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美聲閱讀”有三個方面的含義:首先,要讀得正確,即讀音、斷句準確,不添字、漏字;其次,要讀得清楚流利,做到吐字清晰,語速適宜,語調和諧,語氣貫通;第三,要讀得感人,能根據文章的風格特點,領會作者的寫作旨趣,在閱讀中體現文章的風格和旨趣,或理直氣壯,或發人深思,或娓娓而談,或感人肺腑。美聲閱讀與一般有聲閱讀的區別在于讀者要讀出作者的風格和旨趣。葉圣陶先生認為,如果學生掌握了美聲閱讀,就會終生受用不盡。
美聲閱讀是優秀語文教師必備的閱讀素養,是語文教師語言、文學以及個人氣質等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教師在美聲閱讀中所展示的自信、激情和充沛的活力,會深深地影響和感染學生,使他們在此基礎上開創自己的美讀風格,這對提高閱讀教學效果非常重要。語文教改名師無不在美聲閱讀方面獨樹一幟。
案例1洪鎮濤:“個個都成了聞一多”
有一次,洪鎮濤先生教聞一多的《最后一次講演》,前來聽課的老師很多。上課了,洪鎮濤指導學生朗讀。他要求學生能像聞一多那樣慷慨激昂地講演。
一位學生站起來,放開嗓門,激情澎湃地朗讀起來,贏得了師生熱烈的掌聲。洪鎮濤也連連點頭,夸獎學生讀得好。他說:“不過還可以放開。放開了,還可以讀得更好。聞先生在講演時,不是激動得捶了桌子嗎?李公樸這樣的愛國民主人士竟然被國民黨反動派卑劣、無恥地暗殺,他怎能不氣憤、不仇恨反動派?你如果也有這種憤怒的感情,也會捶桌子的!”
洪鎮濤聲音深沉,情緒激動,顯然他已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他決心通過講演把學生帶進那激動人心的、莊嚴的歷史情境中去。
“我來讀一遍,同學們注意聽!”
只見他滿臉義憤,猶如置身于幾十年前追悼李公樸大會的情境之中,聲音莊重,擲地有聲:“反動派暗殺李先生的消息傳出以后……不知他們是怎么想法,他們的心理是什么狀態,他們的心怎樣長——(同時猛捶桌子)的!”
課后一位專家深有感觸地說:“這簡直就是聞一多在講演。最后一個‘長’字是從肺腑里喊出的,震撼人心!那落在桌子上的拳頭,無異于千鈞霹靂。聞一多先生那疾惡如仇大義凜然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在人們眼前浮現出來。全場肅然?!?/p>
之后洪鎮濤走出角色,回到現實,引導似有所悟的學生:“現在大家繼續讀這一段,讀的時候要想象聞一多講演時的情境。要知道,臺下有國民黨反動派特務混在聽眾里面,他在面對面地痛斥敵人。你這么想著,就會情不自禁地要猛捶桌子。我希望聽到大家捶桌子的聲音!”
同學們的感情被調動起來了,幾十位學生都進入了角色。
“誰來讀?”立即有七八位同學舉手。
一位男生站起來,他稚嫩的臉龐顯出嚴肅的表情。他拋開課本,面對“觀眾”,話語越來越慢,激情越來越高,最后聲如霹雷,隨著“長”字的到來,只聽“咚”的一聲,結實的小拳頭捶向桌面。同學們紛紛“登臺講演”,仿佛他們個個都成了聞一多。
由此可知,學生“講演”的過程,也是品味語言、感受語言的過程。教師指導學生進入角色,有表情地朗誦,要比泛泛地分析課文的效果好得多。
案例2程翔:美讀、品味——學生潸然淚下
程翔主張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與教材保持感情距離,教師美聲閱讀的目的不是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而在于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2001年暑假他在大連執教朱自清的《背影》,先指導學生了解作者祖母去世、父親失業、家庭困頓的寫作背景,在認真閱讀全文的基礎上品味文章蘊涵的父子深情,然后指導學生集體朗誦描寫父親過鐵路買橘子的重點段落。經過層層鋪墊,程翔再次美聲誦讀這個重點段落:“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
程翔那深沉而渾厚的音質、抑揚頓挫的閱讀旋律、高低舒緩的音調、富有真情的美聲閱讀風格,令座無虛席的禮堂鴉雀無聲,臺上學習的學生潸然淚下。他們為程翔老師的美聲閱讀所表達的父子深情而感動,為他的美讀藝術所感染。流淚的學生也許由此聯想到自己的家境和身世,學生的淚水與數十年前作者的淚水流到了一起,這就是美聲閱讀的魅力所在。程翔的美聲閱讀所取得的熏陶感染的效果,是僅靠口頭說教所無法取得的。
案例3姚竹青的美讀教學實驗
姚竹青稱美聲閱讀法為美味朗讀法或表情朗讀法。他認為,學習美聲閱讀首先必須掌握一般朗讀的基本功,在此基礎上,對所選讀的精彩片段,通過反復吟詠、品味,盡力讀出情趣、讀出聲色,讀到自己感覺到有美味、有情感,使自己陶醉其中。它要求讀者“心中有作者,眼前有形象”,進入角色,把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情感當作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美聲閱讀自然地流露出來。
為了使美讀多樣化,姚竹青為學生設計了許多美聲閱讀的樣式,如“宋世雄快嘴快舌美聲閱讀法”,指導學生模仿著名播音員宋世雄快速朗讀,要求每分鐘朗讀300字以上,超過常規朗讀字數的50%。姚竹青還指導學生將有聲美聲閱讀和無聲的體態語言相配合,達到美聲閱讀的特殊效果。如坐式美聲閱讀:要求學生模仿電視播音員坐著播音的形式;立式美聲閱讀:站立著有表情地朗讀;漫步游動式美聲閱讀:像歌星唱歌那樣,面向觀眾,邊走動邊朗讀。
為了開展美聲閱讀,姚竹青指導學生采用“活化”的方法,把教科書中的文章改編成小話劇、小啞劇、小朗誦劇、小報告劇、故事、對話和相聲小品等,然后指導學生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閱讀,使學生在充滿樂趣的學習中掌握知識、獲得能力。改編工作由學生來做,兩三人改編一篇,教師指導?!盎罨焙蟮恼n文再拿到課堂上進行閱讀訓練。姚竹青認為,活化教材的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美聲閱讀訓練的過程。下面是幾則圍繞“活化”教材進行美聲閱讀訓練的例子:
(1)課文:《七根火柴》(王愿堅)?;罨虒W設計:改編成小話劇,一人演盧進勇,一人演無名戰士,一人旁白。旁白者解說背景和結局,以及中間的說明。道具:火柴。
(2)課文:《蘇州園林》(葉圣陶)?;罨虒W設計:兩人對話表演在蘇州園林里觀賞美景,邊看邊談,指指點點,贊不絕口。
(3)課文:《中國石拱橋》(茅以升)?;罨虒W設計:先把課文改編成《盧溝橋和趙州橋兄弟倆的對話》,在課堂上,由兩位同學,一位代表盧溝橋,一位代表趙州橋,登臺辯論,比誰的優點多。兄弟倆都竭力夸耀自己,爭得不可開交。最后由一位學生扮演茅以升老先生出面調解,使他們兄弟倆重歸于好。
(4)課文:《童區寄傳》(柳宗元)?;罨虒W設計:用第一人稱改編故事,由學生扮演柳宗元,登臺給學生講故事。
通過上述活化教學課例,我們不難看出,姚竹青的美聲閱讀打破了只有文學作品才能美聲閱讀的成見。無論是記敘文、說明文還是文言文,通過活化教學設計,都可以進行美聲閱讀訓練,促使學生津津有味地學習,這無疑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效率。
姚竹青指導學生在美聲閱讀時講究儀態美和聲音美,儀態美指學生美聲閱讀時頭要抬高,背要挺直,并努力做出輕松瀟灑的模樣,讓人感覺朗讀者很自信、很有精神,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聲音美指發音圓潤渾厚,悅耳動聽。課文中的寓言故事、童話、散文、小說、戲劇中的精彩片段都是學生美聲閱讀訓練的好材料。實踐證明,美聲閱讀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是一種學生終生享用不盡的好方法。
當然,在閱讀教學中美聲閱讀要和閱讀教學語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閱讀教學語言可分為分析性教學語言和賞析性教學語言。前者主要運用于非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后者主要運用于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如果說美聲閱讀能激發學生的閱讀情趣,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美聲閱讀訓練的話,那么閱讀教學語言的科學使用則能加深他們對閱讀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感悟,促使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哲學、美學和情理方面的深思。如何科學地使用閱讀教學語言,是下一步需要探討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