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作業是學生積累知識,應用知識的一種練習手段,評價是向學生反饋學習情況的一種形式,以達到促進學生掌握當天的知識。在數學課程新理念指導下,如何對作業評價進行改革,讓學生在作業評價中獲得成功的喜悅,以提高學習的興趣,是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等級+等級”評價相結合,誘發學生反思意識
“等級+等級”式作業評價,即對學生每次作業水平與學習行為進行綜合評價。前一個“等級”是對學生作業水平的評價,后一等級是對學生作業行為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簡潔,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與態度,促進他們自覺地形成反思意識。例如,在一次作業批改中,我發現一位作業向來工工整整的女學生,這次作業卻做得零亂和潦草,而且錯誤不少。針對這種情況我沒有輕易否定這次作業,而且是在作業旁寫上“優+良”。看到批改后的作業本,該生告訴我,當時她爸爸媽媽吵架,她很難受,作業也就不認真了。知道原因后,我表揚了她刻苦學習的精神,并給其改正后的作業評了較高的等級:“優”字加上代表基礎牢固的“小紅花”,“良”字加上代表勇士的“綠星”。這樣的作業評價,幫助學生認識了自我,建立了學習信心,促進了形成評價與反思意識,自覺地調整了學習心態,有利于發揮學習積極性。
二、“定量評價+定性評價”相結合,明確學習方向
定量評價是目前數學教師常用的評價方法。定量評價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級制。例如,計算10道題,做對10道得100分,做對9道得90分,評價明顯、實在。定性評價可采用等級加評語的方式進行。在用評語的評價中應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注意客觀、公正地描述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哪些進步、具有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并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使評價結果有利于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例如,試題做對但字跡潦草的作業,寫上如下的評語:優,如果字跡寫得清清楚楚,你就可以得到一顆紅星了,希望你繼續努力,相信你一定能得紅星。這樣的評價,促使該生以后的作業,解題正確,書寫整潔,學習態度端正。
三、“等級+簡語”評價,加強情感交流
“等級+簡語”式作業評價是描述學生作業水平,并和他們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好的方式。這種評價具有很強的激勵性、導向性,使學生及時了解學習數學過程中的進步與不足,不斷明確努力方向,提高學習的自信心。例如,有一位學生計算36×199+36時,過程為:36×199+36=7164+36=7200,我給她評了“優+( ),”并眉批道:“相信你有更好的方法,請再想一想!”學生補了一道算法:36×199+36=(36×200-36)+36=7200,我為她提高了評價“優+很好”,又批改道:“相信你還能創造驚奇。”并在題目中36下邊畫了紅線,以作暗示。果然,學生又補了一種算法:36×199+36=36×(199+1)=36×200=7200。我又為她提高了評價“優+好樣的”,并獎給她一顆創造之星。這樣的評價,大大地拉近了師生距離,促進了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溝通與交流。
四、“等級+評語”評價,促進全面發展
一個成績優秀向來作業水平較高的學生,有時作業卻做得不好。我思考:是特殊情況造成的,還是退步了?于是采用督促式評語:“這是你的作業嗎?你的作業水平不會是這樣的,你是會正視自己的不足,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質!”對于表現進步的作業,我則采用夸獎式評語:“你的書寫真工整,老師真為你感到高興,本次作業優秀。”對于學習有障礙的學生的作業,我采用誘導式評語:“別氣餒,再仔細地看看書,解這種題對你來說,沒問題!”有些學生解題過程很特別很簡略,但結果是正確的,我則采用當面了解、協商批改的方法。如解答501-(11+8)×25時,有一位學生這樣做:501-(11+8)×25=25+1=26。我對這種解法有點疑惑,就對該生說:“老師覺得你的解法很獨特,也很欣賞,請說說你的解題思路好嗎?”學生說:“減數(11+8)×25是19個25,被減數501是20個25加上1,這樣得數便是25+1=26。”他這種有創造性的思想,代表著一種獨到的見解,有一定的代表性。我給予了肯定和鼓勵,并給了他一個滿意的評價。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龍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