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小學三年級時,有一次寫字作業是照著字帖臨帖,總共20個字,老師給我劃了20個圈,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給予表揚。從此開始,我便與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我的小學是在“文革”后期結束的,當時可以說是學業荒廢,但卻引發了我諸多的業余愛好,如音樂、籃球、乒乓球等。其中最令我怦然心動的還是書法。由于當時家庭條件所限,沒錢買紙和筆,我每天就在課本上信手涂鴉,看到別人的課本干凈整潔,自己的卻是慘不忍睹。但這總會使我產生一種莫名的興奮,這種興奮是其他任何興趣都難以企及的,所以我每天亂畫,自得其樂。
由于偏愛,書藝也漸漸增進,不僅在學校,就是在村里也小有名氣。每年臘月二十四開始,鄉親們總是把事先買好的紙拿來讓我寫春聯。每到這個時候,也就是我摩拳擦掌、顯示身手的時候,心情也特別地激動,一來能服務桑梓,二來也能借紙練筆,雖說苦一點累一點,但心里很甜。
1981年入伍到部隊后,不長時間,部隊的各級領導發現我有這一特長,寫字的活兒就接連不斷。因為當時的條件,部隊上也是一沒電腦,二沒復印機,就連打字機也只是在部隊機關有一兩部。這可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比如寫會標、刷標語、制版牌、出板報、抄材料、寫獎狀、證書之類,整個師部大院的寫字活由我包攬了,雖說犧牲了很多休息時間,但我十分樂意去做。在我看來,這是我練習書法的最好機會。幾年下來,名聲響遍全師。
俗話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到部隊后,聽的多了,見識廣了,這也是我步入正規、理智地學習書法的開始。無論南遷北移,東奔西走,整天忙忙碌碌,也沒舍得丟手。我所以癡心不改,惟一的理由是出于鐘愛。有同道說,藝術是摯友,是永遠青春鮮活的戀人,所以愛她。這話我信。
繁忙的公務之余,我竭力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份心閑氣定的寧靜。過于“精彩”的世界,軍人與之總是保持著距離,讓墨香彌漫書齋,則有著別樣的溫馨和精彩。
夜闌人靜,月華如水。臨池弄翰之際,追逐魏晉的蕭散,明清的恣肆。解讀二王的儒雅,蘇米的俊拔。經典的高雅,民間的野逸。倘徉于美的海洋,流連于藝術王國。于是,工作不再枯燥、獨處不再無聊、黃昏不再難熬……
遇上假日,我總是習慣地翻撿一番階段“戰果”,揣摹往日的心境。一幅幅心平氣緩的蠅頭小楷,記錄下我的愜意和安適;舒展自如的行書,演繹出我的愉悅和得意;一氣呵成的氣韻,顯露著我的自信和果斷;放達不羈的巨制,宣泄了我的郁悶和醉意……書法承載著我的喜怒哀樂,是無聲的、懂我的知心朋友。
我醉心書法,并受之薰陶,時刻磨勵心智、積蓄氣蘊、塑造人格,于是,在我人生價值的確立中多了她的潛移默化,主導著自己快樂地追尋幸福人生。
當下,書法同樣面臨挑戰。古老的書法,歷經無數次的沖洗,陷入了尷尬與迷惘,加之風起云涌的各種誘惑,也在左右著大眾審美。有人開始與她斷交。我與更多的戰友、同道仍一意孤行,保持原來相處的執著與分寸,在細嚼慢咽間品評個中真味,經歷著“入于法度,出于法度”的艱辛探尋。
事實上,對我們這茬尚未熟稔書法技巧,深悟傳統精要的,豈能奢談掙脫前人之繩墨?熱衷花樣翻新的時尚也許能給書法傳播交流帶來活躍氛圍,但若無祖宗開掘的那悠遠厚重的書法長河的潤澤,我們的書法家園哪能有修茂之樹,蔥蘢之林?
誠然,“筆墨當隨時代。”像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稿》,蘇東坡的《寒食帖》……一部部書法經典,我們可以千遍萬遍地觸摸詠讀、徜徉其間,享受不盡的美感。但卻不能以此作為永久的或惟一的審美價值取向。進入信息時代,古老而又傳統深厚的書法藝術,需要我們傳承她永不磨滅的精神薪火。
古人見蛇斗與擔夫爭道而悟草書,張長史觀孤篷自振、驚沙坐飛與公孫大娘舞劍器,筆下得低昂回翔之狀……軍營的那塊熱土有我取之不竭的藝術之源?!歉呖旱能姼柢娞枴⒓ぐ旱耐L鑼鼓,伴奏出筆墨的交響;流動的綠色方陣、滾動的迷彩鐵騎,展示出千里陣云、萬歲枯藤般的有力線條;干凈利落的拳腳功夫、鉤挑摔砍的一招一式,變幻出急促、迅疾的神奇筆法……
書法,你曾經是我羈旅異鄉生活的睡蓮,是我軍旅生涯的摯友。
1999年從部隊轉回地方,供職于南陽市檔案局。這塊清凈之地又為我搭好了施展才華、精演書藝的平臺。我要腳踏這塊清凈之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開拓、奮進。
二十幾年來,自己的一些作品也相繼被一些報刊、雜志所刊用。在各種大賽中也獲過一些獎項。但學海無涯,藝無止境。今后,我要始終以讀書為伴,以修身自娛,以平常心處之,不爭世名,清心閑居,潛心浸淫書法藝術,不斷地由生而熟,由熟而生地循環往復。我深感學書之道即修身之道,故學書無涯,修身不止。盡管寫字很難,很寂寞,但我卻感到很快樂、很癡迷,“衣帶漸寬終不悔”。我雖學疏才淺,但書法藝術將成為我一生的追求,我將終身迷戀于斯、癡情于斯、陶醉于斯……我相信,只有那些沿著崎嶇小路和陡峭山涯不斷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作者單位:南陽市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