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中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的問題較多,教師也感到現代文測試難輔導。若要提高現代文測試的命題水平,有兩個問題值得探討:一個是材料問題,即選什么樣的閱讀文章;另一個是試題設計問題。本文嘗試結合試題案例,對語文中考試卷中的現代文測試題作點描述性評價和簡單的等級評定。所謂描述性評價,是一種質性分析方法,重在描述說明,不過是一家之言。至于等級評定,其出發點如下——不是提倡多元評價嗎?試卷給學生評等級,我們是否也可以給試卷評評等級?我們的目的是希望提高命題水平,同時也希望爭論爭論,活躍語文教學討論。
一、案例分析
案例1:2005年龍巖市初中畢業、升學語文試題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14—18題。(24分)
無聲的音符
張克跨進那扇玻璃大門的時候,兩條腿像灌了鉛一般沉重。
女兒晶晶今天過生日,妻子囑咐他買一把小提琴做生日禮物。妻子有病,病很重,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整整思量了一個晚上,才做出這個決定。妻子說,她知道家里沒錢,可這幾年也太委屈孩子了,就把那條金項鏈賣了吧。再說,生病的她現在也用不上。妻子要他買的小提琴就在這家商場。那是一把白色的、做工極精致的小提琴。
晶晶今年13歲,學了三年小提琴,卻至今沒有一把自己的琴。晶晶拉琴有天分,教她的老師對張克說:“孩子很有前途,值得培養。”老師的話說過不止一次,張克明白老師的意思:孩子需要琴。他又何嘗不想給孩子買一把琴?每次看到晶晶學琴的情景,他的心都會錐刺一般痛。別的孩子學琴是跟著老師在琴上一遍一遍練習,只有晶晶空著手比劃,等到休息的時候,她才借用人家的琴,躲在屋角練上一陣。孩子很懂事,知道媽媽一直有病,花費大,從來不在他們面前提買琴的事。但是,夫妻倆都看得出來,孩子做夢都想擁有一把自己的琴。
去年的一天,妻子的病像是有些好轉,他們一家來到這家商場。晶晶一眼就看中了那把白色的小提琴,在柜臺前徘徊了很久很久之后,終于忍不住央求售貨員:“能不能讓我試拉一下?”也許是因為孩子甜甜的嗓音,也許是因為孩子渴求的目光,售貨員很痛快地把琴遞給了晶晶。晶晶大喜過望地接過小提琴,她拉的是著名的小提琴曲《梁祝》,隨著弓弦的上下跳動,那如泣如訴的旋律飄然而起,直灌整座商場。售貨員聽呆了,過往的顧客也凝神諦聽。孩子一拉完,現場立刻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那一刻他們夫妻倆都很激動。張克上前問了琴價,售貨員告訴他得兩千元。貴是貴了點,但琴音純正,孩子配拉這樣的琴。兩千元對他們家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張克只好尷尬地說等錢攢夠了再來買。
金項鏈是張克買給妻子的定情之物,妻子一直視若生命。那次看琴回來,妻子就想用項鏈去換琴,晶晶不答應。這一次,妻子是瞞著晶晶悄悄地把項鏈塞給他的。張克把項鏈掏出來,在手里掂了掂,眼睛里不由浮出一層霧茫茫的淚水。妻子不知道,其實,這條項鏈早被他換成假的了,為了給妻子看病,真的半年前已經賣掉。他沒有勇氣再走近那組賣琴的柜臺。他還是沒有錢,走過去又能怎樣?他只是想看看那把琴,哪怕遠遠地看一眼。
琴還在,依然擺放在原來的位置,依然閃著亮麗的光澤。商場的對面有一間私人開的小鋪子,里面也賣各式各樣的樂器,其中就有小提琴,模樣和商場里那一把幾乎一樣,售價才80元。這種琴嚴格地說只能稱為玩具,為了不讓妻子失望,他,無可奈何地走進了那家小鋪子。
回到醫院的時候,晶晶正守在媽媽床邊,看到張克懷里抱的琴,她眼睛一亮:“爸爸,你給我買琴了!”晶晶蝴蝶一般飛過去。妻子也被驚醒了,看到琴,她如釋重負地長出了一口氣。“孩子,拉一曲吧,媽媽想聽聽。”妻子說。晶晶打開琴盒,小心翼翼地取出琴,緩緩地放在左下額。當第一個音符從琴腔里傳出的時候,晶晶皺了一下眉頭,接著她又拉了兩個音,運弓的手便停止了。“孩子,快拉呀。”媽媽催促道。張克知道晶晶聽出琴音不對,想解釋又無法張口,他怔在那里,急出了一頭冷汗。“爸爸,買琴的時候,你沒有調音吧?沒關系,我會調的。”她沖他擠了一下眼睛。晶晶開始調琴,一副認真的樣子。突然,“嘣”“嘣”兩聲傳來,晶晶不好意思地抬起頭。
“爸爸,媽媽,對不起,我把琴弦調斷了。我還是給你們盲拉吧,拉你們最愛聽的《梁祝》。”晶晶開始拉琴,拉這把已經無法出聲的小提琴。她拉得很投入,一招一式都充滿著激情。妻子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張克知道,孩子是有意調斷了琴弦。看孩子拉得有模有樣,他耳邊似乎真的響起了悠揚的樂曲。那是孩子用心拉出來的,他陶醉了。
拉完,晶晶跑到爸爸身邊,附在他耳邊輕聲說道:“爸爸,謝謝你送給我這么好的生日禮物!”
(作者:佚名本文有刪改)
14.什么原因使張克“兩條腿像灌了鉛一般沉重”?(4分)
15.“孩子很懂事”表現在什么地方?(6分)
16.晶晶沖爸爸“擠了一下眼睛”的含義是什么?(4分)
17.“這么好的生日禮物”指什么禮物?(4分)
18.張克瞞著妻子把金項鏈換成假的,又瞞著妻子和女兒買回“玩具”琴,張克能不能這樣做?請談談你的看法。(6分)
描述性評價
1.材料評價
這是一篇虛構文章,編了一些貌似感人的虛假親情和一些完全經不起推敲的“曲折情節”。題后注作者“佚名”,很可能不知道作者,說明出處不清。涉及千萬學生學業評定的命題,不能這樣馬虎。近幾年來,中小學生的作文寫套話、編假話的現象很嚴重。這是很不好的文風。考試題中的閱讀文章同課文一樣,擔負著教書育人的作用,擔負著引導良好文風的作用,應該慎重選擇。
2.測試題評價
第14、15、16、17題,考查對文章原意的理解,認知水平要求不高。因為材料質量不高,這種考查的價值大打折扣。如果這類文章讀多了,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是難免的。第18題出得較好,說明命題者也看到了這篇文章的問題。在該卷的“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里有如下一段話:
能這樣做。張克把金項鏈換成假的,是為了給妻子治病;給孩子買玩具琴,是順從妻子的意思,也是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給女兒一個生日禮物。這些都是在特定條件下的無奈之舉。這些無奈之舉表現了張克對家庭的責任和濃濃的愛。
不能這樣做。金項鏈是夫妻倆的感情見證,無論出于何種善良的目的,沒有經過妻子的允許都是不能隨意轉讓、出賣的,因為這是不誠實、不講信用的表現。況且買一把玩具琴對晶晶毫無意義。
然而14、15、16、17題,對這篇蹩腳文章基本上持正面闡釋態度。所以對本案例的評價,就不可用“瑕不掩瑜”來搪塞了。
等級評價:**
案例2:2005年上海市初中畢業生統一學業考試語文試卷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11一13題(15分)
為你打開一扇門
①世界上有無數關閉著的門。每一扇門里,都有一個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閱世的過程,就是打開這些門的過程;打開這些門,走進去,瀏覽新鮮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這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情,也是一個樂趣無窮的過程。只要你對門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這些門一定會在你面前洞開,為你展現新奇美妙的風景。
②這些門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門。這扇門上寫著兩個字:文學。
③文學是人類感情的最豐富最生動的表達,是人類歷史的最形象的詮釋。一個民族的文學,是這個民族的歷史。一個時代的優秀文學作品,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是這個時代千姿百態的社會風俗畫和人文風景線,是這個時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結晶。優秀的文學作品,傳達著人類的憧憬和理想,凝聚著人類美好的感情和燦爛的智慧。
④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對了解歷史,了解社會,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學作品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閱讀文學作品,是一種文化的積累,一種知識的積累,一種智慧的積累,一種感情的積累。大量地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能增長人的知識,也能豐富人的情感。如果對文學一無所知,而想成為一個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說,一個從不閱讀文學作品的人,縱然他有“碩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學位,他也只能是一個“高智商的野蠻人”。這并不是危言聳聽。親近文學,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文明人增長知識、豐富情感的極為重要的途徑。這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共識。
11.本文圍繞文學展開論述,第③段主要論述了____________;第④段主要論述了____________。(4分)
12.第④段中“這并不是危言聳聽”中的“這”指的是____________。從文中看,要成為一個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不僅要有____________,更要有____________。(6分)
13.理解第①段,仿照第②段,在橫線上填入詞語(除“文學”外),并簡述打開“這扇門”的意義。(文字中必須含有下列詞語中的3個。)(5分)
樂趣無窮 新奇美妙 千姿百態 大有裨益 潛移默化
這些門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門。這扇門上寫著:____________。
意義:____________。
描述性評價
1.材料評價
這段文字講述閱讀文學作品的重要性,論點明確。1、2、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的前部分,文從字順,但是所說道理顯然是老生常談,系一般性說教。文章的主要問題出在第4自然段:“有人說,一個從不閱讀文學作品的人,縱然他有‘碩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學位,他也只能是一個‘高智商的野蠻人’。這并不是危言聳聽。”這恰恰有點危言聳聽。誰說的?沒有道出姓名,顯得虛。“一個從不閱讀文學作品的人”,如果是指自出生至今“從不閱讀文學作品”,那么,他不可能獲得“碩士”“博士”這樣高的學位。因為獲得高學位者起碼在基礎教育階段必然讀過文學作品。這個假設根本不能成立,當然“危言聳聽”。如果他先有了“碩士”“博士”這樣高的學位,后來成了“一個從不閱讀文學作品的人”,這有可能。有些癡迷于數學、自然科學、技術工程者,對文學無暇,或不愿兼顧。但是,他們仍然是“文明人”,不是“野蠻人”。
從中考現代文閱讀測試的材料中,不時可以發現這類“事實不準、判斷有誤”的文章。如果命題者要求學生按照“事實不準、判斷有誤”的語段,去作肯定的闡釋、發揮,必然是不合格的試題。
2.測試題評價
第11、12題可以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第13題有開放意義,要求有創意的表達。命題者可能感受到材料的某些觀點不妥,讓學生寫“文學”以外的“瓜也甜”,避免了偏執。這里要求用上規定的詞語,可以考查語言運用能力,但是也可能限制思維。
等級評價:***
案例3:徐州市2005年語文中考試卷現代文閱讀
(一)螢火蟲
尹衍國
①“螢火蟲,螢火蟲,飛到西,飛到東。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盞盞小燈籠……”
②關于螢火蟲,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相傳,我國晉朝時有個青年叫車胤,他酷愛學習,但由于家貧買不起蠟燭,不能讀書,于是就捉了很多螢火蟲,裝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螢火蟲發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點燃的蠟燭呢!他就借著螢火蟲的光刻苦學習,后來成為一位有大學問的人。
③螢火蟲的一生要變四個模樣。螢火蟲媽媽喜歡在潮濕腐爛的草叢中產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得見。卵孵化出幼蟲后,生活幾天就變成蛹。最后由蛹變成螢火蟲。螢火蟲的幼蟲個兒很小,但膽量很大,敢與蝸牛較量,直至把蝸牛吃掉。螢火蟲幼蟲有一套神奇的“法寶”。你看,當幼蟲找到蝸牛以后,先用它那針頭一樣的嘴巴在蝸牛身上敲幾下,這是干什么呢?原來這是給蝸牛打麻醉針。連打幾下以后,蝸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覺,動彈不得,最后終于癱瘓了。這時候,幼蟲又狠狠地給蝸牛注射消化液。蝸牛皮內的肉開始化成稀稀的鮮美的肉汁。這時幼蟲便呼喚它的同伴們,興高采烈地圍在蝸牛四周,一齊把針管般的嘴巴插進蝸牛的皮內,津津有味地吸起來。幼蟲們吸足了,蝸牛也就完了。它們幫農民除了害,立了功,是農作物的好朋友。
④幼蟲長到成蟲以后,開始在夜空中飛舞,一邊飛舞一邊發出短暫的閃光。螢火蟲閃光是為了什么呢?原來是在招引異性。那雄螢火蟲在地面上空飛舞時發出閃光,意思是在詢問:“螢姑娘,你在哪里?”附近草地上的雌螢火蟲也發出閃光,那是回答的信號,意思是說:“螢小伙,我在這里。”雄螢火蟲得到信號以后,便向雌螢火蟲飛去,直到甜蜜地相會為止。
⑤螢火蟲那美麗的閃光是怎么發出來的呢?科學家們經過仔細觀察研究,發現在螢火蟲的腹部有個發光器。這發光器由發光層、反射層和透明表皮三個部分組成。發出的光是由呼吸時使稱為“熒光素”的發光物質氧化所致。螢火蟲發出的光是冷光,它不會產生熱。人們通過螢火蟲的發光原理發明了熒光燈——日光燈,它比同樣功率的普通燈泡明亮得多。后來人們又發明了礦燈,用在礦井里。因為礦井里有瓦斯,達到一定濃度,遇到一定熱量就會爆炸,這種燈不發熱,所以使用安全。科學家們還用熒光素和熒光素酶制成生物探測器,把它發射到其他星球表面,去探測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
⑥你瞧,小小的螢火蟲,趣聞還真不少呢!
13.請根據文章內容,概括螢火蟲的發育過程和螢火蟲的有關特性。
(1)螢火蟲的發育過程:
(2)螢火蟲的有關特性:
⒕第③段“螢火蟲幼蟲有一套神奇的‘法寶’”中的“法寶”具體指什么?
15.用一句話概括第⑤段說明文字的中心意思。
16.本文的說明語言有什么突出特點?試舉例分析。
17.大千世界,日月星辰、草木魚蟲都是與人類息息相關的。請圍繞“人與自然”這一話題,對下面提供的資料作一番探究,歸納出幾個觀點。
①人們通過螢火蟲的發光原理發明了熒光燈——日光燈,它比同樣功率的普通燈泡明亮得多。(《螢火蟲》)
②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看云識天氣》)
③近100年來,中國原有的森林面積已減少了50%,木材蓄積量減少了33%;130多個林業局中,已有36個局的可采資源基本枯竭。(《中國環境危機報告》)
④去年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容量的70%,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時事報告》)
⑤“嘩——”的一聲,鷺鳥們早已警覺,展翅高飛……這時,我才想舉起照相機,“咔嚓、咔嚓”一通猛拍。但是,恐怕怎么也拍不出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那樣的詩情畫意了。(《同在藍天下,人鳥相與歡》)
描述性評價
1.材料評價
文章生動地講述了有關螢火蟲的一些知識,文筆流暢,特別適合少年兒童閱讀。近幾年來,現代文閱讀測驗中的科普文章呈上升趨勢,體現語文教學對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關注。能作為語文教材、作為測試材料的科普文章,起碼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科學性,沒有知識性錯誤;二是文學性(或曰文字好),是值得學習的語言材料。兩者統一起來,就能將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非常動人的語言,呈現給少年兒童。這篇文章符合這兩條要求。
2.測試題評價
測試題13、14均考查對文章內容的了解,難度不高;15題的一句話概括,稍微提高了難度;16題要求評價語言特點,屬于高認知水平的評價要求;17題要求就“人與自然”歸納幾個觀點,有難度,提供的資料有啟發意義。
等級評價:****
二、問題探討
(一)現代文測試材料選擇問題
現代文測試的材料有些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文章,多為名家名篇;有些就是教材中的課文。這兩種文章,都要在測試題上下工夫。為考查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大多考卷選“時文”作材料。當代學生的閱讀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與當代文化現象相結合,這種選擇無可非議。然而,當代的作品紛紜復雜,令人目不暇接,選出好文章確實不易。現代文測試材料的選擇,也是一種文化選擇,反映命題者的價值取向、學術視野和審美情趣。如果將建國以來不同年代的語文試卷中的現代文測試材料收集起來,作一點分析,就可以看到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的明顯變化。所以,首先要把好選文關,然后才能根據材料的難易,在測試題上作出調整。
選擇現代文測試的材料時,應該向課標對教材選文的要求看齊。瀏覽試卷中的現代文,筆者感到有幾個問題需引起注意。
一是要關注文章是否持論有據。如果根據不足,就要考慮更換材料;持論偏頗,則要作些調整,如提出不同觀點,讓學生自行判斷,發表己見。20世紀初,京師大學堂師范館招生,有一道題:“孔子言上智與下愚不移,而孟子乃曰人皆可以為堯舜。其旨異同,蓋舉其大義以對。”考查了學生的國文基礎、對教育的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試題引用的材料,呈現兩種論點,讓學生自行判斷,自發議論。胡適先生早就說過,考題最好是從正反都能做文章。我想,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命題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現實,多角度深入思考;引導學生分析復雜世界,分析各種不同見解;引導學生回到自我,表現自己的獨到認識和真切體驗。
二是要區分“虛構與寫實”。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在閱讀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上述案例1的《無聲的音符》,如注明“系虛構故事”,讓學生自行評價,可能會好一些。在語文測試的材料中,含有科學知識的現代文不少,含有科學知識的作文話題材料也不少。因此,遵循“科學性”的標準十分重要,這類文章和話題需要讓專業人士把關。
以上所述只是對材料的最基本要求,至于文章的時代性、典范性、活潑性、文質兼美、豐富多樣、難易適度、富于文化內涵等,則是進一步的要求了。
(二)現代文閱讀測試題的設計問題
一要注意問題的認知水平分布。閱讀測試最好有檢測一般認知能力和較高認知能力的題目。不妨設定一個測試題的等級標準,結合考卷分析,來判斷測試題的難度。布盧姆對認知目標分類的有關論述可作參考:具體知識與理論結構的知識是不同的;復述、解釋的能力與分析、綜合、評價(內在證據判斷、外在準則判斷)的能力是有差別的,而“綜合”“評價”被布盧姆列為高認知能力。將這些對知識和能力的不同論述與閱讀要求結合起來,可以幫助明確測試題的水平差別,確定合適的分值。
二可以借鑒國外閱讀評價經驗,將教育評價學研究新成果與本國閱讀教學特點結合起來,確定較細致的評價標準,明確高認知水平試題的權重。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教育廳于1999年制訂《閱讀評價手冊》的評分標準,可以作為參考。
4分:
(1)對文章作了詳細說明和拓展,有成熟的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對文章的復雜性有透徹的理解,對其中所涉及的事實沒有錯誤理解。
(2)展示出超越字面意義而達到個人的、具有評價的理解。
(3)答案與其他的經驗、文本概念、事件或文化背景有種種密切聯系。
3分:
(1)通過一些詳細說明和擴展表明對文章有確定的、連貫的、充分的理解。
(2)對文章所涉事實沒有重大錯誤理解。
(3)展示對文章的更多字面意義上或基于個人的理解。
(4)答案與個人經歷、其他文章或背景知識相聯。
2分:
(1)表明對文章有一定的了解,對文章所涉及的事實理解有錯誤。
(2)顯示對文章的更多字面意義上的理解水平。
(3)在其他經驗與文章之間建立的關聯是不系統的、片段的、有限的,沒與文章綜合起來。
1分:
(1)對文章理解有限。
(2)對文章所涉及的事實理解有錯誤。
(3)顯示不系統的、不全面的或無關聯的理解。
(4)可能使用相關的抄襲文章。
(5)采用不具體的細節,與文章相關性不大。
0分:
(1)試卷是空白的。
(2)偏離任務的試卷,如與任務和文章無關聯的試卷,難以辨認的、抄襲的文章。
(3)有意偏離任務試卷,如有嚴重褻瀆詞語,拒絕回答問題的,只是畫畫,極其潦草書寫的試卷等。
注意:3分(或以上等級)被看做所有學生的作業標準。
這種評分標準能幫助評卷者分析學生答題中認知水平的高下。如果在試卷中,檢測高思維水平的題目與低思維水平的題目分值相等,檢測低思維水平的題目又較多,那么,檢測的信度不高,對閱讀教學改革的積極引導作用必然大打折扣。
三要給學生發表自己獨特感受、獨特體驗和個性理解的時間和機會。閱讀測試題不能讓學生只當別人文章觀點、手法的贊同者,還應該有機會當評價者和切磋者。提倡與培養批判性閱讀能力,是許多國家母語課程標準特別強調的目標。這種能力表現為努力辨別真偽,發現分歧,識別偏向,提出疑問,發現隱含的意思,理解人們對作品的不同的反應,獨立作出自己的判斷等。對大量普通問題能耐心作答固然不錯,但是容易使學生成為謹小慎微對付考試的庸才;真正有見地、敢冒險的學生往往對這些普通題不屑一顧,他們反而不易得高分。現在的語文試卷,題目出得太多,考生趕時間,慌慌張張答題,只有經過大量訓練的、不怕麻煩的學生,才能很好應付。閱讀測試題出少些,讓學生有時間獨立思考;能考查高認知水平的測試題,應該賦予較高分值。
四要根據材料的難易調整測試題。材料較艱深,測試題要簡單些,不要死摳文章中一些艱澀的語句;材料較淺易,測試題要有梯度,提出點高認知水平的要求,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檢測出教學是否有效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材料選得好,是在提倡好的文風;題目出得好,對日常教學會有積極引導作用。
參考資料:
〔1〕http://school.jytom.com,2005/12/28。
〔2〕Pennsylva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Division of Evaluation and Reports:Reading Assessment Hand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