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節原名張杰,1933年生,江蘇寶應人。1949年參加工作,多年供職教育、文化、出版部門。原任江蘇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書法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現任江蘇省楹聯研究會副會長。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書展,被收入各種選集出版。并出版專集《章節詩聯隸書選》。還有大量書作為碑林、碑廊刻石和為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等收藏。
在拜識著名書法家、楹聯學家章節先生之前,早聞先生平易近人,詩聯絕妙,走近先生果然詩如其人,書如其人。在先生懸掛“興致常揮筆,閑來祗讀書”書房里,章節先生愉快地接受了采訪。
馬:先生憑借自己深厚豐富的文學功底和藝術造詣在書畫愛好者中有很高的聲譽。先生贊美草書大家林散之的佳詞妙句“流水行云稱草圣,清風道骨是書仙”真可謂是神來之筆。


章:詩與書法都是言情達意,書法、作詩都講求修養與積淀。我從事過教育,也在文化部門工作過。因為對詩歌對書法十分鐘情,于是涉獵和臨習而不能自拔,在內心深處,我非常尊重書法傳統。書寫文人詩詞、駢偶佳句能夠文質兼備。然另作新詞對書家來說也是一種挑戰,以己之書直抒胸臆,既可豐富創作,也能淡化書家的匠人之氣。詩詞、楹聯創作給了我很多滋養,引發我思考,啟發我感悟,對我的書法創作幫助很大。
馬:我拜讀過先生的《章節詩聯隸書帖》,也欣賞過您為武中奇、陳大羽、蕭嫻、費新我等著名書法家撰寫的楹聯,對此我十分感興趣,請您談談好嗎?
章:因為工作的關系,我跟眾多的書畫家有接觸,對他們的身世、為人、創作等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象武中奇武老,他擔任省書協主席時,我曾擔任副主席兼秘書長,對武老的創作和為人我有很深的感觸。武老書法汲唐碑風骨,得魏晉神韻,氣勢博大渾厚,形質挺拔蒼健,飲譽海外。我總結武老書法“筆如風云氣如虹,積健為雄見此翁” 。武老30年代曾受馮玉祥將軍之聘,在山東武訓中學擔任書法金石教員。上海解放時,受陳毅市長之托,為“上海市人民政府”題寫牌名。多年來武老所書碑刻、牌匾遍布名山大川、名勝古跡。1937年抗戰爆發,武老積極參與發動徂徠山起義,并先后擔任團長、支隊司令等職,在齊魯是敵偽聞風喪膽的英勇指揮員。武老既是馳騁沙場的老英雄,又是飲譽書壇的大書家,既武且文,為世人所崇敬。我為此用“半世兵戎,威震山東,堪稱武矣!畢生翰墨,名揚海隅,豈不文哉”寫武老的翰墨生涯和英勇業績。陳大羽陳老是著名的花鳥畫大家,尤以畫雞而名聞天下。陳老的雞雄健高雋,姿美羽麗,寥寥數筆,躍然紙上,可謂“華夏第一雞”。我歸納陳老畫雞“雞鳴天下曉,花放滿園春” 。陳老書畫得白石精粹,篆書篆刻氣勢宏偉,有劈山開石之力,拔寨移木之威。陳老于詩聯亦有造詣,每有佳作便和我一并議析,以臻完美。我送陳老“篆刻乾坤大,詩書日月深”,以此表達我對陳老的崇敬之情。當代最杰出的女書法家蕭嫻,幼從康有為,一生精研《石鼓》、《石門頌》和《石門銘》,以榜書為世人稱道。她以三石為根,依托南海,用筆淋漓,抒懷豪放,在功力,更在膽氣。我用“書精三石兼南海”概括蕭老的書學淵源,用“筆重千鈞逼西臺”贊其藝術成就比肩古代大家李建中。
馬:是啊!僅從這遣詞造句、字里行間,足見章老的博學和深厚的文學功底,更不用說您楹聯中的典故、見地、智慧和出語機智了。我記得您曾用“藝海巨星,獨尊一粟;畫壇泰斗,共仰千秋”來哀惋大師劉海粟,用“左筆著書壇千秋翰墨垂后世,藝星殞古邑萬里河山哭先生”來悼念費新我大師。在鄭板橋紀念館和蒲松齡故居留下的楹聯也讓人嘖嘖稱奇。鄭板橋紀念館留的是“清才自古稱三絕,傲骨天成是一奇”;蒲松齡故居留的是“不著春秋傳將相,但留異史贊鬼狐”。這些句子絕然沒有一般應景之作的矯揉造作和附庸風雅,而是出語精到、清新流暢,是雅俗共賞的真境界。

我讀先生的《章節詩聯隸書帖》,最不能忘的是先生的山水詩。品味之下其實山水詩和楹聯創作其用筆、構思又不盡相同,楹聯講究言簡意賅,雅俗共賞,而山水詩講究出意境。如先生的“絕頂蓮花一望中,蒼茫云海幻無窮,吾身恨不添雙翼,游遍黃山七二峰”,詩中巧妙地運用夸張手法來抒發自己凌絕頂而小眾山的深刻感受,真是妙想聯翩,詩味無窮。
章:我寫山水詩,追求寫景抒情,情寓景中,情景相生。“市井繁榮足可侉,花城無處不飛花。鬧中自有宜人處,一路行來是酒家”是我在廣州燈紅酒綠的鬧市中找到的感覺,這也是我的得意之作。一般詩人置身鬧市最難覓得詩味,我很慶幸。這首詩曾得到已故著名學者、書法家秦萼生先生的好評。“曲港觀魚紅萬點,長堤楊柳綠千頭,朦朧麗質生春意,不負騷人作此游”是我在游西湖后寫的,萬條紅魚、千枝綠柳傳達出春天的氣息,讓我感到了異常的喜悅。
馬:章老長期從事文化出版工作,又身兼中國書法家協會江蘇分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楹聯協會江蘇分會副會長、江蘇美術出版社副編審等職,公務很繁忙,這些對您的詩詞、書法創作肯定會有些影響,至少擠占了您的時間。
章:我的詩聯大多是在夜深人靜時創作的,“偶得新篇忘卻倦,詩鄉更比夢鄉甜”,“每夜都能翻舊句,今宵未得續新詩”。我的成就主要靠勤奮,長期實踐,長期積累。愛是動力,我愛書法,我愛詩詞楹聯,迄今為止積累了千首詩詞,百幅楹聯。
馬:章老的書法獨樹一幟,有評論家評論您的隸書“骨法剛健,清勁秀雋,或飄逸閑雅,或率意奔放,使廟堂之瑰麗與民俗之渾莽的相斥書風自然天成一統于筆端”。
章:我多年潛心于摹習漢隸《曹全》、《史晨》等碑,對摩崖簡帛也精心探尋研究,可以說是廣涉博取,采精用宏,因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我尊重傳統,更重視創新。我努力探尋藝術的真諦,不懈地進行修悟,反對為風格而故作姿態。
馬:章老的書法經常在日本、新加坡展出,很多書法愛好者也十分關心日本的書法現象,請您談一下中國當代的書法在日本、新加坡的影響好嗎?
章:日本的書法是從中國傳入的,日本對中國的書法非常崇拜,日本書法家都對中國書法家非常尊重。我們在日本展出的書法反響很好,新加坡也是一樣。日本在書法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總體水平和我們中國相比還有一點差距。日本書法追求唯美,中國更追求書法藝術。
馬:非常感謝章老接受我的采訪,最后我想請章老談談對江蘇書壇發展的建議可以嗎?
章:中國書法和中醫、京劇同成為中國的三大國粹,江蘇是書法的強省,江蘇省書法家協會長期以來作了大量工作,舉辦一系列展覽、大賽和培訓班,成績卓著。其他省級書畫團體也舉辦了多次大型展覽和其他活動,也都取得了很大成績。我希望江蘇書法界的全體同仁能夠團結起來,目標一致,為保持江蘇書法的優勢做出貢獻。我會繼續在我的有生之年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書法推廣活動多做一些實事,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