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激發靈感,網絡催生新詞。2005年歲末,在電影《無極》的啟示下,胡戈制作了網絡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伴隨著陳凱歌導演的勃然大怒,無數“菜鳥”都知道了“惡搞”這一網絡行徑,新詞語“惡搞”也在流行中彰顯出旺盛的語言活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眼球,從網絡走向電視、走向報刊,迅速成為當前最具沖擊力的流行語。
通過考察發現,“惡搞”一詞源自日文“くそ”(糞),它經歷了“KUSO→庫索(酷索)→惡搞”這一演變過程。隨著應用環境的不同,它的具體含義也多有變化。
1.KUSO
KUSO是日語“くそ”(糞)的羅馬拼音,由詞義“糞”引申,KUSO具有“可惡、他媽的”之意,成為罵人的常用詞。它較早出現在網絡游戲和動漫中。比如《圣斗士星史》中主人公小強每次被打翻在地常會有氣無力地罵一聲“KUSO”,表情十分逗人。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巨大的日本電玩市場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設計并不完美甚至充滿BUG、毫無可玩性的游戲。這些游戲因其不可思議地蹩腳而讓人想要一探究竟。此后逐漸出現了專門尋找BUG的網站,甚至有人在模擬機器上制作更蹩腳且搞怪的同名或類似名稱的游戲來諷刺那些毫無可玩性的游戲。出于對小強在《圣斗士星史》中搞笑表情的喜愛,人們把這類游戲命名為“KUSO”。早期的《石器時代》《魔力寶貝》《深邃幻想》等就是這類游戲的代表。此時,KUSO一詞開始具有“搞笑、諷刺”和“惡作劇”的涵義。
2.庫索(酷索)
KUSO一詞由日本電玩界傳入港臺地區后,成為網絡常用詞語。主要用于指稱那些對動漫、游戲、照片甚至影視節目進行幽默式搞怪的行為。由于音譯的方式比較簡單,能盡快進入流通領域,因此KUSO在使用中有時被譯作“庫索(酷索)”。如:
(1)自由時報版面KUSO光碟現身。(臺北乘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聞公告》2005年11月7日)
(2)似乎大多數普通人都不希望像小胖子這樣被無辜地庫索……(鳳凰網2004年9月7日)
3.惡搞
大陸的外來詞以意譯為主。KUSO在新世紀前后進入內地時多被意譯為“惡搞”,所指代對象不僅有對游戲、照片的移植、拼湊和修改,還較多地表示人們用調侃、嘲諷或是游戲的心態對喜歡或不喜歡的作品進行解構的另類創作風格。在流行之初,“KUSO、庫索、惡搞”三個詞具有同等的地位,共同進入流通領域。如:
(3)這宣傳效果比斧頭幫還KUSO!(《新京報》2004年11月3日)
(4)照片貼上網,小心被庫索。(《e時代時報》2005年4月2日)
去年年底,《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讓新詞語“惡搞”彰顯出更加旺盛的語言活力,人們迅速接受“惡搞”一詞并開始大量使用。“惡搞”具有了超越“KUSO、庫索(酷索)”的地位,在新聞媒介中廣泛流行。如:
(5)什么都能惡搞,哪里都是江湖。(《新晨報》2006年1月25日)
(6)人人心里都有一部惡搞電影。(《瀟湘晨報》2006年2月24日)
根據“惡搞”行為的應用領域、行為方式及所造成的影響,我們可以暫時把它定義為:人們以調侃、幽默或諷刺的心態,運用游戲、Flash、電影短片等形式,對他們喜歡或不喜歡的事物(圖片、文字、影視作品等)進行的具有幽默、諷喻意味的顛覆性解構行為及其創作風格。在言語交際中“惡搞”常用作動詞、名詞和形容詞。
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促使新事物、新觀念不斷涌現。這必然要求詞匯做出適當而及時的反映。惡搞這一網絡行徑在產生之初,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并沒有一個適當的詞語來表達。字母詞KUSO及其音譯詞“庫索”不利于人們特別是文化層次較低的人群接受和使用,我們只能通過意譯的方式對它進一步地漢化,使它有效地融入漢語詞匯系統。“惡搞”一詞的廣泛流行顯然是其意譯優勢的充分體現。
選擇“惡搞”而不是“瞎搞、惡作劇”,同樣是考慮到了受眾的特點和詞語的應用環境。“瞎搞”這個詞能表達人們對惡搞行為的厭惡,卻無法體現這一行為自身蘊涵的“幽默、諷刺和顛覆性”特征,而且在某些應用環境下,“瞎搞”具有一種色情意味,顯然不符合惡搞這一行為的性質,惡搞雖然帶有違背甚至扭曲別人意愿的惡性因素,卻是一種并無太多惡意的搞笑行為。“惡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形而上到文化的層面,即通常所謂的“K(KUSO)文化”或者“惡搞文化”。周星馳在喜劇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對著蟑螂大哭“我的小強啊”,這是典型的惡搞行為,是對傳統文化的顛覆和重構,卻不屬于惡作劇的范疇,所以“惡作劇”也不是個恰當的詞。“無厘頭”作為曾經的流行語,主要用來形容周星馳等人的喜劇電影風格。它在流行之初很好地承擔了指代這一新事物、新觀念的任務。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行為對象的擴大,“無厘頭”已不足以形容和概括日益豐富的“惡搞文化”。并且,“無厘頭”作為一個港臺地域性詞語也很難被人們特別是內地人群所接受。單從字面理解,內地人很難認識“無厘頭”的確切含義。而“惡搞”屬于偏正式詞語,語義明確,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從字面理解為“惡作劇式地搞笑或搞怪”。這個詞語充滿了俚俗而又時尚的元素,滿足了人們個性表達的需要。
總之,新詞語“惡搞”的產生和廣泛流行首先應該歸功于今天日益發達的網絡傳播媒介,是它給我們提供了充分彰顯個性的創作空間,人們以完全個人化的方式去表達對某種事物的理解。其次,當前流行的權威墮落、草根至上和個性張揚的后現代文化是“惡搞”這一網絡行為產生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