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興旺,民族的振興呼喚著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對人才評價標準發生了變化,不但要求知識淵博,而且要求具備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也正是二十一世紀具有競爭力人才的關鍵素質所在。計算機技能課是計算機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使學生通過自己大量的實踐操作獲得信息、運用信息、處理信息、創新信息,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為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培養想象力提供創新源泉
想象力是創新力的源泉,豐富的想象力使人們能漫游科學的太空,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在技能課中保護和發展學生天真、豐富的想象力是教師的義務和責任,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力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教學完POWERPOINTER后,我讓學生實踐設計以自身簡歷為主要內容的演示文稿,該演示文稿的制作過程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它不受傳統教學的標準化、分數化的限制和約束,它是一個充分表現自我、表現個人創新力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創新、完善、美化的過程。怎樣體現幻燈片結構的合理化、色彩配搭的協調、動態與靜態的互補性,怎樣表現個人的思想、個性、特征都是該演示文稿要表現的內容,都需要發揮各種想象力去完成,這無疑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為創新提供了源泉。
牛頓曾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猜想作為想象表現形式的最高層次,屬于創造性想象,是推動創新的強大動力。在一些創新性較強的技能課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想象,即讓學生依據已有的材料和知識做出符合一定經驗與事實的創新性想象,讓學生經歷科學家發現新知識的最初階段。
二、培養情感優化創新心理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是主導。教師在技能課中要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多與學生溝通,不挖苦、不歧視差生,發現差生的點滴進步后,要善于鼓勵他們,用真情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愛,減少他們因實踐技能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壓力,逐步喚起他們勤奮實踐、追求進步的信心,變“要我實踐”為“我要實踐”。
例如:在教學PASCAL語言循環語句一節時,教材中有這樣一道練習題,編制計算輸出20以內所有奇數之和的PASCAL程序。我巡回觀察。發現部分學生直接將20以內的奇數加起來,程序中出現了一條較長的加法表達式。針對這部分學生的解法。我接著又出了一道設計計算輸出10000以內所有奇數之和的PASCAL程序,并詢問學生:“再用一條加法表達式將10000以內所有奇數直接加起來行不行?請實際去試一試,要多長時間輸入完這個表達式?會不會感覺勞累和煩瑣呢?”這樣一句話,既溫暖了學生的心田,使其心理得到滿足,又調節了課堂氣氛。最后老師指出,直接加法表達式的方法不但辛苦、費時,而且還容易出錯,利用本節剛學過的循環語句能方便準確地解決這類問題。直接加法表達式的方法是學生從前面學過的順序結構程序設計的直接思維出發,而老師引導學生用剛學過的循環語句分析解決的方法是邏輯思維,從直接思維到邏輯思維的過渡本身就是一個創新過程。這樣的教法既解決了問題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提問能力扶持創新行為
在技能課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因為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渴望解決問題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古人云:“學則須疑”。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頭腦中產生的疑問越多,他對教師所講的內容或自己閱讀教材所接觸知識的興趣就越高。
如在學生練習完本地WEB服務器的安裝和配置后,有同學問:老師,我每次瀏覽站點,都要輸入IP地址,能否像互聯網那樣輸入易記的英文網址呢?我首先肯定了這位同學肯動腦筋,能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全班同學進入到新內容DNS服務器的學習中。經過同學們熱情主動的實踐探究和教師的啟發,他們很快就完成了DNS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輕松實現了由使用IP地址到使用域名的過渡。
正如張載所說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須有疑。”應“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所以在技能課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思維的質量,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能力和勇于創新的精神,使教師提問和學生質疑的活動生成為師生的互動,在互動中促進勇于探索的創新思維的發展。
四、培養合作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在技能課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實踐知識和技能,還要學會互相學習,學會合作,學會交流。教師應發揚無私奉獻精神,努力為學生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創造條件,通過堂內互動,讓不同思維在交流合作中碰撞,激勵他們去探索,去創新。
如建立一個完整網站的教學,由于網站的創建過程強調了一個合作精神。為了讓學生便于交流和合作,一方面,我在機房建立起一個全新的遠程WEB和DNS服務器,模擬互聯網,為每位同學都建立了一個以WWW.YYYXX.COM(其中YYY為學生所在的班級,XX為學生的班級學號)為域名的遠程網站,這樣,學生在本地機上就可以很容易的瀏覽到其他同學所發布的遠程站點,為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又將學生分成5人一個小組,并選出小組長進行組內協調和分工。在小組長的組織討論下,對站點進行全面規劃后,小組內同學各盡所能,有的進行網頁動態對象的設計,有的進行網頁內容的輸入與編輯,有的進行網頁素材的搜集,當然,還有少數不會操作的學生也在進行仔細的觀察,并不時的給正在操作的同學提出了一些創新性的建議,如網頁結構的合理化、色彩配搭的協調、動態與靜態的互補性等等,同時他們也在邊觀察邊實踐的合作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學會了網站的創建方法。實現了課堂教學全員參與、主動探索的開放式教學氛圍。各小組完成后的遠程站點,同學們又在相互瀏覽、相互學習中評出等級。最后教師綜合學生的評定結果,請出前三名優秀站點的小組長向全班同學交流設計過程和設計思想,同時,教師指出它們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并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學生就在討論、實踐和比較中輕松愉快的掌握了網站的創建方法、學會了運用所學的知識解答問題、學會了創新。
五、培養探究能力 激勵創新意識
在技能課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要求教師由“臺前”走到“幕后”,做一個“導演”,安排好適當的情景,引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動機,使學生由“按部就班、依樣畫瓢”變為實際的參與者。
如學生學會編寫求1+2+3……+N=?的程式后,即引導學生設計求1*2*3*……*N=?(N!=?)的程序,待學生設計出N!=?的程式后,又引導學生進一步設計求1!+2!+3!+……+N!=?的程序。這種一環緊扣一環的探究式的上機實踐練習以發展學生探索能力為主線來組織實踐,以培養探究性思維的方法為目標,以基本的教材為內容,使學生通過再發現的步驟進行主動實踐的過程,它克服了傳統“機械的按部就班,依樣畫瓢”的實踐法的束縛,使學生產生一種真正是在探索和發現的心理。因此,教師在技能課中所起的作用是鼓勵、指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從中也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此外,教師還可通過一題多解的實踐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求異、求巧探究等途徑,以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如1!+2!+3!+……+N!=?的程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別用單層循環和雙層循環兩種方法來探求設計該程序。這樣層層遞進和一題多解的典型習題在教材中不勝枚舉。教師要從課本例習題中有意識地常作引導和訓練,必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掌握揭示規律方法,以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在計算機技能課教學中,教師要找準學生創新、求新的支點。挖掘出學生創新的潛能,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的才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學生中蘊藏著無限的創新才能,讓我們每個教師都熱情地去點燃學生心中智慧的火花,讓創新的快樂,伴隨著學生的學習,讓創新的種子在學生們的心中扎根、發芽。
(責任編輯:陳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