培訓。緊緊圍繞打造“學習型黨員”、“學習型干部”這個目標,舉辦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新黨員、綜治干部、中青年干部、理論骨干等大規模培訓,在全縣廣大黨員、干部中掀起學理論、學黨章、學法律、學科技的熱潮,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理論水平、依法行政能力和幫民致富本領。一是著力加強機關黨員干部的培訓。結合先進性教育活動,整合各部門教育培訓資源,以縣委黨校為依托,以增長新知識、增強新本領為目標,重點加強對機關黨員、干部的政治理論、法律法規、開放型經濟、金融、科技和業務等知識的培訓。同時,通過選派人員到上級黨校和高等院校進修學習、到發達地區掛職鍛煉以及打工訓干、招商訓干等多種形式,切實增強機關黨員、干部的實踐能力和服務群眾的本領。二是潛力加強農村黨員干部的培訓。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工作機制,以農村致富人才培訓一心、“三培兩帶示范基地”、鄉鎮黨校、村級黨員活動室等為依托,給合農函大和行業技能培訓等,通過聘請專家授課、基地實踐、觀看電教片,外出參觀等形式,切實加大對農村黨員,干部的轉崗和技能培訓力度,全面提高村級干部和黨員的“雙帶”能力,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三是著力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通過選派進修、理論研討等形式,每年有計劃地對包括企業在內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業務技能培訓,開拓視野,更新知識。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專業技水人員在培訓人員、技術指導、示范帶動等方面的作用,為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業經濟和旅游事業的發展提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2,深化幫扶內容。在活動中,各單位按照“三級聯創”的要求,積極創新部門與農村結對幫建形式,豐富幫建內容,強化幫建措施,確保幫建效果。一是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規劃新村莊、發展新產業、塑造新風貌、培育新農民、創建新機制’為目標要求,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積極協助掛點村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推進農村“四合一”黨建示范工程。根據掛村安排,認真配合鄉鎮黨委,幫助所掛村積極開展以“打道一個先進班子,培育一個富民產業、創建一個文明社區、建設一項民心工程”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四合一”黨建示范工程。通過加強能力和素質建設、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等形式,選優配強村級班子。通過實施“三培兩帶”“富民產業對接鏈接人才培養”等工程,幫助所掛村建立1個以上規模較大、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示范基她,引導發展并壯大1—2項富民支柱產業,并建立以村組干部和黨員能人為主的產業或流通協會,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壯大和農民增收。通過改建或新建等辦法,因地制宜建立一些文化,娛樂場所,并充分發揮無職黨員和農村“五老”隊伍作用,營造文明和諧的農村文化生活環境。三是加強支部陣地建設。各單位幫助掛點村采取“向上爭取一點,鄉?穴鎮?雪村自籌一點、部門幫扶一點”的辦法,積極籌措經費,并科學制定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規劃,使之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等工作結合起來,統籌考慮,量力而行,確保陣地建設順利進行并取得實效。
3、創新幫扶載體。在開展結對幫扶的同時,各單位組織本單位黨員、干部積極開展各種幫扶活動,與農民群眾建立新感情,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一是開展“百校千村助成才”活動。以支救、贈書,助孤為主要形式,組織黨員、干部踴躍參加“百校千樹助成才”活動,幫助解決農村尤其是邊遠山村師資力量薄弱,正常教學開展困難、貧困家庭子女就學困難等實際問題。二是開展“四送”活動。掛點單位結合實際,積極組織黨員,干部深入掛點村組,認真開展以“送科技、送股務、送法律、送溫暖”為內容的“四送”活動,積極為貧困群眾提供市場信息、技術指導和法律服務,傾聽民情民意,排查糾紛,幫辦實事好事,促進和諧農村建設。三是開展“幫帶致富鏈”活動??h直單位每名黨員聯系一名農村黨員,再由這名黨員聯系一戶富裕戶和一戶貧困戶,四戶組成一條幫帶致富鏈。黨員通過在農村黨員、富裕戶和貧困戶中牽線搭橋,引導農村黨員向富裕戶進行政治、思想幫扶,富裕戶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向貧困戶提供幫助。并根據貧困戶實際情況,簽定幫扶責任合同書,制定出年度幫扶目標和幫扶措施。四是開展“科技入戶工程”。選派一批科技特派員,進駐新農村示范點和貧困村,深入農戶田間地頭,現場指導、現場授課、現場解答,幫助培育一批水產、水果、肉牛等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廣大農民積極應用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推動富民產業進一步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