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擊鼓傳花接近終局
為了等待“中國自己的3G標準”——TD-SCDMA——技術成熟,中國3G牌照的發放已經一延再延;現在,這場漫長的博弈正在逼近揭牌時刻。
2006年6月,是業內預期比較集中的3G發牌的“可能期限”。對于中國兩大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大固話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而言,現在的焦點已不是誰能夠獲得3G牌照,而是他們最終將獲得什么樣的牌照的問題。
為了“逃跑”的賽跑
一個最大的懸念是:誰來接過TD-SCDMA這個“燙手山芋”?
進入3月,在信息產業部(下稱信產部)多位高官“親自督戰”下,“中國標準”TD-SCDMA全面商用已呈箭在弦上之勢。
2月28日,信產部副部長婁勤儉在一年一度的中國電信業發展與政策通報會上,再度要求運營商做好發展3G的準備。與會的信產部另外幾位主管官員也相繼表示,2006年將加快3G許可證的發放工作,加快制定有關發展3G的技術、業務、資費、監管、頻率指配等政策。
來自國際著名投資銀行高盛的消息則稱,信產部已指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網通分別選擇一個城市,開始TD-SCDMA試驗商用網測試。
據悉,信產部要求三家運營商各建一個大約100個節點、覆蓋3000人的商用試驗網;建網工作需在2006年3月底前完成,測試在6月底完成。此前,另外兩個3G標準“歐版”WCDMA和“美版”CDMA2000已經完成了商用網測試。
與此同時,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們在另一端展開了一場建網的賽跑。來自電信業內的消息顯示,幾乎所有的運營商都在大力擴建WCDMA的測試網,其目的便是希望通過企業行為造成“既成事實”,迫使信產部給自己發放WCDMA而不是TD-SCDMA的牌照。
“這方面,中國電信的小靈通就是一個先例。事實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以及中國網通在幾個贏利大省的WCDMA試驗網,都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一位參與3G測試的中國電信技術人員稱。
《北京娛樂信報》的一位記者曾手持一臺支持WCDMA網絡標準制式的手機,沿北京市二環主路對3G信號進行測試,竟然全線都可以收到信號。
中國電信一位內部人士也向《財經》透露,目前在江蘇等幾個省份,WCDMA試驗網甚至已經布到了二級城市。
這位人士同時表示:“雖然我們的試驗網也已有了相當規模,但中國移動比我們做得更快。在我們剛剛開始測試自己的WCDMA試驗網時,在南京市內開著車用3G測試設備一收,全是中國移動的信號。”
對運營商而言,這場為了“逃跑”展開的擴建運動并不需要支付太高的成本。據了解,運營商建設3G網絡的成本主要分為兩塊,一塊是基站和基站服務器,另一塊是傳輸網絡。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和中國移動在各省的傳輸網絡都已經相當完備,技術也相當先進,基本上可以滿足3G的要求;而在建試驗網階段,基站和基站服務器都由各大設備廠商免費提供。有的電信設備商為了將來能拿到訂單,甚至還給運營商的測試人員支付費用。
廠商為了確保市場份額,也不惜成本,同時向移動和電信兩家提供設備;這樣,將來不管哪家獲得WCDMA的牌照,一次采購就足以覆蓋目前的全部投入。
這些“偷步”行為很快遭到了信產部的強令叫停。率先籌建WCDMA網的中國移動遭到信產部的特別點名批評,并要求其停止新建WCDMA的試驗網。信產部還通過內部發文,批評運營商的WCDMA網建設已超過試驗網的范圍,要求各運營商立即停建。
廣東移動的有關人士接受《財經》采訪時稱,信產部通知下發后,“測試人員就都撤回來了”。江蘇電信的一位工作人員則坦承,至少在江蘇當地,無論中國電信還是中國移動都沒有停,“因為這個網不像固定電話要拉電線桿子,建網是很隱蔽的行為。”
“中國標準”的爭議
運營商們的行為從商業上來看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一邊是在歐洲已經發展成熟且運營數年的WCDMA技術,另一邊則是尚未完成商用測試、終端產品匱乏的TD-SCDMA。
事實上,盡管信產部表示了明確的支持態度,但自誕生以來就圍繞著TD標準而展開的各種爭論,始終未曾平息。
爭議的焦點之一是專利問題。大唐電信在TD-SCDMA技術中共擁有7.3%的專利,并對外宣稱“TD-SCDMA核心專利在大唐”。但這7.3%究竟意味著什么?大唐電信的自有知識產權體現在哪些技術上?一旦TD大規模商用之后,這7.3%的核心專利會給它帶來多大的收益?剩余的92.7%的專利屬于誰?未來大規模商用后,產業上下游企業將為這些專利付出多大代價?
這些問題始終未有定論。
CDMA的英文全稱為“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意為碼分多址;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碼型來確保信號傳輸質量的技術。而TD-SCDMA則是在以碼型區分信號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以時間分隔”的技術。TD-SCDMA的英文全稱是“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DMA”,意思是“同時按時間分隔”的CDMA技術。
由于中國人口眾多,因此在中國采用TD-SCDMA技術,理論上可以在“碼分”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時分”,以充分利用頻段資源。
據業內人士介紹,TD-SCDMA的技術實際分為兩塊,一部分是TD技術,另一部分是CDMA技術;前者的核心技術專利權屬于大唐,后者的核心專利則屬于高通。7.3%只是大唐電信在TD-SCDMA中擁有的專利數比例,而電信業中的專利價值并不以數量為衡量標準。
“3G標準中有很多垃圾專利,誰都用不到,一點價值都沒有,但高通的CDMA專利這塊卻是誰也繞不開的——不管你是WCDMA、CDMA2000,還是TD-SCDMA。當然,如果要做TD-SCDMA,大唐的TD技術也是繞不開的。”這位資深人士稱。
爭議的焦點之二,是關于TD-SCDMA是否具備了大規模的商用可能。在這一問題上,最有發言權也最有影響力的,當屬各大運營商與設備制造商。
據國內3G設備主要制造商之一華為公司新聞處主任傅軍稱,華為在三個國際標準上一直都有很大的投入。其中,在TD方面,去年3月,華為和西門子共同投資的鼎橋通信在北京正式啟動,從事TD-SCDMA技術及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華為在這方面的投入共計5000萬美元。
但實際上,華為主要“押寶”的對象仍是WCDMA。華為無線產品線副總裁余承東此前表示,在3G主流標準WCDMA上,華為從1995年啟動關鍵技術研究,1998年開始進行商用系統研發,累計投入資金超過50億元,投入研發人員3500多人;僅2004年就投入研發費用近10億元,占公司研發總投入的三成以上。
華為的情況只是一個縮影。包括中興通訊、西門子等在內的國內外電信設備商,幾乎都將主要的技術和財力投在了WCDMA技術之上,而對TD-SCDMA的投入規模則要小得多。真正全力以赴投資TD-SCDMA的設備商,僅大唐電信一家。
此外,在未來3G競爭中將發揮關鍵作用的終端產品,始終是TD-SCDMA產業鏈中的“短板”。根據TD-SCDMA產業聯盟今年2月中旬公布的3G第二輪外場測試結果,“在終端方面,僅有兩款完全合格”。
據悉,在3月舉行的最后一輪測試中,參與上海中興網絡測試的終端廠商以夏新、波導、聯想等國產手機廠商為主,也有LG、三星等部分韓國廠商。目前大部分廠家只能提供一款手機型號進行測試。而早在2004年底,WCDMA手機的全球出貨量已超過1600萬部,2005年更攀升到4500萬部以上,型號達到200款左右。
牌照迷局
然而,中國政府力推TD-SCDMA的決心已定,在中國的四家電信運營商中,遲早必須有人接TD-SCDMA的盤。
目前,除了中國聯通已經擁有GSM和CDMA兩張網絡,幾乎將“鐵定”采用CDMA2000,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誰會獲得WCDMA牌照、誰會獲得TD-SCDMA牌照,是單獨組網還是混合組網,都仍屬待定之局。
根據此前業界普遍的猜測,由于網通目前贏利能力最弱,單獨以TD-SCDMA組網的可能性并不大;信產部副部長奚國華也曾表示,國家“會選擇一家有實力的運營商”來承載TD-SCDMA,因此,選擇實際上將主要在國內最大的固話運營商中國電信和最大的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之間產生。
由于中國電信與中國移動均對單獨以TD組網的安排抱有抵觸情緒,因此,各種“拼盤方案”開始盛傳于業界。
方案之一,是由中國電信與網通混合組網,中國電信在南方“主場”開展WCDMA業務,在北方則采用TD標準;中國網通則在北方采用WCDMA標準,而在南方采用TD標準。這樣,中國電信和網通疊加起來,仍可以組成一個全國性的TD網絡。
方案之二,是由中國移動單獨承擔起混合組網的任務,在部分地區以TD標準與WCDMA混合組網。
提出這兩種方案的專家認為,由多家運營商混合組網,一方面可以減輕TD建網初期對于運營商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將‘中國標準’TD的成敗系于一家運營商之身,為TD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但是,TD標準的主要推動者大唐移動卻對這兩種方案持明確的反對意見。
大唐移動總裁唐如安明確表示,對于TD來說,關鍵是要發給運營商一個“干凈的牌照”,即“無論是一個運營商一張單一制式的牌照,還是幾個運營商拼成一張單一制式、全覆蓋的牌照,最關鍵的是一個運營商只能拿到一個制式的牌照”。
此前,由于中國聯通手中同時掌握了GSM與CDMA兩張牌照,形成了“左手打右手”的內部競爭格局,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理順整體的發展思路。而在聯通內部,相對于G網來說,技術仍不成熟的C網的發展,也因而受到長期壓制。
大唐移動反對“混合組網”方案,正是出于這種考慮——一旦混合組網,技術相對成熟的WCDMA勢必得到優先發展,而TD在失去發展先機的同時,也許將永無出頭之日。
針對各大運營商的抵觸情緒,唐如安則表示,“運營商最大的股東是國家,運營商回報的應該是國家利益。”
相對以上兩種備受爭議的方案,投資銀行高盛與雷曼兄弟公司提出的預測,則同時照顧到了多方的情緒:中國電信單獨組建TD網,并以收購中國聯通的GSM網作為補償,而中國移動則獲得WCDMA牌照。
從中國移動高層講話和其財務顧問高盛發布的一系列報告看,中國移動幾乎沒有考慮WCDMA之外的其他可能性。
日前在西班牙巴塞隆拿舉行的3G研討會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建宙透露,中移動正在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作好準備,計劃使用更高速的HSPDA技術,以提供3G服務。所謂HSPDA技術,即是WCDMA升級版。
據中國電信內部人士透露,與中國移動全力爭取WCDMA牌照不同,中國電信的“底線”則相對“靈活”。
“固話這一塊的收益近年來下降得很快,必須爭取到發展新業務的機會,而最關鍵的就是一張移動運營的牌照;至于這張牌照是什么內容,則是下一步要考慮的問題。”
在2月28日的中國電信業發展與政策通報會上,中國電信副總經理李平表示,雖然目前固話運營商用戶仍在增長,但話務量在下降;而且,固網語音業務收入負增長加劇,尤其是固定電話本地通話量和通話費收入已轉為跌勢,用戶增長主要來自小靈通業務。
中國網通副總經理裴愛華也表示,2005年中國網通的業績增長只有4%。
在會上,兩家固話運營商都聲稱要爭取新業務,“進行調整、轉型”。中國電信副總經理李平表示,未來將大力爭取和發展的戰略業務增長點,包括了移動通信和IPTV等。
“雖然我們也很希望得到WCDMA的牌照,但目前的頭等大事是爭取成為‘全業務’運營商。”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電信人士表示,“只要得到了移動運營牌照,就可以把許多我們特有的增值服務(包括寬帶和IPTV)與移動電話(手機加小靈通)打包,利用打包服務的優惠資費,提高用戶對于電信服務的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