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問題是近年來高考的熱點問題之一。下文從五個方面闡述“中國的近代化”,讓學生對“中國的近代化”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一、“中國近代化”的含義
近代化是指以政治領域的民主化和經濟領域的工業化為核心的社會各方面的變化,又稱現代化。其具體內容包括,經濟領域:發展資本主義,在生產力上由手工生產向機器生產過渡,在生產關系上由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政治領域:主要是實現政治民主化,由封建專制到民主政治;思想領域:傳播西學,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和思想、政治制度;軍事領域:創辦近代的軍隊和軍事工業;外交領域:由傳統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化外交轉變。
二、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1.起步階段(1840——1895年),這一階段,主要是洋務派領導了洋務運動,邁出了經濟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議事日程。同時,由于洋務運動的需要,近代化開始由經濟領域逐漸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領域滲透。
2.初步發展階段(1895年——1927年),學習西方先進科技與變革社會制度相結合。從經濟上看,一是甲午戰爭后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二是辛亥革命后 “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從政治上看,晚清政府推行新政、維新派領導變法、立憲派領導保路運動、革命派發動革命、中共制定民土革命綱領;從思想上,“西學東漸”達到高潮,學習西方的層面從技術到制度再到思想觀念。
3.曲折發展階段(1927年——1949年),在階段斗爭和民族斗爭交錯的復雜環境中舉步維艱,曲折發展。國民政府統治前期的經濟政策推動了近代化進程,但官僚資本的出現和日本侵華嚴重阻礙了中國近代化??箲饎倮?,美國獨占中國,中國近代化無從談起。
4.騰飛階段(新中國成立后),政治上,徹底改變了社會性質;經濟上,建立國營經濟開展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一五”計劃確立了工業化方針。歷經百年,中國的近代化至此才突飛猛進,凱歌高奏。
三、中國近代化的不利因素
1.先天的不利條件:(1)資金準備不足,沒有資本的原始積累,缺乏資金儲備;(2)技術準備不足,只有手工技術,缺乏機械化操作技術;(3)人才準備不足,只有經濟型的人才,缺乏通曉國際現代化大勢和能經營管理大機器生產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4)思想準備不足,中國傳統的重農輕商,重陸輕海,重義輕利等觀念,都是發展近代化工業的思想障礙。
2.三大政治障礙:(1)外國資本主義的阻撓、破壞;(2)封建專制統治的阻礙;(3)官僚資本主義的壓制。
3.缺乏正確的道路、科學的決策、安全的環境。
四、中國近代化的特點
中國政治現代化與經濟現代化未能協調同步發展,政治現代化始終滯后,近代化不僅受到內部封建保守勢力的頑強抵制,還不斷遭到外部列強的破壞,發展緩慢,歷經曲折,近代化一開始由地主階級中的洋務派領導,官僚買力資產階級在近代化過程中扮演了微妙角色,資產階級始終沒有真正掌握過近代化的領導權。近代工業結構不合理,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小,地區分布不平衡,發展嚴重畸形。
五、中國近代化的啟示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百年之間,中華民族何以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民族獨立,是國家富強和近代化的前提。對外開放,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思想文化,是世界歷史發展潮流,是中國實現近代化的保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推動近代化的首要條件??平膛d國,是實現近代化的科學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