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中存在這樣一種格式,即“再/最×不過”。例如:
(1)你能這樣做真是再/最好不過了。
(2)咱們家的閨女最/再漂亮不過了。
格式中的“再”和“最”可以互換而基本意義保持不變。那這種格式中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成分呢?
通過對大量語言事實的分析,我們發現能夠在“×”位置上出現的成分為形容詞和部分心理動詞。心理動詞主要有“害怕、后悔”等,例如:
(3)快別說了,后悔死了,真的是再后悔不過了,我這是做的什么事兒啊!
(4)——貞子從電視里爬出來的樣子還記得嗎?你當時害怕嗎?
——怕,再害怕不過了,嚇得我一個星期沒敢看電視。
形容詞也可以出現在“×”位置上,例如:
(5)——337教室安靜嗎?
——安靜,再安靜不過了。
(6)還是我買的花好看,再漂亮不過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詞都能夠出現在這個位置上。我們發現能夠充當×的絕大部分是正向形容詞,例如上述各例。負向形容詞也有,但數量很少,如:
(7)你打的這是什么菜啊,真難吃。再難吃不過了。
正向形容詞中本身表示極端意義的詞語不可以出現在“×”的位置上,如“昂貴”“赤貧”“赤裸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