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樂門 石 晶
摘要本文結合筆者多年輔導ERP實驗課程的經驗,從開設ERP實驗課程的必要性、所面臨的困難、應注意的問題和具體實施方案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ERP 實驗課程建設
ERP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利用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業所有資源信息,為企業提供決策、計劃、控制與經營業績評估的全方位和系統化的管理平臺。目前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浙江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大連大學等少數院校開設了ERP理論課程并開始籌建各自的ERP實驗中心。現筆者結合輔導ERP實驗課程的親身體驗,從開設ERP實驗課程的必要性、完成ERP實驗課程中的困難、指導ERP實驗課程應注意的問題和建設ERP實驗課程具體方案等方面介紹個人的見解,供大家參考。
1 開設ERP實驗課程的必要性
1.1 ERP迫切需要在高校開設ERP實驗課程
有統計顯示:在發達國家,ERP實施后庫存資金占用下降30%~50%,交貨延期減少80%,設備利用率提高12%,生產成本降低12%。但在國內,ERP的實施效果卻不盡人意,成功率非常低。學界和業界存在一個共同的觀點:ERP在中國水土不服。主要原因:企業對ERP的認識不夠充分、國內企業需要管理創新和業務重組、本土化的ERP產品有待完善、企業短缺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等。ERP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更多的高層次專業人才,而高等院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因此在高校開設ERP實驗課程是ERP在中國進一步發展的迫切需要。
1.2 開設ERP實驗課是解決學生就業困難的新思路之一
科學家預測,中小企業是世界企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因此,ERP在中小企業中的實施是ERP發展的重要機遇之一,高等院校的培養計劃也應把握這個機會。目前,學生就業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實際工作經驗。通過ERP實驗,學生可以最大限度模擬實際企業業務流程,在實驗過程中加深對ERP原理的理解,為今后的實際工作打好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工作經驗。
1.3 ERP實驗可作為專業的總結性課程,加深專業學習
ERP實驗是一種綜合性課程,要求必須有管理科學、計算機操作、數據庫技術、管理信息系統、ERP實務、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運籌學、財務管理、精益生產、敏捷制造等課程的基礎。因此,可以把ERP實驗作為經管類學生的專業總結性課程。
2 開設ERP實驗課的困難
2.1學生
2.1.1 完成ERP實驗的最大困難是不熟悉企業具體業務流程
ERP是一種管理軟件,它的數據流反映企業的業務流程,各個子模塊之間存在著嚴密的邏輯關系。由于學生不熟悉企業的業務流程,在實驗過程中就會經常遇到流程不能通過的現象,嚴重影響著實驗效果和學生實驗興趣。所以在輔導學生ERP實驗時一定要解釋清楚企業流程的上下邏輯關系。
2.1.2 ERP試驗的思維障礙是多數學生習慣于驗證性的實驗
現在很多學生作實驗的目的是“驗證理論,培養實驗技能”;但是ERP實驗并不是驗證性實驗,而是一種應用性的實驗,目的是“利用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ERP實驗應屬于“有指導的學生個人實踐”,應該是一種創新教育、個性化教育。學生可根據自己所具備的常識和理論知識解決不同側重點、不同復雜度的問題,例如:熟悉銷售子模塊的同學可以扮演銷售員的角色,學過《會計學》的同學可以完成財務會計任務。ERP軟件一般都比較龐大,涉及的面很大,學生在實驗角色的選擇上有一定的主動性,而且多個專業的學生可以配合完成同一個ERP實驗,這樣既發揮了不同學生的專業優勢,又可模擬ERP的多個子模塊。我們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多數學生,包括部分老師,很容易用驗證性實驗的思維套路對待ERP的應用性實驗,這是應該避免的。
2.2教師
在學生ERP實驗中,教師扮演ERP軟件、ERP原理、企業業務流程、學生之間的橋梁角色,因此教師必須融會貫通上述操作、知識、業務和背景。但是很多教師是從校門到校門,沒有工作經驗,要講好ERP系統,實屬困難。加之他們工作量大,進修機會少,又缺少必要的具體ERP系統的第一手資料,因此他們只能將自己的感性認識傳授給學生,從而很容易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
2.3教材
雖然有關ERP的專著很多,但是適合教學的,尤其是能直接作為實驗指導書使用的書幾乎沒有。此外,很多課程的教材中都有ERP的介紹,但是都過于簡單。在ERP實驗中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論知識、熟悉某一個具體的ERP軟件,并把管理理論應用到具體的ERP軟件上,應該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實踐到理論的兩次跨越。上述兩次跨越都需要學習者的積極“創新”。我們在指導學生實驗中發現專著教材上講述的ERP知識與具體所使用的軟件有著很多的差別,如在名詞術語、細節流程、計算方法等方面。
2.4軟件
由于發達國家的政策、企業管理模式、業務處理模式和思維方式等方面與國內存在差別,國內中小企業都傾向于選用國產的ERP軟件。近年來,國產的ERP軟件舉不勝數,但是針對教學的ERP軟件幾乎沒有。因此尋找合適的ERP軟件非常困難。選擇適合的ERP軟件后,根據培養計劃,必需對其進行“二次開發”成教學版后才能在實驗室中使用。
3ERP實驗中應注意的方面
3.1 ERP基本概念的掌握
我們在指導實驗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對ERP的原理、MRP(材料需求規劃)、MRPII(制造資源規劃系統)、BOM(材料表)、庫存管理、材料主文件、負荷、JIT(及時供補)、虛擬件等重要概念理解不充分,導致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無從入手、思路不清晰、操作混亂等現象。對此類問題在輔導學生實驗時要注意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比喻講解。
3.2企業ERP培訓方案不易直接用于指導學生實驗
指導ERP實驗的一大困難是學生沒有實際工作經驗。每一個ERP公司都有自己的培訓師、實施人員及培訓方案。由于學生沒有工作經驗,加之這些培訓人員對學生的知識結構了解不多,企業培訓方案在高校學生實驗指導中很難使用。
3.3 ERP實驗應屬于“有指導的學生個人實踐”
筆者認為,ERP在國內行不通的原因之一是企業并不認為實施ERP是一種創新和二次開發。ERP實驗不是傳統、經典的實驗,而是體現現代管理理念的實驗;不是驗證性的實驗,而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應用性實驗;不是內容單一的實驗,而是綜合性強的實驗。因此ERP實驗必須是“有指導的學生個人實踐”,強調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關鍵。
3.4注意現實世界和虛擬實驗環境的區別
學生在實驗室中通過某一具體ERP軟件模擬企業運作過程,大大降低了實驗成本,提高了教學效果。但在虛擬環境下可能出現一些現實世界中極少碰到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時間先后順序上。例如完工時間比開工時間早、庫存缺貨狀態下開工導致軟件出錯等。
3.5培養計劃的調整
ERP實驗工作是個不斷積累經驗和完善的過程。為了順利進行ERP實驗,讓學生能夠正確掌握ERP理念和適應社會發展的最新需求,根據專業培養特色和培養目的,我們必須適當調整傳統培養計劃或修正個別課程的教學大綱。例如:在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等課程教學過程中增加ERP的內容或單獨開設ERP原理課程。
4 ERP實驗實施方案
4.1軟硬件基礎及實驗準備階段
4.1.1軟件的購買、二次開發、試運行
目前各種ERP軟件不少,但是專用于國產教學版的ERP軟件幾乎沒有。針對中小企業開發的ERP軟件很難在實驗室中直接使用。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ERP軟件成為當務之急。目前國產的ERP軟件中企業版用友、金碟、金盛都不錯,但要當作實驗軟件來使用還得作一定的調整,比如增加學生管理、成績管理等模塊。圖1為ERP實驗實施方案流程圖。
4.1.2基礎數據的準備
ERP運行的基礎是企業的數據,有人說ERP是“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十二分數據”,用意正在于此。要順利進行ERP實驗,讓學生能夠模擬操作企業各種業務,在ERP實驗之前必須配置基礎數據,如調整庫存、人員權限配置等。
4.1.3師資培訓
在教師培訓方面,可以外派人員去學習,也可以請有關ERP咨詢機構、軟件公司的ERP培訓人員或實施顧問來授課。筆者認為,較好的方法是請進來,而且是請ERP領域的咨詢機構。因為通過咨詢中間機構,可以了解更多的ERP行業動態:ERP的軟件開發、實施力量、售后服務的保證等。另外,通過請進來培訓,可以讓更多的老師接觸ERP最新知識;同時可以在自己的實驗環境中安裝、調試和試運行ERP軟件。

4.2實驗進行階段
4.2.1 ERP實驗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在ERP實驗中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講解ERP軟件的方方面面。ERP實驗過程是一個“創新”與“二次開發”的過程,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教師演示并講解ERP軟件的三大關鍵模塊(包括分銷、制造、財務),之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配合(15人一組,每人扮演若干個角色,每組都有自己的獨立數據庫)模擬實驗一個中小企業的方案。
4.2.2突發事件的及時處理
學生實驗中使用企業版ERP系統,難免出現異常情況。例如:網絡中斷、數據庫并發與恢復、訂單作廢或被別人生效等,導致整個實驗或部分同學的實驗很難進行下去。作為實驗指導教師必須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應付各種各樣異常事件的出現,解除學生實驗中的瓶頸和障礙,保證整個實驗的順利進行。
4.3考核總結階段
企業版ERP沒有考試管理模塊,所以在ERP軟件二次開發時可增加考試模塊管理,使系統具有自動打分的功能。根據考核結果,可對教學方案作適當的調整和對ERP軟件進行升級完善。因為ERP是一種強調團體協作的軟件,所以在設計考核模塊時應側重考慮小組配合效果,而不是過于強調個人表現。另外,將最終實驗結果反饋給學生也是ERP實驗的重要環節,不容忽視。
綜上所述,學生ERP實驗是以應用為目的的,綜合性強、協作性高的大型實驗課程,建設好ERP實驗課程是一個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輔導水平的過程。開設ERP課程的關鍵要素有四個,即學生的知識結構、指導老師、基礎數據和軟硬件設施。(本文獲“2005年全國青年教師計算機教育優秀論文評比”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