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二人辯陰陽孰強, 難分勝負,求諸老子。老子不答,問:“吾牙在否?”道已無,再問:“舌在否?”日還在。老子笑,再無言。
老子智慧博大精深,《道德經》區區5000言,評透宇宙萬物,道徹事理玄機。我愛此書, 尤其愛水,看到了老子所提倡的柔、下、靜、弱,悟到了易被人所忽視的力量、智慧和不平凡。世人樂于逐大求強,逞干戈尚爭斗, 卻忘了老子的忠告: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首先應向大地學習,取柔之道。《周易》也說: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可惜,世人多重前者而忘了后者。
柔者,善之所,力之源,把握其中的智慧,受益無窮。如老子所言: 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牙去舌存,女比男壽,謙受益滿招損, 無數事例表明, 柔則和順, 柔則壯大, 柔則長久。有位飽經“運動”的老人, 晚年痛定思痛,執意舍官去財,伴青山綠水,不為人知,活得平靜自然,以此為最大幸福。一位史學家曾說:那些歷史上缺乏轟轟烈烈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國家的人民是幸運的。是啊,少了刀光劍影, 多了和平安寧, 柔于百姓,莫大之福。
柔于修身,同樣有益。不少人,天資聰穎,自幼立下雄心壯志,管仲樂毅不在話下,諸葛周郎難配其才,逢事咄咄逼人,自以為如何如何,現實中拼爭苦斗,卻常因清高而自誤,寅吃卯糧,到頭來毀志傷身,自嘆命比紙薄,不到50垂垂老矣。也有人,雖天資平平,DNA及裙帶皆無所依,曾被嘲笑為愚公或烏龜之輩,可樂天好學,謙虛謹慎,敬業樂群,日積月累,終成大器,且因根深葉茂,古稀之年依然青春煥發,碩果累累。荀子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強與弱,一朝易位,柔之力,令人嘆服!
以柔處世,不計小事小非,親和友善,豁達開朗,人樂與交,遂游刃有余; 以剛處世,終日爭強斗狠,每每劍拔弩張,人躲之惟恐不及,遂凡事梗阻。車輪圓而行神速, 易以方輪如何?剛與柔,孰更可取?
以柔養生健身,如悠悠太極,心靜神安,陰陽平衡,百病難侵。似招非招,似有若無,動則如行云流水,不經意間四兩撥千斤,克敵制勝于無形。一招一勢,盡顯柔的智慧。太極與拳擊,相比如何?
以柔治家,孝親愛幼,上和下睦,則家和萬事興。古代《三字經》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而現代人,多淡忘了古人的教誨。若多一分理解和包容,多一分愛和奉獻,世間將免去多少是非恩怨,添多少幸福安寧!
以柔不僅可安身,更可圖強。歐陽修筆下的賣油翁笑日:我亦無他,惟手熟耳。此等人物,隱于蕓蕓眾生,藏身市井荒野,真人不露相,可誰敢小視?看此柔弱水珠,久滴可穿頑石;憑那細細繩索,常鋸竟斷巨木[把簡單事做到極致,登峰造極,就是不簡單。柔之妙,在于從無形處積累,化平凡為神奇。但此等耐心,幾人具備?
秦始皇逐客卿,李斯勸諫:泰山不擇細壤,故能成起大;江海不拒小流,故能就其深。秦留客,終得天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納”和“無欲”,不正是柔的智慧么?舍只磚片瓦,安成廣廈千萬間?無忠勇小卒,何來雄武百萬兵?有柔的胸懷, 自有謙虛的氣度,梁山好漢聚水泊,眾人拾柴火焰高,大業豈能不成?
柔雖慢,似無為,但變在靜中,以近致遠,故無為而無不為。君莫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休嫌天涯海角遠,但肯搖鞭有到時!
以柔治國,勤政愛民,輕徭薄賦,休養生息,聽言納諫,則政通人和, 國泰民安,天下富足。以驕治國,揮霍無度, 窮兵黷武,無不使民生凋敝,生靈涂炭,百姓斬木揭竿。漢之“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唐之“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清之“康乾盛世”等, 皆出于開明皇帝的柔之道。可惜因缺乏有效的社會制度作保證,常人亡政息,曲終人散,令人惋惜!
柔則和,和則諧,諧則無憂,無憂則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