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上期我們討論了在新課程的課堂中如何處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這一問題,本期我們刊發三位老師的文章,繼續探討這一問題,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新課標對個性化閱讀的強調為我們指明了閱讀教學改革的方向,使語文閱讀教學煥發了活力,但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教師跟著學生轉”的極端,個性化閱讀變成了散漫化閱讀。且看一位教師執教的《江雪》:
師:同學們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生:老師,這位老翁為什么那么冷的天還要去江中釣魚?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誰能幫幫他?
生:我知道。因為那老翁愛吃魚。
生:我認為是老翁家里窮,沒什么吃的了。
生:我想,那老翁釣魚是要去賣的。
師:同學們說得都有道理,你明白了嗎?
生:?。浚ㄒ荒樏H唬?。
生:(突然站起來提問)老師,現在江面結著冰,不可能釣到魚。
師:是嗎?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那可將冰鑿破來捕魚。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電視里介紹愛斯基摩人就是這樣捕魚的。
師:你真不錯,在看電視的時候還注意學習知識。同學們明白了嗎?
在這一節課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提問,這是值得肯定的,但當學生突發奇想地提出一個又一個富有“個性”的見解時,教師不能敏銳地把握教學契機,跟著學生的思維走,不知從哪兒引導學生和作者、文本進行真誠的對話,準確地把握作品的人文內涵,進行高效閱讀,這是我們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時常常出現的問題,其原因在于我們沒有很好地把握個性化閱讀的真正內涵和教學策略。筆者認為,個性化閱讀指的是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進行的具有探究性和創造性的感知、理解、評價、鑒賞文本的活動,其中有獨立的閱讀和思考、獨特的體驗和表述、獨到的見解和交流。個性化閱讀教學必須立足文本,培養學生的反思性智慧,在教學進程的每一個環節,必須重視引導學生自我反思,依據各自的生活閱歷去吸收他人的成果,同時反思性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引路人,更是增進學生反思性智慧的促進者。
請看另一位教師執教的《江雪》:
生:這么冷的天,那個老翁為什么還在江上釣魚?
師:真是個好問題,請大家大膽設想一下,假如你是這位老翁,你為什么要在天寒地凍的時候出來釣魚?
生:家里缺衣少食,靠捕魚養家。(板書:1.捕魚度日)
生:瑞雪兆豐年,想欣賞江雪的美麗。(板書:2.欣賞雪景)
生:白雪茫茫,只有借釣魚來排遣內心的憂傷。(板書:3.排解憂傷)
……
師: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究竟哪一種比較符合作者的意思呢?下面讓我們走近柳宗元,同時請同學們反思:剛才的理解是否正確?還有沒有其他理解?能不能換個角度想一想?(課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簡介及作品的寫作背景。)
師:現在你比較贊同哪一種理解或者又產生了什么新的看法?
生:我知道了柳宗元被貶永州,所處的環境很險惡。
生:我感受到,詩人是在借這個“蓑笠翁”表達自己的憂愁、苦悶以及不屈服的決心。
……
師:作者的心情和寒江雪景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同學們,請閉上眼睛,讓我們走進詩中描繪的境界。(播放音樂《命運交響曲》)畫外音:此時,座座山峰,皚皚白雪,看不見飛鳥的蹤影,也沒有人們的足跡。整個大地茫茫無際,一個穿著蓑衣、戴著笠帽的老漁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乘著一葉孤舟,在寒冷的江上獨自垂釣。請大家慢慢睜開眼睛。透過詩句,你看見了什么?你聽見了什么?你聞到了什么?你覺得他真的是在釣魚嗎?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孤傲的柳宗元,他在享受孤獨的寧靜。
師:你能把作者孤傲的心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師指名讀)
(生朗讀,惟妙惟肖。)
生:我仿佛聽到柳宗元在告誡自己“堅持就是勝利”,他在磨礪堅強的意志。(師再指名讀)
生:我仿佛聞到了春天的氣息,他在引釣明亮的春天。(師要求全體學生品讀)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了與前一個案例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它在培養學生反思性智慧方面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其一,教師善于創設反思情境,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教師首先注意營造一種融視、聽、觸多種感覺于一體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進入作者設置的語境,巧妙地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學生自然也就容易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去融情于境、因境生情,形成反思意識,從而奠定了個性化閱讀的基礎。其二,靈活運用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反思技能。反思是從新的視角、新的層次審視學習內容、形式乃至思維方式。教師以感悟為起點,以反思為中心,靈活運用了“導入情境,觸發感悟;提出問題,嘗試反思;輔助練習,檢驗反思;自讀自悟,升華反思”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思,思中讀。整個過程既遵循了“欣賞—感悟—反思—創造”的語文教學規律,也符合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兒童認知規律。其三,巧妙運用評價機制,強化學生的反思習慣。教師用充滿靈性、富有詩意的語言叩擊學生的心扉,使學生產生愉悅的感受,以飽滿的熱情進入學習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