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建立節約型社會成為大家的熱門話題,“力行節約”與“厲行節約”頻頻出現在媒體中,比如:
(1)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倡導生產企業,在該標準正式實施之前的生產過程中就按照標準要求,減少不必要的包裝,力行節約,減少浪費。(《東南快報》2005年9月5日)
(2)要嚴格執行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的規定,狠剎單位、部門之間相互宴請等不正之風,嚴禁在各類場所參與任何形式的賭博活動。(《河南電力報》2005年9月19日)
那么究竟應該是“力行節約”還是“厲行節約”呢?查《漢語大詞典》,發現這兩個詞都有收錄,解釋如下:
“力行”:①猶言竭力而行。《書·泰誓中》:“今商王受力行無度,播棄犁老,昵比罪人。”孔傳:“行無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唐封演《封氏聞見記·陵壓》:“嚴安之、崔譚俱為赤尉,力行猛政。”②努力實踐。《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廖仲愷《〈孫中山先生文集〉序》:“讀先生之遺文者,能體化而力行焉,則此集之刻,為不虛矣。”
“厲行”:②嚴格實行。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我們要進行大規模的建設,但是我國還是一個很窮的國家,這是一個矛盾。全面地持久地厲行節約,就是解決這個矛盾的一個方法。”艾蕪《漫談科學和文學》:“還要從學術方面、文藝方面創造輿論,把遵守法制,厲行民主,保證民主集中制能夠真正地得以實現,當成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力行”“厲行”的基本含義都是“盡力去做”,但它們在感情色彩上有很大的不同。“力行”古已有之,它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實踐,是主體在沒有外部壓力的情況下,自發的實踐,是沒有客觀標準的。而“厲行”則出現較晚,它是一種由外而內的實踐,是有客觀標準的,它要求實踐的主體完全按照某種標準去執行,帶有強制的、命令的意味。總之,“力行”強調主觀自覺,“厲行”強調客觀要求。
所以,“力行節約”和“厲行節約”在字面意思上都是講得通的,但二詞的感情色彩不同,在使用時要根據內容的不同謹慎選擇。如果是說個人主觀自覺節約,則應選用“力行”,如果是將節約制度化、責任化,則“厲行”更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