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和生態旅游需求的不斷增長,平江縣委、縣政府領導在多次實地調研后,指出盤石洲豐富獨特的生態資源是其最大的優勢和財富,走生態旅游開發之路才是其脫貧致富的最佳選擇。盤石洲,不能再抱著“金飯碗”討飯吃了。
旅游開發投人先行。但縣里財力有限,招商引資成了當時唯一的籌資手段,為此,平江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筑巢引鳳。2002年底長沙鵬程實業公司落戶盤石洲,成立了湖南平江盤石洲生態園有限公司,拉開了開發盤石洲的序幕。
為科學制定旅游開發規劃。省內外旅游專家組成的規劃組來了。他們對盤石洲進行全面調研后,認為景區“景致獨特,養在深閨”,為盤石洲規劃出50多個旅游項目。專業施工隊來了,村子里可利用的勞動力組成義務施工隊伍,加入了開發建設的隊列。隆隆的開山放炮聲打破了盤石洲千年的沉寂。
新建的盤石洲度假村于2003年7月開業迎賓,景區首次開放便得到了游人的一致稱贊,帶來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使群眾看到了盤石洲旅游的曙光,更堅定了開發旅游的信心與決心。
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做到人無我有,是景區開發的關鍵。盤石洲始終堅持這一指導原則,在展現盤石洲婉約恬靜、嫵媚秀麗的同時,努力使景區靜動相宜,高遠輔成,橫側不同,常游常新。幾年來,這里共開發建設了度假山莊、垂釣中心、娛樂城、植物觀賞園、水上運動樂園等三十幾個骨干景點,打造出了“賞幽谷密林、住農家小屋、食山野風味”為特色的“江南水鄉盤石洲”品牌。
旅游經濟是促銷經濟。盤石洲人結合景區發展的不同階段,準確定位、有的放矢,以靈活多樣的方式開拓市場。景區剛開發時,他們到岳陽、長沙等地宣傳;景區逐步開發成熟后,他們又采取和記者交朋友,和新聞媒體聯誼,和旅行社聯合,和周邊景區聯手策劃組織活動等手段提高景區知名度,進一步擴大客源。
盤石村旅游開發取得了累累碩果:2004年景區接待游客10萬人次,營業收人540萬元,承辦了省財政廳、省衛生廳、省民政廳等多次全省性的會議。2005年接待游客12萬人次,營業收入597萬元,參與接待了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等多次重大活動。如今的盤石洲出現了新的“四多”現象,即“小樓房多、汽車多、電話多、名片多”。
盤石洲旅游的繁榮,也帶動了村民的富裕。村民們按照統一建設、統一標準、統一價值、統一接待原則,大力發展農家樂、竹編、土特產、運輸和服務業等產業,使一大批農戶迅速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5000元,相當一部分家庭年收入在5萬元以上。
旅游不僅改變了貧困,也使山區群眾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民們開闊了眼界,懂得了商品經濟,知道了信息溝通,正大步向現代化文明邁進。過去不少群眾為了林業收入,竭力反對開發旅游,如今只要是開發旅游需要,不管拆房占地,要啥給啥。上寬帶網,說普通話、唱歌、跳舞,在這里都不是什么稀奇事。許多農家樂和經營旅游的家庭聘用了雇員,外來務工人員也大量涌入。
盤石洲依靠旅游富裕了,但盤石洲人并沒有停留在小富即安的園子里沾沾自喜。他們的目標是,把盤石洲景區建設成為集和諧生態旅游環境、和諧人際關系、和諧社會保障體系于一身的“三湘生態第一村”。計劃通過招商引資等手段,5年內再在盤石洲投資5000萬,新辟一批旅游景點和種養業基地,引進奇異名貴花木,擴大生態休閑旅游項目;同時,逐步建立教育、醫療、養老等保障體系,徹底解決群眾教育、生病和養老的后顧之憂;成立盤石洲電視臺,進一步豐富村民文化生產,提高文化素質,以適應旅游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