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8日,在《檔案管理》雜志改版擴容一周年之際,平頂山市檔案局召開座談會,為雜志找毛病提意見。
王支建(平頂山市檔案局副局長):《檔案管理》作為我省惟一的檔案專業刊物,是我省檔案工作的宣傳窗口,是全省檔案工作人員的宣傳陣地。它走過了風風雨雨二十余年歷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早已成為國家檔案學檔案事業類核心期刊,成為蘭臺沃土上的參天大樹。(編者:過獎。絕對不是大樹,仍然是急需修剪的灌木。)它根植于中原大地,連接著數萬名檔案工作者的心。給雜志找毛病提意見,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和職責,也是對雜志最大的愛護和關心,為了我們的雜志辦得更好更優秀更完美,大家要敢于直言不諱,敢于講真話、講實話。(編者:講真話還要動員,看來,聽真話真不容易。端誰的碗看誰的臉兒。雜志社應該看讀者的臉才是,怎么反過來了?)
趙中葉(平頂山市公安局檔案處長):近期我翻閱了十余年來的《檔案管理》雜志,總的感覺雜志可讀性差、趣味性不夠、專業性欠缺。(編者:看來讀者怨言已久,雜志社必須反省)。可讀性差是指一本雜志沒有幾篇像樣的文章吸引你去讀、去領會、去反思。趣味性不夠是指雜志從形式到內容,較為呆板,不靈活。專業性欠缺是指雜志作為檔案工作的工具書,指導面太窄,不廣泛,不具體,不深入。(編者:可讀性差、趣味性不夠直接影響人氣,專業性欠缺則影響指導性。《檔案管理》不加大改進力度,沒有深刻的危機感怎么行呢?)
我們河南地處中原,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雜志要辦得具有中原特色。建議雜志有選擇地刊登一些河南歷史古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以及我省館藏保存的珍貴歷史檔案史料,增加一些厚重感,多一份中原文化自己的東西。建議是否圍繞檔案工作,有選擇地刊登一些檔案人的創業精神,出自檔案工作者之手緊扣檔案工作的詩歌、散文、小說、小品、故事評論等,以增加它的趣味性。(編者:中原特色很容易達到,只是讀者真的愿意讀這些自己很熟悉的內容?以前不是沒登過,反響不佳。出自檔案人的詩歌散文小說小品故事每期收到太多,只是大多質量平平,根本看不過眼,廣大讀者真的想看這些一般性的文章?)
于旭東(平頂山市湛河區檔案局局長):《檔案管理》雜志應當首先確定一個定位問題和解決一個面向問題。檔案專業雜志不能辦成黨報黨刊,不能像黨刊那樣嚴肅。雜志要對檔案工作既有宣傳指導意義,又能發揮其交流促進作用。雜志的讀者不僅是面向檔案專業研究人員,更多的是要面向廣大的基層檔案工作者。要想使廣大的基層檔案工作者成為雜志的參與者、忠實讀者、傳播者,這就要求雜志必須貼近他們的生活,反映他們的心聲,為他們全方位服務,成為他們的朋友和知音。雜志應當多刊登些基層檔案工作的好作風、好風尚、好人好事。刊登一些先進地區檔案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從而激勵和鼓舞落后單位。也可以介紹一些新觀念、新知識、新方法,使大家好執行好遵循。雜志應開辟業務指導專欄,逐期針對不同單位、不同類別、不同行業的檔案:正作,加強業務指導,堅持工作交流與業務指導并重,從而使雜志逐步成為基層檔案工作業務指導的工具書,更好起到工作參考和收藏作用。(編者:貼近基層,貼近生活非常有道理。2006年雜志將做出一系列向基層傾斜的動作。增加基層讀者的參與感、認同感、互動感將是雜志最重要的方向。)
陳玉(平頂山學院檔案員):隨著社會的發展,我省高校規模和數量不斷增加,高校檔案工作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檔案管理》雜志要給高校檔案工作留一席之地,多刊登一些省內外高校檔案工作的先進典型、先進經驗,引導我們積極開展工作。另外要使雜志視野更廣闊,稿源更充沛,覆蓋面更大,雜志編輯部要抓緊建立通訊員網絡,從各個地區、乃至縣市,從各個行業乃至各個高校確定數名通訊員,作為基本隊伍,加強對他們指導培訓,下達采編任務。稿源多了,內容廣了,編輯才能優中選優,才能不斷提高雜志的品位和質量。(編者:高校讀者雖然不多,但具有重要影響力,我們理論探討欄目的作者主要來自高校,經驗交流欄目中也有一定比例。至于通訊員網絡是個老問題,以前專門建立過兩次,但效果均不理想,只好放棄。說實話,寫作基本上是靠個人興趣練出來的,培訓幾乎不起作用。)
趙冬梅(平煤集團檔案科副科長):建議《檔案管理》雜志開辟讀者來信欄目,聘請專家按時解答讀者提出的實際問題。雜志刊登出的文章要有前瞻性,要新穎,要發人深思。設定地市級專版,由地市為單位組稿,循環介紹全省地市檔案工作特色。(編者:讀者來信欄目一直有,只是沒有讀者提出實際問題。如有,我們一定請專家解答。地方專版10年前搞過幾輪。因稿子質量太差,不得不停下來。編輯修改是有一定限度的。這一點只好敬請大家諒解。)
趙中華(平頂山石油分公司檔案員):我先做個比較,《中國檔案報》特別是“檔案大觀”來后大家都搶著看,搶不到手,而我們的雜志,一翻了之。總之,休閑方面、娛樂方面、趣味方面太少,長篇大論太多,建議今后雜志能否刊登文章短少精悍些,借鑒其他雜志特點,繁而不雜,實而不華,不斷增強雜志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編者:“檔案大觀”辦得很好。一直是我們借鑒的樣板。但它只是《中國檔案報》的副刊,相當于我們的休閑版。《檔案管理》畢竟是專業雜志,休閑娛樂趣味性方面只能是調料,不能成為主料。但2006年,我們還是決定在可讀性上下大功夫,爭取做到各方讀者都能各取所需。最后集中感謝平頂山讀者代表的肺腑之言。雜志社需要廣開言路,聽取最大多數人的意見。當然,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角度立場,編輯部當然只能平衡各方利益。但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歡迎所有批評意見。再次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