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如何適應角色的轉變及教師角色轉變對教學的影響等方面做了探討。對探究教學中教師應如何當好自己的角色。談些實踐的認識。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教師角色;轉變
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探究性學習作為變革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的一種嘗試,在探究性學習的教學中教師的知識權威和教學觀念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和挑戰,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變化,已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占有者與傳授者,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及參與者。因此,教師應順應角色的轉變,充分發揮教師在探究性學習中的指導作用。
一、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1、教師應該是學生探究學習的指導者
課堂探究性教學一般包含: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評估、交流與合作等環節,而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但學生缺乏探究問題的經驗,不了解學習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習環節和研究的方法上加以指導,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領路人和指路人。而問題和疑問是探究性學習的起點,教師必須努力創設物理問題情境,指引學生在物理問題的情境中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在學習“物態變化”時,教師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霧,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樹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來時,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爐燒水時水壺冒出白氣,茶杯上的白氣遇冷變成小水滴等現象。創設出“霧、霜、雪、冰是怎樣形成的”“水為何會變成白氣”“白氣又為何會變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產生疑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探究性學習關注的不僅僅是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過程,關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和途徑。因此,實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必須具有思維開放性特征,所有問題應啟迪學生思考,必須給予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充分猜想。如:教學“研究怎樣利用磁場獲得電流”時,教師啟發和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讓學生經過思考、合作討論、交流后提出:感應電流的有無與磁場強弱有關,與磁場方向有關,與電路是否閉合有關,與閉合電路在磁場中運動的快慢和方向有關。與閉合電路在磁場中的面積大小有關,與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運動快慢和方向有關。等等。在判斷猜想正確與否時啟發學生提出做實驗、讀課本、查資料等多種實踐方法。
2、教師是學生實踐探究的組織者
實踐是探究性學習的靈魂。實施初中物理探究性課堂教學,必須加強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圍繞研究的問題,在實驗、觀察、統計、讀書、查閱資料、搜集信息、分析現象和數據等大量實踐、探索活動中豐富感性認識,訓練、提高實踐能力。加強實踐探索活動,一是要做好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對于探究性實驗如歐姆定律、串聯電路中總電阻與各導體電阻的關系等問題。我們不是先公開結論,而是指導學生在做好實驗的基礎上。分析歸納得出結論;二是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三是要重視引導學生掌握查閱資料、搜集信息、調查訪問等。如在“研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教學中,我們選擇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方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猜想影響因素,再設計檢驗方式和途徑,然后進行實踐。最后寫出研究報告。學生提出了溫度、空氣濕度、氣候、液體表面積、表面空氣流動快慢、液體的質量、體積都能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等許多猜想。做了“比較一杯開水和一杯冷水蒸發”“比較用電吹風吹和不吹的兩杯水的蒸發”“比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發”等多個實驗。查閱了管道輸水、動物散熱等一些資料,寫出了“影響液體蒸發快慢因素的探討”“蒸發研究實驗報告”等小論文。教學活動全過程,教師都必須精心組織與安排。發揮教師在探究性學習中組織者的作用。
3、教師是學生學習研究的合作者和參與者
探究性學習強調的是合作,同學之間的合作、師生之間的合作、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合作,強調的是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參與課題研究的全過程,共同參與小組討論,共同設計方案,一起走出課堂,深入社會,一起搜集資料,一起探究答案,并且在合作與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加強人際的合作,善于與他人交往,及時發現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總結經驗,激勵學生,樹立信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推動學習的不斷深入。
二、教師如何適應角色的轉變
1、轉變教學觀念和改革教學方法
探究性學習的宗旨體現在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而長期以來,教師已習慣于“傳道、授業”,學生也習慣于被動地接受,學生個性發展、潛能的開發受到了壓制。要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體悟探究,真正地投入到探究性學習中來,就必須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的諸多弊端。強調教學的民主性。形成新型平等的師生關系。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查閱、篩選、整理信息和資料,通過實地參觀考察,通過自己的思考,會形成自己的思想,從而也會對教師的原有知識地位發起沖擊和挑戰。因而作為教師,要適應學生學習方式就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放下架子,學會與學生合作。教師要認識到在未來社會中,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獲取知識本身更重要。獲取信息的方法比獲取信息本身更關鍵,教師給學生的應該是方法,而不單單是知識。
2、加強業務學習和理論學習,注重提高自身的能力
探究性學習將涉及許多理論方面的問題,如課程的目標、課程設計的原則和特點,也涉及許多操作方面的具體問題。如課程活動的組織實施、對學生的指導等,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學習與之相關的學科知識。探究性學習課程所包含的內容廣泛。教師必須注重學科間的橫向聯系,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三、教師角色的轉變對教學的影響
教師角色的轉變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勇于探索,發表自己的見解,特別是探究性學習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自我探求。使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極大提高,也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本學年本人版對比的方法分別對初三(3)班69人和初三(5)班68人進行對比實驗,經過一段時間發現實驗班與非實驗班各種能力都發生變化。
1、實驗班與非實驗班前后成績統計

上述統計表明實驗班與對照班前后學生的學習成績存在明顯差異,實驗班的成績提高較快,究其原因主要是探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為目標,注重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愿學、樂學、會學,開發了學生學習的潛能。在課堂上教師給學生提供探究的問題和探究的手段,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因而學生的學習成績也穩步提高。
2、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統計情況如下

上述檢測統計表明,實驗班與對照班在探究能力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主要表現在:
(1)實驗班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比對照班具有明顯優勢。
(2)實驗班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濃厚,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增強。
(3)實驗班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顯著提高。
究其原因是探究性教學過程注重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實驗現象的觀察中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嘗試根據經驗和已有實驗結果進行推測與假設,形成質疑的風氣,使學生對設疑感到是一種樂趣,并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另外,探究性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學生通過問題討論、分組實驗、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問題,不僅獲取實踐的機會,而且有了表現的空間,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逐漸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結論:“探究性學習”教學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它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這樣的特點決定了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教師角色不再適應。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尋求新的角色定位,不斷適應自己的角色變化,深入到學生中去,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啟發者,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責任編輯:王世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