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指“較為專門、有系統的學問”。檔案學學術泛指有關檔案學的一切方面,如檔案學思想、理論、觀點、學派、方法以及檔案學學風等?!芭u”一詞,一是指“指出優點和缺點,評論好壞”;二是“專指對缺點和錯誤提出意見。”檔案學學術批評是批對一切檔案學現象進行評論,指出其優點和缺點,并對其缺點和錯誤提出意見。檔案學學術批評并非“只是對學術研究中的特定情況和成果中的不足或錯誤進行匡”正而是對檔案學理論、思想、方法、技術以及學風等進行全面的評介,進而繁榮檔案學學術創作和理論研究。
檔案學發展到今天,逐漸進入反思性的研究狀態,也正是需要理論批評的時候。但目前檔案學的學術批評還不夠活躍,批評和爭鳴文章還相對偏少,所以有人提出“檔案學術評論的理論研究亟待加強”。檔案學學術批評狀況到底如何,主要還存在哪些問題,應怎樣建立起檔案學學術批評規范,促進檔案學學術批評工作的開展,本人試圖從檔案學書評和爭鳴這一側面,對這些問題做初步考察、分析和探討。
1 對檔案學書評和爭鳴的文獻分析
書評和爭鳴是學術批評的重要方面和主要形式,是評者對學術著作或文章所作的科學評價,其目的在于檢驗學術創作中的真理成分,揭示理論認識的謬誤之處,推動人們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本文考察對象為《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列出的全部檔案學核心期刊在2000-2005年間發表的檔案學書評和爭鳴文章(參見表1)。在閱讀了這些文章后,筆者根據其內容,將書評性的文章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介紹性書評。主要目的是向讀者介紹檔案學圖書信息,一般是將所評著作的主要內容分為幾個方面或歸納為幾個問題,簡要介紹作者的觀點,同時大量描述該書的優點、特色及出版意義。這類書評主要是提供出版信息,讀者可從中了解該書的內容梗概和主要觀點,因此也可稱之為廣告性書評或書訊。如《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檔案學專業五門課程應試必讀》(載《檔案學通訊》2000年第2期);米開富,薛蓉的《奉獻給檔案保護技術的碩果——<檔案圖書害蟲電子圖冊>簡介》(載《四川檔案》2004年第1期);霍振禮的《老有所為的巨作——<當代中國檔案學文庫>讀后》(載《蘭臺世界》2000年第7期)等。
述評性書評。目前檔案學書評的主要形式。以概述作品內容為主,采取夾敘夾議的方法,對作者的某些觀點作些點評或揭示其失當之處,或說明其理論意義與實際價值,或指出其進一步研究方向,與介紹性書評相比,這類書評除了提供圖書信息外,還引導讀者在閱讀中得到啟迪,具有導讀性。如潘連根的《新角度 新研究——讀<文件運動規律研究>》(載《檔案與建設》2000年第6期)、黃子林的《揭示中國檔案事業發展脈絡的成功之作——評劉國能同志近著<體系論>》(載《中國檔案》2003年第5期)等。
評論性書評。這類書評的根本價值在于不依傍圖書而存在,不以內容介紹為目的,而是以科學的觀點,有見地地對圖書進行剖析評論,分析書的優劣對錯,評議其思想性、科學性與創造性。該類書評不停留在著作原有的水平上,而是有評論者的新觀點、新發現、新角度、新開拓,有書評者自身的信息儲存以求再創造,客觀上對學術研究有促進作用。如張麗,黃存勛的《現代信息技術與檔案管理先進理念的貼切契合——讀傅榮校著<檔案管理現代化——檔案管理中技術革命進程的動態審視>札記》(載《浙江檔案》2005年第3期);蔣衛榮的《創新檔案學發展的源泉——讀覃兆劌<中國檔案事業的傳統與現代化>》(載《檔案與建設》2004年第5期)等。
通過對這些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檔案學學術批評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1 對檔案學術批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首先,從下表可以看出,我國檔案學核心期刊在2000-2005年間發表的書評和爭鳴類文章共123篇,檔案學術批評文章太少,與檔案學理論研究發展不相適應。其次,從這些期刊的欄目設置來看,《檔案學研究》、《檔案管理》不定期地設有“書評”、“爭鳴”欄目,《檔案與建設》設有“百家言”欄目,《北京檔案》設有“每周一辯”欄目,除此之外,其他期刊均沒有設置固定的學術批評專欄,使檔案學術批評還處于離散狀態,缺乏系統性,未能在交流中發展、在爭鳴中提高。再次,從爭鳴文章的結果來看,持續性不強,沒有形成學術批評的理論氛圍,使學術批評對學術建構的促動作用大打折扣。
1.2 檔案學術批評質量不高,批評理論研究有待加強。學術書評是討論學術的一種方式,是學人之間對話的一種便捷手段。它應不同于一般書評,而又高于一般性的文化書評。一篇學術書評不僅應該準確地傳達被評對象的信息,而且應能提供評論者本人的見解。據下表可知,在所查閱的33篇書評文獻中,述評性書評占了多數,占到66.7%,而評論性書評卻寥寥無幾,只占約15.1%,總體來看,述評性書評雖然有評者的分析評價,但多數評價都是贊頌性的,而少有有分析、有深度、高水平的評論文章。
1.3 缺乏嚴謹的學術批評態度和健康的學術批評風氣。要寫好書評,首先要認真閱讀所評之書,了解書中的精華和學術上的創新,理論上的缺陷和偏頗,以及進一步研究的途徑和方向等。其次,要廣泛閱讀與所評對象論題相關的有關著作和文獻,與其比較,才會了解所論問題的歷史發展,作出中肯的批評和恰當的評價,從查閱的檔案學書評文獻來看,很多評者是“為評而評”,少有評論者的新觀點、新發現、新角度、新開拓??茖W的評價態度和方法,實質上是個學風問題。在我國檔案學學術批評文章中,好的書評不多,說明業界學風不正,學術批評未能很好的發展起來。通讀這些書評文獻,可以發現文章中不乏“重要的理論創新”、“跨世紀的佳作”、“成功之作”等詞語,而少有批評和質疑之詞。可以說,我國檔案學理論之所以缺乏大膽創新之作,形不成具有自己獨特理論體系的學術流派,與目前行業學術批評的狀況和水平有一定的關系。
1.4 尚未形成穩定的學術批評隊伍。盡管筆者還未對檔案學學術批評做過全面系統的統計分析,但從筆者考察的上述書評和爭鳴文章來看,6年間發表3篇學術評論文章的作者沒有一人,98%以上的作者6年間只發表一篇學術評論文章。這說明檔案學術評論的基本隊伍還遠沒有形成。而評論者自身表現出的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素質和理論思維能力比較低的狀況,也導致評者不能綜合、全面、系統地認識和把握評論對象。
2 對我國檔案學學術批評的思考
“學術批評,是學術的生命。沒有學術批評則無學術可言;學術批評不繁榮,學術也不會自己繁榮起來。”科學批評是科學進步和知識增長的巨大動力。從一定意義上說,任何科學進步和理論發展的過程,都是科學批評和理論批判的過程。因此,科學批評是檔案學研究活動的正常內容,對于檔案學的發展和進步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上海奉賢區檔案館嚴永官認為,檔案學術評論具有“深入宣傳檔案學理論成果、拾遺補缺檔案學理論、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和提高檔案學術研究成果水平的作用”。但從我國檔案學書評和爭鳴文章看,其上述作用的發揮還是相當有限的。為此,認真從事和對待檔案學學術批評、客觀地評論檔案學學術研究成果就需要有一個科學的態度、準則和規范。
2.1 檔案學學術批評的基本思想
學術批評指向的是學術理論、思想、方法、技術或學風,并具有或含蓄或強烈的批判性特征——這是學術批評區別于一般學術交流的基本特征。學術批評的基本模式表現為批評主體(批評者與被批評者)之間就某一理論學說、學術思想或學術方法而展開的互動的質疑——答辯行為(在所考察的檔案學書評和爭鳴文章來看,明顯缺乏互動的質疑——答辯行為,質疑有,而答辯無)。學術批評的基本思想是:在真理面前任何科學理論都是試探性的、猜測的、暫時的,“都是一種真理的近似”。其核心是本著獲得真理的意向,運用創造性假設對理論學說、學術思想或學術方法進行重新審視、梳理和檢驗,辨析其合理成分,識別其不合理成分或謬誤,并進一步提出建設性的修正意見或對經驗現象作出新的解釋,從而推進科學理論的逼真度和解釋力。因此,檔案學學術批評是檔案學發展與創新的邏輯步驟,是檔案學學術研究的起點和必須環節,是檔案學學術研究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意味著檔案學學術批評應是一個中性概念,是尋求真理的一種方法過程,它指向的是學術思想而非人身,學術批評雙方是平等的主體關系。
2.2 檔案學學術批評的基本原則
任何科學理論的確立都是試探性的、猜測的、暫時的“一種真理的近似”,其確立都有復雜性和歷史性。這決定了對檔案學理論批評應堅持以下原則:可接受性與容忍性的統一、歷史性與邏輯性的統一、科學性與實用性的統一、批判性與建設性的統一。
可接受性與容忍性的統一??山邮苄灾傅氖菣n案學理論應大體滿足真實、有效、完美的要求,即作為科學的檔案學理論必須能夠為實踐所證實,能解釋檔案工作中已經出現的事實和預見新的事實,比舊有的理論更加精致完美,不能在某一方面有嚴重的缺陷。同時,還要堅持容忍性的原則,對新理論不能一經提出就要求它十全十美,要給它時間讓它發展完善,不可簡單地給予否定。有時候,一個新理論所提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可能與人們的常識相沖突,它對問題的解釋也不為人們所接受,它所提出的預見暫時也看不到,我們不能因此而對它草率地加以否定。
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歷史性是指把檔案學術批評的對象放到一定的歷史背景中去進行分析和評價,即考察和評價一種檔案學現象或一個檔案學事物的價值、得失時,一定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把它放到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去全面分析、判斷其歷史地位以及對未來檔案學發展的作用。邏輯性是指在理論提出時,研究者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創造合適的概念、解釋經驗事實上,而后才會顧及概念之間的和諧和相互支持,致使新理論缺乏解釋能力和預見能力。我們不能簡單地否定這些概念和經驗概括,即使是錯誤的理論也會有某些真理成分。失敗的經驗是通向成功的橋梁,新的理論總是在對舊理論的批評和借鑒中產生的。因此,在評價已有理論時不能采取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
科學性與實用性的統一。科學和實用是檔案學研究的兩個緯度。科學性是指批評檔案學理論時要看批評對象有無學術價值,學術見解有無創新,學術論證是否科學,以及對檔案學理論的深化和完善有無推動作用。實用性是指在進行學術批評時要注重考察批評對象對檔案工作實踐的指導作用,如對基礎理論要考察其對現實檔案工作的潛在指導作用;對于應用理論和技術,則要分析、述評其指導檔案工作實踐的深度、廣度以及應用的可行性和效益等。
批判性與建設性的統一。批判性是檔案學學術批評最突出的特點,檔案學學術批評不僅要對批評對象——學術理論、思想、方法、技術或學風進行分析、判斷、理解和闡釋,而且要指出優劣所在,評論“好與壞”、“優與劣”才是對批評的全面理解。建設性是開展檔案學學術批評的基本目的。真正的學術批評是建設性的,是為了推動檔案學健康發展、激發新觀點、建立新理論的得力手段。
2.3 檔案學學術批評的基本規范
欲真正發揮檔案學學術批評的作用,確保檔案學學術健康發展,從而推動檔案學繁榮和發展,必須遵循一套基本的學術批評規范。一是對話雙方或各方是平等的。這一點保證了批評主體具有平等的發言權和機會。二是對話雙方或各方對批評與被批評文本或話語的透徹理解。它保證了對批評對象及其具體內容的準確界定與描述。三是對話雙方本著誠懇的吸納與互補而非有意無意地壓制或排斥的意向。它保證了學術批評主體在學術批評過程中采取正確的態度和行為。四是對話雙方或各方共同使用一種可理解的思維框架和規范的話語系統。這一點保證了學術批評中的邏輯一致性并使學術批評成果可以成為一種可積累的知識。以上幾點構成了一個相互聯系的規范體系。偏離其一,就會使檔案學學術批評不可能達到有效交流和對話的目的。相反,卻可使檔案學學術批評遭到扭曲甚至踐踏,使之成為無端人身攻擊或發泄私憤的工具。
檔案學學術研究的繁榮,呼喚學術批評的繁榮。學術批評是學術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和學術盛則俱盛,衰則俱衰。學術批評的進步,正是學術發展的標志;學術批評是學者們在真理面前進行的理性對話,批評的結果,學者之間沒有輸贏,真理才是唯一的勝利者;提倡學術批評,對學術批評本身進行反思,是學術發展一個必要的方面。沒有健全的學術批評觀,將很難出現正常的學術批評,即使出現了,也難以保證健康發展下去。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文學院檔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