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與檔案有關又與大學有關的新聞有很多,但引起我關注的新聞只有兩條。
北京大學將趙蘭坤女士76年前的學籍檔案保存完好并派上大用場
趙蘭坤女士是誰?原國民黨主席連戰的母親。趙女士現已96歲,76年前曾在北京大學的前身燕京大學讀書。2005年4月29日上午,趙女士的兒子連戰訪問大陸并到北大演講。北大將趙蘭坤女士76年前在燕京大學讀書時的照片和成績單復制后,作為禮物,贈送給連戰。
連戰接到這份既珍貴又神秘的禮物,內心的意外和感想是可想而知的。
正如連戰的夫人連方璃女士在一篇文章中寫到的那樣:“戰哥以雙手接過這份神秘禮物,喚我過去,小心翻閱,細細觀看婆婆年輕時的倩影。婆婆現年96歲,身體健康欠佳,長年無語,戰哥看到年輕時的媽媽,想必內心另有一番感慨吧。”
某大學附屬醫院的病歷檔案被電梯工當廢紙賤賣
2005年8月中旬前后,全國各大媒體都曾報道過一則新聞:某大學附屬醫院的電梯工栗某,盜竊醫院存放在地下室1952年至1992年的醫學病歷檔案30余萬份,竟被當作廢紙,以每公斤0.9元的價格賣掉,共得贓款5000多元。鄭州市二七區法院判處被告人栗某有期徒刑11年,并處罰金1.5萬元,剝奪政治權利1年。
39歲的栗某是該大學附屬醫院的電梯工。一個偶然的機會,栗發現醫院病房樓地下室擱置了許多舊病歷。栗先找到了收廢品的李某、周某,三人經過討價還價,最后以每公斤0.9元的價格成交。2004年11月7日中午,李、周帶著幾名搬運工開著一輛廂式貨車找到栗。栗領著他們來到病房樓的地下室門口,用螺絲刀將地下室檔案庫的門鎖撬開,裝走一部分檔案。因栗與保安認識,裝滿檔案的貨車輕易出了醫院大門,這些檔案被拉到一個廢品收購站銷贓。隨后,栗采用同樣的方式,分三次盜賣病歷及財務檔案共計11.19噸。現被盜檔案僅追回80余份,其余檔案被廢品收購站轉賣到造紙廠并已被銷毀。
胡思亂想
病歷檔案,學籍檔案,其重要性應當說是相同的。北京大學,某大學,職能和工作特點應當說也是相同的,但不同的地方卻有很多。
北大的學籍檔案,歷76年而無損,實屬不易。76年前是什么時候?2005年減掉76年,1929年。從1929年到現在,這中間經過了多少事: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共同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初,臨時大學又遷往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勝利后,北京大學才又返回故園,于1946年10月正式復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北京大學也與全國高校一樣,經歷了多次的院系調整,分分合合,更不要說歷次的運動和十年的“文革”。單說學校從北京遷到長沙,再遷到昆明,再從昆明遷回比京,這樣歷經戰亂,長途跋涉,學籍檔案竟能完好無損,能不讓人佩服嗎?這期間如有人嫌搬遷累贅,把學籍檔案當成廢紙賣掉;或是在搬遷過程中因被盜而散失;或是因雨淋受潮而喪失查考利用價值,等等,還真都情有可原。
北大對學籍檔案的保管就能這么用心,那北大別的方面還用懷疑嗎?北大就是北大,牛。
而某大學的病歷檔案是從1952年至2005年,只有53年。這53年都是和平建設時期,該大學又從未長途搬遷過,最后卻被一個內部職工當廢紙賤賣,實不可恕。
某大學對病歷檔案的保管就這么不用心,那還能指望它在別的方面用心嗎?某大學就是某大學,熊。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