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回顧2005,每一個人都或平淡或深刻地感受到某些變化。
展望2006,我們需要去開創一個怎樣的新局面?
關山越(中國人生科學學會秘書長)
我認為,“小康社會”這個概念的形成、理想和目標以及與之相伴的實踐中,有一條貫穿古今的主線,那就是“以人為本”。
以新成就、新變化為主體構成的2005年,邁向全面小康的步伐不斷加快,更趨穩健。如惠農政策的落實、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生態環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使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獲得了足夠的實感?!靶】怠笔且粋€生命個體的終極追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最高政治理想。建設全面小康,構建和諧社會,這種價值取向源于人本民心、行于民意民為、成于持之以恒的持續努力。
楊永紅(西南政法大學經貿法學院教師)
從歐洲回國之后發現,過去的朋友都搬進了寬敞的新房,各種家用電器應有盡有。這說明,中國正在走入小康社會,至少是我周遭的朋友們正在跨入或已經達到小康水平。
但是,小康社會遠非如此簡單。在我眼中,小康社會的社會保障機制更重要,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報紙上天天刊登社會救助的文章——白血病患者需要你的贊助,痛癥患者急需你的資助,換腎手術求你獻出愛心,高考之后,又有大量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無法交付高昂學費請求社會的好心人捐助……很明顯,我們的醫療保險制度和教育制度沒有提供足夠的保障讓老百姓治病、上學,這是2006年急需解決的問題。
于景瓏(北京昊業怡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5年出現一些環境污染事件,比如哈爾濱水污染等事件影響很大。雖然目前我們環保方面的投入已經不少,但效果著實令人擔憂,希望國家對環境和生態系統的投入能取得更大大的實效。
中國發展離不開全民素質的提高,2006年希望不要再出現同仁醫院“見死不救”的事情。這樣的事情跟文明發展是不一致的。
新加坡是我們學習的一個窗口,國人應該加強對國外這方面先進經驗的宣傳和報道。
成路(延安文學雜志社編輯部主任)
2005年國家取消了農業稅,這一方面減輕了農民負擔,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收入。但是教育的產業化,使學費增加,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農民負擔,這是我們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明年農民能得到更多的、更系統的惠農政策,并使之落到實處。
現在全國很多城市大街上都貼滿辦假證的小廣告,這種城市“牛皮癬”一直存在多年了,卻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廣告雖然小,但這是牽扯到全民素質提高的一件事情。希望在2006年,這種影響城市形象的現象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