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近十年來被《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的有關檔案信息化研究論文的數量、作者、內容以及主題分布進行統計與分析,揭示我國檔案信息化研究的現狀,并對未來檔案信息化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檔案 信息化 研究論文 統計 分析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在國家加強信息化建設的大背景下,檔案信息化被提上日程,吸引了越來越多檔案工作者關愛的眼神。本文試圖通過對近十年來被《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的有關檔案信息化研究論文進行統計與分析,以期能夠對我國檔案信息化研究現狀有一個宏觀的了解,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檔案信息化問題提供參考思路。在本統計分析中,筆者利用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檢索統計工具,選取“關鍵詞”為檢索人口,以“檔案信息化”為檢索式,對1995~2004十年來有關檔案信息化方面的研究論文進行了統計分析。經過認真的閱讀審查,剔除一稿多投及與走題不合的論文,共檢索到826名作者(僅第一作者)在294種期刊上發表的相關論文985篇,并根據上述檢索結果進行了如下相關統計分析。
1 論文數量的統計分析
論文數量的年代分布狀況,可以直接反映出該研究領域研究的歷史發展軌跡,進而達到揭示其研究發展總體趨勢的目的。

從表1和圖1可以很明顯看出,我國關于檔案信息化領域研究論文的生產趨勢:1995~1999五年間,基本上沒有論文產出,只有零星的幾篇;2000-2003四年內,有關檔案信息化的研究論文成倍增長;2004年有所回落,有趨于平穩的態勢。2000年后論文數量的急劇增長與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有緊密的聯系。在國家信息化體系建設的大背景下,國家檔案局在2000年提出了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的任務。接著又于2002年11月25日以檔發[2002]8號文件正式發布了《全國檔案信息化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實施綱要》),這是“十五”期間全國檔案事業發展惟一的專項規劃,是第一個全國檔案信息化建設規劃。隨著《實施綱要》的深入貫徹落實,更是把該領域的研究論文推向了歷史的最高峰。
2 論文作者數量及所在省份的統計分析
2.1 論文作者數量的統計分析
自1995到2004年,檔案信息化研究論文的作者共有826人(僅第一作者),經過統計得出,僅發表一篇研究論文的有744人,占作者總數的90.07%,此數據與洛特卡定律中一篇論文作者為60.79%的經典學科參考值相差頗大,這說明在檔案信息化這個研究領域里,人們的研究停留在比較表面的層次上,還未深入挖掘。根據普賴斯定律,核心作者的論文下限為:N=0.749×ηmax平方根子,其中,ηmax為最高產作者的論文數。在本統計中ηmax為10篇,N取鄰近最大整數為3篇。我們將發文3篇以上的作者列為檔案信息化研究的核心作者。

從表2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2.1.1 核心作者只有24位,僅占作者總人數的3%,發文92篇,占總數859篇的10.28%,少于核心作者發文量應占總發文量1/5的統計要求。
2.1.2 核心作者半數以上來自各地的檔案局(館),其余來自各高校的檔案院系。這說明當前對檔案信息化研究的中堅力量還是站在第一線的檔案工作者和以檔案為研究對象的高校檔案專業師生。同時這也說明檔案信息化還沒有達到廣泛重視的程度,社會上的其他各部門還沒有意識到檔案信息化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對此問題的關注力度和研究力度不夠。
2.1.3 從上表的統計分析中,我們發現檔案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對檔案信息化的研究深度不夠,核心作者普遍發文數停留在3篇,并沒有對該領域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探索,同時我們還發現,在24位核心作者中,沒有一位核心作者來自武漢大學或是中國人民大學,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作為檔案學專業的“領頭羊”,引領著檔案學的研究方向,武大和人大似乎不應該對檔案信息化的問題如此漠視,也許這就是該領域沒有深入挖掘的原因之一。
2.2 論文作者的地域分布分析
在論文作者所在省市的統計中(包括第二作者等所有作者在內),除有51篇論文作者所在省份不詳外,其余各省論文發表情況請看表3:
從表3我們可以看出,論文作者所在省市排名前十位的分別是:北京、江蘇、浙江、山東、上海、遼寧、湖北、天津、廣東和福建。這和《實施綱要》第二部分“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第9條“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選擇國家檔案館和中央企業檔案館開展網絡環境下接收電子檔案試點工作。”以及第10條“首先在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以及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安徽、廣東、重慶、陜西、青島、杭州等省、市檔案館開展檔案數字化工作試點。”中提到的省市基本相符,國家政策的導向直接影響其相關領域研究論文的多寡。
3 論文期刊分布統計與分析
對來源期刊進行統計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揭示該研究領域論文的空間分布特點,確定該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以便為人們深化對該領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參考源。我們所統計的985篇論文分別刊載于294種專業或非專業期刊里。其中僅載一篇的期刊有233種,占期刊總數的79.25%,且其中約1/3為高校的學報。刊載兩篇論文的期刊有18種;三篇的有6種;四篇的有2種;五篇的有3種;載文量在五篇以上的期刊見表4。

根據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區所載論文量要占總論文量的1/3。本研究領域的論文總量為985篇,故其核心區所載的論文數應為985/3≈328篇。從表3的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核心區的期刊數為8。它們分別是《中國檔案》、《檔案與建設》、《浙江檔案》、《北京檔案》、《天津檔案》、《蘭臺世界》、《福建檔案》、《檔案天地》。其中有5種位列檔案學核心期刊,它們分別是《中國檔案》、《檔案與建設》、《浙江檔案》、《北京檔案》和《蘭臺世界》。②排名第一的《中國檔案》在1998-1999年曾被CSSCI收錄為來源期刊,其刊載收入的論文普遍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但是同樣作為CSSCI來源期刊且在該研究領域有重要影響的《檔案學通訊》和《檔案學研究》卻未能入選核心來源期刊,這也許是由于《檔案學通訊》和《檔案學研究》為雙月刊,在載文總量上不如核心區的期刊數量來得多。在核心區的期刊中,除《天津檔案》為全年8期,《檔案天地》為雙月刊外,其余6種期刊均為月刊,載文總量大,③集中趨勢明顯。排前三名的《中國檔案》、《檔案與建設》以及《浙江檔案》載文量分別是64、54、50,分別占該研究領域總載文量的6.50%,5.48%及5.08%,有很強的核心集中效應。④地區性學術期刊也在該領域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表3中載文量排前十的十一種期刊中就有半數以上為地區性學術期刊。
4 論文內容主題分布的統計分析
4.1 論文內容類型統計與分析
筆者將檢索到的985篇檔案信息化研究論文,按內容類型及表現形式大體上分為3個部分,即理論研究部分、實踐探索部分和中外比較部分。現將這3個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列表如下:
從表5可以看出:①我國檔案信息化研究既有理論研究也有應用研究。985篇論文中,有969篇論文有關應用研究,高達到97.00%,遙遙領先于其它兩個部分,比它們的總和還多得多。筆者認為,這種分布狀況是正常的。為了解決在檔案信息化建設當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對各個具體問題的研究必不可少,于是,應用研究得到了加強。統計結果證明了檔案信息化建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同時也說明我國檔案信息化的理論研究還不夠成熟和深入,遠遠滯后于實踐,有待進一步的發展。②在統計的985篇論文中,只有5篇涉及到國外檔案信息化建設,只占全部論文總數的0.51%。這種狀況說明我們缺乏對國外檔案信息化建設的介紹、引進,我國檔案信息化建設研究還處于一種比較封閉的狀態,應該引起檔案界學者的重視。
4.2 論文主題分布的統計與分析
為分析我國檔案信息化研究的主題發展的狀況及趨勢,筆者將上述3個部分按8個主題分類,即網絡體系建設、檔案工作、檔案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對檔案館的影響、法律問題、檔案管理、檔案教育及檔案事業,經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10年來我國檔案信息化研究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論文的覆蓋面廣。985篇論文中,從宏觀檔案事業的發展到微觀的檔案基本工作流程的改變,從檔案管理到檔案信息化中涉及到的法律問題,從檔案工作者專業素質的提高到檔案專業課程設置的改變,從網站建設到軟件開發,幾乎涉及到了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方方面面,具體見表6。

第二,檔案信息化建設綜述性(含總論性)論文在所有論文中所占比例最重,為299篇,占同期論文總數的30.36%,這主要是由于該主題包括總論或者涉及兩個以上分主題的論文所致。總論性論文一般是從宏觀角度上對檔案信息化建設展開思考、規劃,對理論研究進行概括、總結和評述。論述兩個以上分主題的論文一般對人才培養、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庫建設、檔案基礎工作等方面進行闡述。同時這也表明:有1/3的論文在總結各個時期檔案信息化建設中的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這對推動檔案信息化研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對這299篇綜述性論文進行粗略的研究可以看出,相當多的論文缺乏研究深度,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復上。
第三,以檔案工作為研究主題的論文所占的比例也很高,僅次于綜述性論文,占論文總數的28.22%,因為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直接表現形式或影響往往就體現在最基本的檔案工作中,最后以論文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檔案信息化建設中把傳統的紙質檔案數字化成電子檔案,從而引起業務流程的重組以及編研和歸檔的改變;再比如電子文檔的出現,導致檔案保護技術的改革和信息化技術的出現。
第四,8個研究主題的論文比例失調,尤其是檔案信息化中涉及到的法律問題所占比例太小,只14篇,僅占論文總數的1.42%。檔案信息化中涉及到的法律問題包括檔案文獻數字化過程中的版權認定與保護、知識產權、公布權等問題,以及對法律法規的學習體會等。在檔案信息化研究中,檔案界對提高法律問題研究的呼聲越來越高,檔案工作者已經意識到建立健全有關檔案信息化法律法規的重要性,也明白解決檔案信息化建設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的緊迫性,但由于受到有關部門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以及檔案研究者自身知識結構的限制,這部分的研究仍然得不到量上的提高。檔案研究者應該從這兩方面人手,加大研究的力度。
檔案信息化建設是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程度上講,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成敗將直接影響到中國信息化建設的全面健康發展。通過對十來年檔案信息化建設研究論文的定量分析,可以較清晰地反映出檔案信息化研究的動態和存在的問題,有助于評估該領域的研究水平,并確定今后研究重點和調控研究方向,為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信息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