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給學生講《扁鵲見蔡桓公》一文時,往往批判蔡桓公諱疾忌醫,這當然沒錯,但是,換一個角度看,我們會得到另一種啟示。筆者認為,蔡桓公的最終死去,把全部的責任推在他自己頭上,也有點兒冤枉他。用現在的觀點來看,扁鵲也應負一定的責任——因為他太不會說話。現實生活中,會說話的人,很懂得什么時候該說話,該說什么話,怎樣才能說得清楚,說得恰當,說得別人心悅誠服;不會說話的人,縱有滿腹才華和良好愿望,也很難達到良好效果。扁鵲就是一個特別不會說話的人,以至于眼睜睜地看著病人的病由輕到重到不可醫治。扁鵲的失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不善于提出話題
說話總涉及話題,而話題是多種多樣的,包括人和各種事物。話題不同,使用的話語也就隨之不同,同時,提出話題的方式也應不同。例如,談論喜慶的事,多用歡快贊頌的話,可直截了當地從正面提出;談論不幸的事,多用委婉悲切的話語,一般不正面提出;如果遇到對方很敏感很反感的話題,那就要費點兒心思了。善于提出話題并把握話題,是使交際順利進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證。提出話題要根據動機、對象、內容、環境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扁鵲是怎樣提出話題的呢?扁鵲去拜見蔡桓公,站了一會兒,說:“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疾”是所有人都不愿得的,對這樣的話題,一般人是不會這樣直截了當地說的。因此,在看出蔡桓公“有疾”后,扁鵲應該用一種委婉的方式提出這個話題,才能保證讓蔡桓公接受這個事實。“君有疾在腠理”這句話太直接,在蔡桓公自己沒有一點兒感覺的情況下,的確會給人一種“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的感覺;而“不治將恐深”這句話,在聽者耳中多少有些嚇唬甚至恐嚇的意味。所以蔡桓公聽后的反應是“不應”“不悅”。扁鵲作為一個百姓,即使是一個會看病的百姓,他和蔡桓公不可能有那種良好的相互信任的關系,所以,這種開門見山式的提出話題,特別是一個不幸的話題的方式,是不恰當的,也是不禮貌的。
二、不善于觀察、不善于傾聽
交際是雙邊活動,你說我聽,你聽我說,雙方都是聽說兼顧,不能只說不聽,也不能只聽不說。林肯說得好:“當我準備說服別人時,我以三分之一的時間為自己設想,考慮我該說的話;另外三分之二的時間為他設想,揣摩他會說的話。”因此,說話時要善于觀察、善于傾聽,要考慮對方的反應。
善于觀察,是指在交談過程中要通過觀察對方的眼神、表情、姿態以及身體各部位的細微動作,了解對方的心情,隨時調整說話的內容和方式。
善于傾聽,是指說話時不僅要態度誠懇、神情專注,讓對方感覺到尊重和信任,同時還要邊聽邊想,及時分辨對方話語中的言外之意,以采取相應的對答。
扁鵲提出話題“君有疾”之后,蔡桓公的反應是“不悅”,應對的話是“寡人無疾”,這時扁鵲應該意識到蔡桓公不喜歡這個話題,如果想把這個話題繼續下去,就要換一種讓他能夠接受的方式。但過了幾天,扁鵲再見蔡桓公時,依然用同樣的方式,再次提出同樣的話題,且又把病情說重了一步,那么蔡桓公依然“不悅”,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蔡桓公兩次“不應”“不悅”,扁鵲真該好好地想一想自己該怎樣說才能讓蔡桓公接受他的意見了。但是他不檢討自己說話的方式,第三次拜見蔡桓公時,依然是說“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這不像是為蔡桓公的身體著想,反而像是在和蔡桓公賭氣、爭面子。別說是蔡桓公,就是普通人,恐怕也會心生厭煩之感吧。
三、沒有根據對象、場合使用恰當得體的用語
交際要想順利進行,不僅要注意說得對、說得清,還要注意說得好。說得好就是要講究說話的藝術,追求說話的效果,這要求說話者研究說話對象,針對不同的對象,組織得體的話。在實際應用中,選擇得體的話是很重要的。言之得體要注意兩點,一是看說話對象,二是看說話的場合。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
“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
這幾句話,準確、規范、簡潔,但卻不得體,因為它沒有顧及蔡桓公的身份,也忘了交際的場合。身份,指言語交際參與者在社會中和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人際關系。身份在言語交際中對話語意義的恰當表達和準確理解起著重要的作用。蔡桓公是一國之君,聽慣的是敬語,是請求的口氣。扁鵲這樣一個無官無爵、無名無分的普通百姓,竟然三番五次地用強令的語氣來和他說他根本不承認的事,這話當然沒法說下去了。場合,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地點,一些人就某一話題,以某種方式,為某種目的進行言語交際的一種景況。場合在言語交際中起著重要作用,交際者的話語要適合場合,否則,話就沒法說下去。扁鵲說話的時間是在他拜見蔡桓公時;地點是蔡桓公的宮殿;至于話題,扁鵲要說的是蔡桓公“有疾”,而蔡桓公不承認自己“有疾”;扁鵲說話用的方式是直言直語,蔡桓公不喜歡這種方式;扁鵲最終想要達到的目的是為蔡桓公治好疾病,而蔡桓公因為不承認自己“有疾”,所以不想讓扁鵲達到目的。這樣看來,扁鵲和蔡桓公之間形成了“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局面,所以他們的交際就無法順利進行下去。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真的是扁鵲說話太不得體啊!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說話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扁鵲就是因為嘴太“笨”,而失去了一個極好的“立身揚名”“發財致富”的機會。《紅樓夢》中,鳳姐要小紅跟著她時,說:“我一調理,你就出息了。”看樣子,扁鵲真該讓鳳姐去“調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