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的琪琪在幼兒園上中班,他的爸爸被單位長年派往外地做銷售工作,媽媽在工廠里三班倒也沒有時間管他,平常的哺養和接送他上下幼兒園的任務就交給了外公外婆。
姥爺去幼兒園接他時,琪琪總愛要一些零食吃,姥爺十分疼他,每次都滿足他的要求。等到回家吃飯時,琪琪總是吃得很少,有時還不吃,當姥姥問他為什么晚飯吃得這么少時,琪琪總是說:“在幼兒園里,放學前我們剛剛吃過晚餐。”在一旁的姥爺也跟著說:“是啊!我去幼兒園接琪琪時看到他們正在吃飯呢,孩子不愿意吃就算了,別逼他,再說晚上少吃點好,早餐要吃飽,中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嘛!”
在幼兒園召開的家長會上,老師說琪琪的身高和體重都沒有達標,而且還患有缺鐵性貧血,是營養不良造成的。會后,琪琪的媽媽劉英找到負責保健的陳老師幫忙分析兒子營養不良的原因,陳老師說:“琪琪在幼兒園和其他的孩子吃的東西都一樣,而且我了解過他吃得并不比其他孩子少,據我分析他是不是回家后晚餐沒有吃好才導致營養不良。”
劉英說:“琪琪每天傍晚回家后大人們吃飯時他總是吃得很少,有時甚至不吃晚餐,只吃些零食,問他時他總說在幼兒園里已經吃過晚餐了,所以姥爺姥姥就也再也沒有要求他吃了,還說晚餐要吃少?!?/p>
陳老師說:“孩子在幼兒園里,我們每天供應兩餐一點,早、中餐都是比較正規的正餐,下午放學前的一餐不是正餐,只是一個小饅頭或一小塊蛋糕外加一杯豆漿或一點水果什么的,只是一頓點心,根本就不能算正式的晚餐。再說,晚餐要吃少是對成人而言的,兒童的晚餐是不能少吃的。劉英說:“難怪孩子會營養不良,原來是晚餐沒有吃好!”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早餐要吃飽,中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睆臓I養學的角度來看,中老年人如果晚餐吃得太多,會增加胃腸道負擔,不利于睡眠,晚上又不活動和工作,吃多了會引起肥胖等諸多疾病,所以說晚餐要吃少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然而,“晚餐要吃少”對于兒童和正在生長發育的青少年來說就應另當別論了。因為兒童少年正處于體格和智力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和旺盛期,需要充足的能量和營養素來保證他們的需要。即使在夜間生長發育也不會停止,他們對于營養的需要量相對來說比成年人要多。在人的一生中,年齡越小,生長發育的速度越快,就越是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來構建他們的身體,對營養的要求也就越高。
幼兒生長發育旺盛,又生性好動,肌肉活動量大,基礎代謝和營養需要量都比成人高,但他們的胃容量較小,胃排空的時間短,如一周歲的幼兒胃容量只有250毫升,一歲半至3歲約為350毫升,而胃排空時間在5歲以前只有2小時。由于孩子的胃腸容積小,難以容納很多的食物,飽得快也餓得快,他們每天會有5-6次饑餓感。另外由于幼兒肝臟中儲存的糖原不多,體內的碳水化合物相對較少,他們對饑餓的耐受力也就比較差,所以必須增加進餐次數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但是,并非吃的餐數越多越好,因為進餐過于頻繁,兩餐之間間隔時間太短,會使大腦食物中樞和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食物就不能充分地被消化吸收,容易造成食欲減退和消化不良。據此,兒童營養學家研究后認為:幼兒的餐次應多于學齡期兒童,開始為三餐兩點,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過渡到三餐一點,學齡兒童可以只吃三餐。
生理學研究表明:消化系統的消化吸收功能在一天24小時之間是不一樣的,早上消化功能比下年強,晚上又比早上強,所以兒童的晚餐不但不能少吃,還要吃得更多更好。孩子在幼兒園臨回家前吃的那頓飯目的是為了不讓“小肚子”餓著,只能起到“點心”的作用,家長不要以為那就是正規的晚餐,以至于孩子放學回家后晚餐吃多吃少或吃與不吃都不管不顧。
有的家長擔心:晚餐時孩子吃得太多太飽會不睡覺。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孩子只要是在睡前一兩小時內不吃東西就不會影響睡眠。
兒童的晚餐不僅要吃飽,而且還要吃好。首先是晚餐的熱量要高,應占全天總熱量的35-40%。其次要攝取多種食物,均衡地獲取各種營養。第三要注意經常變換花色品種和色、香、味、形,以刺激和增進幼兒的食欲,回家時吃的晚餐應避免與幼兒園里吃的最后一頓重復,以防止孩子厭食、偏食和挑食。只有精心地為孩子準備晚餐,讓他們從晚餐中獲得高質量的營養,長期下去,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