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咳嗽、打鼾、鼓掌、哭笑、叫罵、口技、吆喝等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聲音,包括自然界的刮風、下雨、水流、火燒等聲音,收集下來,就能以每個5~30元不等的價格賣給一家公司。這家公司把這些聲音分門別類加工處理后,以更高的價格“打包”賣給個人、影視公司、網絡運營商等,這是一個商業(yè)價值在100億元以上的全新產業(yè)——聽覺產業(yè)。
近日,筆者專程采訪了有“中華聲音收藏第一人”之稱的安徽神州音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秦杰,聽他講述鮮為人知的打拼故事——
情有獨鐘,
生命因聲音而多彩
秦杰,1963年1月14日生于安徽省淮南,父母是當地的煤礦和鐵路工人,祖籍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qū),秦杰的祖父正是原鐵道游擊隊副大隊長王強的武術教練秦鑒義。身為鐵道游擊隊的后代,秦杰從小就對火車的長鳴聲情有獨鐘。在他聽來,那豪邁、洪亮的一聲聲長鳴不僅震顫著他渾身每一個細胞,更讓他平添了幾分激情與豪邁。
年幼的秦杰第一次意識到聲音的力量,他開始對身邊的一切聲音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狗急跳墻時的犬吠聲,街頭巷尾“磨剪子”的吆喝聲,外地親戚說的一口俚語鄉(xiāng)音……從此,傾聽各種各樣的聲音成為秦杰人生中的一大愛好,尤其是吆喝聲、口技、方言等更讓他癡迷。
七十年代末,家里添置了一臺錄音機,秦杰如獲至寶,每到節(jié)假日,他就找來繩子拴在錄音機的提手上,然后像背書包一樣,背在肩上,四處轉悠,捕捉和錄下他認為有價值的聲音。熟悉他的人都笑他是“音癡”。
在他搜集的千千萬萬種聲音中,秦杰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父親吸煙后的咳嗽聲。秦父是一個煙民,為了讓兒子錄下最原汁原味、最典型的吸煙人的咳嗽聲,那次他抽完一支煙后,便不加控制地咳嗽起來,那撕心裂肺的真實感覺直讓秦杰叫好,可錄著錄著,他就感覺不對勁,父親的臉憋得通紅,脖子上的青筋一道道突了出來,像被勒住了一樣。“壞了,一定是喘不過氣來了!”秦杰趕緊跑上去,幫父親順氣……每每想到這里,秦杰都會對家人心生愧疚。
由于長年留心和捕捉聲音,秦杰慢慢地練就了一副好聽力。他甚至能聽出雌雄蚊子及幼蚊、成年蚊子在發(fā)聲上的區(qū)別。周圍的人直認為他的耳朵有特異功能。
1990年7月,秦杰從商業(yè)部安徽管理學院金融管理專業(yè)畢業(yè)后,被分配到淮南市一家工商銀行工作。周而復始的工作開始不久,他就覺得周圍的環(huán)境太枯燥乏味了,同樣的話語,同樣的職業(yè)腔調,如同給他的耳朵上了絞刑。就在這時,領導下發(fā)的一紙文件觸動了秦杰那顆不安分的心。
小試牛刀,
挖掘賣“聲”第一桶金
1992年的一天,秦杰所在單位的領導突然發(fā)現一個月的辦公電話費竟然高達1萬多元!原來,同事們沒事就喜歡撥打168聲訊臺,查查天氣預報啊,聽聽相聲之類。為此,領導不得不下發(fā)文件,不準員工撥打168,以控制高額的話費。看著這一紙文件,秦杰突然意識到“聲音還可以賺大錢啊”。
當時,168聲訊臺作為新生事物,在全國各地興起。盡管在秦杰聽來,168的節(jié)目還很枯燥,信息也少,僅限于天氣預報、生活小常識、便民服務等,但依然深受人們的追捧。于是,秦杰萌生了一個念頭:我也要賣聲音!而這恰好也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從此,秦杰的命運出現了轉機。
1993年夏,機會出現了。淮南168聲訊臺向社會廣泛征集聲訊節(jié)目。得此消息,秦杰躍躍欲試。憑借十多年觀察聲音的堅實基礎,他很快便拿出了一個方案——錄制《鄉(xiāng)音大全》。借熟人的關系,他聯系到安徽理工大學(原淮南礦業(yè)學院)校團委,提出請各地同學幫忙錄制鄉(xiāng)音。很快,校廣播站便為秦杰找來了60多個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他就借校廣播站的設備,請同學們用各自的方言朗誦了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就這樣,不花一分錢,前后僅一周的時間,秦杰便制作完成了一檔聲訊節(jié)目。
拿著磁帶,秦杰信心百倍地給淮南168送去。雙方很快便簽訂協議。節(jié)目播出后,每個月雙方按照信息費二八分成,也就是說,客戶撥打一次這個節(jié)目交納信息費0.9元,秦杰將會獲得其中的0.18元。
第二天,聲訊臺在《淮南日報》上刊載了一則廣告:“你想聽聽鄉(xiāng)音嗎?請撥打168XXXXX,《鄉(xiāng)音大全》等著您!”讓秦杰沒有想到的是,電話很快便被打爆了,當天就有500多人次,次日增至1000多人次……就這樣,一個月后,秦杰拿到了19000元的分成。握著厚厚一疊鈔票,他連聲感嘆:“這個也太掙錢了!”要知道,當時他在銀行工作的月工資僅120元。而為了制作這個節(jié)目,他僅僅花了包括買空白磁帶、坐公交車等20元的成本。
面對這樣一個投入少、效益高的行業(yè),秦杰爆發(fā)出了極大的創(chuàng)造力,越干越有勁。他還雇用了3個大學生,自己當起了老板,在賓館里長期開了一套房,買來錄音設備,建起了一個15平方米的錄音室。每天除了完成單位的本職工作,秦杰就沉浸在聲音的世界里,琢磨著弄個什么新穎的節(jié)目。待他想出點子后,他就吩咐手下的員工們去執(zhí)行,采回他所需要的聲音。就這樣,《電話釣魚》、《電話拍賣》、《活捉坐山雕》等互動節(jié)目及《戒煙、戒酒、戒賭、戒毒電話》等公益節(jié)目紛紛出爐,同樣也是一炮打響,持續(xù)火爆。
這些節(jié)目在開創(chuàng)諸多先河的同時,更為秦杰帶來了巨額的利潤。創(chuàng)意源自《智取威虎山》的聲訊互動節(jié)目《活捉坐山雕》是秦杰推出的最成功的節(jié)目,它每個月都會為他帶來不下于3萬元的分成。而秦杰僅憑《鄉(xiāng)音大全》一個節(jié)目在三年里就獲益20萬元。
有了雄厚資金的支持,秦杰開始大量搜集那些有收藏價值的聲音,甚至不惜花大血本。那一次,為了收藏敦煌莫高窟的神秘聲音,他派兩名員工帶著錄音設備,專程去敦煌“臥底”。在秦杰的鼓勵下,兩人硬是在敦煌守了近一個月,錄了幾盒磁帶趕回合肥。秦杰聽后,大喜過望,連說這筆錢花得值。
因為168,秦杰成為名副其實的“聲音自由設計者”;也是因為168,他挖到了聲音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桶金。但酷愛創(chuàng)造的他并不滿足,他一直在思考著如何才能把這一行做大做強。
另辟蹊徑,
謀劃全新產業(yè)宏偉藍圖
早在1994年,秦杰給168提供聲訊節(jié)目正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他就時常問自己:既然聲音能賺大錢,那應該把它定位在什么高度上,才能把它做大做強呢?168畢竟只是一個聲訊服務平臺,時間長了難保聽眾不會膩煩。
1995年的一天,秦杰和幾個朋友一起吃飯。席間,一位朋友的親戚快要生孩子了,他便問大家送點什么有意義。有人說包錢實惠,有人說送長命鎖好玩,而談“音”就興奮的秦杰自然而然地便想到了送聲音,他語出驚人:“小生命出生后的第一聲啼哭很有意義,也很珍貴啊,稍縱即逝。干脆把這第一聲啼哭錄下來,送給他們好了。”在座的各位先是愣了一下,隨后便紛紛拍案叫絕。是啊,還有什么能比這個更有意義呢。隨后,秦杰又查閱了相關資料,得知中國每年新生人口高達3000萬,如果把落地啼哭聲作為“人生第一音”錄制下來,永久收藏,按每人收費30元計算,那就是9個億啊!這塊大蛋糕哪怕只切取百分之一,也有900萬。
秦杰的思路被徹底激活了,原來,除了168,聲音創(chuàng)業(yè)還有更多的平臺。盡管“人生第一音”在當時的實踐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醫(yī)院產房不可能隨便讓人進入,即使進去了,錄音設備也跟不上等等。秦杰雖有遺憾,但他對自己的創(chuàng)意仍然有信心,他堅信“人生第一音”的實現只是個時間問題。而日后的實踐也證明秦杰是對的。
1998年起,由于有線電視的普及及網絡的興起,168聲訊臺開始走下坡路。這也更堅定了秦杰要深化聲音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于是,工作之余,他開始走南闖北,全國各地地跑,調查我國聲音這一領域的發(fā)展狀況。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我國非音樂的聲音標本收藏,還是一片空白。可長期的收藏經驗告訴他,聲音作為一種資源,一種信息,其史料價值、收藏價值、研究價值和應用價值都很大。
于是,他決心加快聲音收藏的進度,并購置了電腦,將其與錄音機、攝像機、刻錄機等設備連接起來。鳥槍換炮后,他除了外出采集聲音,就是坐在電腦前,調用相關程序,把自然狀態(tài)的聲音“修整”得盡善盡美,然后分門別類地保存起來。
5年馬不停蹄地跑下來,秦杰幾乎把當初自己挖到的第一桶金全部搭了進去。可他無怨無悔,依然沉浸在聲音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妻子眼看著“為聲音而活”的丈夫“坐吃山空”,自然不愿意了。可秦杰據理力爭:“孔子的國學風范留下來了,但孔子的聲音沒有留下;包拯的鐵面故事留下來了,但包公的肥東口音沒有留下;李鴻章享堂留下來了,但李鴻章一口一個合肥老母雞的聲音沒有留下……如果我手頭上有孔子、包拯、李鴻章的聲音,還怕賺不到錢?我拎著播放器朝大街上一站,50元聽一次,沒準兒排成長隊呢!”一番話把妻子逗樂了,嗔怪他是“神經病”,最后表示只要他不拆房賣地,她就隨他去了。
有付出必有回報。在經歷了長期的收藏過程后,秦杰一下子擁有了近5000種聲音。面對如此龐大的資源,他萌發(fā)了創(chuàng)辦《中華音庫》的構想。他想:古人李時珍走遍天下,采集并編撰《本草綱目》,我為什么不能深入研究天下音種而編輯《中華音庫》呢?
于是,他開動腦筋,策劃出《中華音庫》的具體內容,包括笑音大全、哭音大全、吆喝大全、獸音大全、鐘音大全、風音大全、水音大全、火音大全、名人之音、鼾音大全、噴嚏大全、酒令大全等100大類。在此基礎上,他提出搶救并永久收藏世界上瀕臨滅絕的音種。全世界目前有8900種語言、34000種方言,正在以每月一種的速度消失,隨著城市化進程與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這種消失速度還在加快。這一策劃方案榮獲2003年度中國策劃十大優(yōu)秀案例獎,并取得國家知識產權證書。
為了收購、采集聲音,秦杰手頭緊張,不得不向親朋好友借錢。妻子也被他的干勁折服了,將每個月的收入留下生活費,剩下的全部交給他。
秦杰沿著《中華音庫》的思路走下去,越發(fā)覺得聲音這一領域大有文章可做。花費了如此多金錢與心血建立了這樣一個音庫,只有經營起來,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那么如何操作呢?另外,音庫光靠自己去采集,不僅不現實,而且也遠遠無法滿足其需要。所以,還要建立相關的配套措施,才能保證音庫的正常運轉。從事金融工作的秦杰很快便從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得到啟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構建了網上聲交所模型,也就是用網絡來進行買賣聲音的交易。既然是交易,那肯定又需要一套嚴格的標準體系,否則商品質量的好壞又無從鑒別……
就這樣,秦杰越想越深,越想越遠,在經歷無數次論證又推翻,推翻又論證的艱難過程后,直到2005年,秦杰才終于完成了深化聲音創(chuàng)業(yè)的整個理論架構。這其間,2000年,由于工作調動的原因,他舉家遷到了省城合肥。
“借雞生蛋”,
要把聲音做成“世界第一”
當這個由音種起源、中華音庫結構、聲音標準體系、網上聲交所模型等四大塊組成的理論體系完成后,秦杰舒心一笑,他知道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行業(yè)的時機到了。
2005年下半年,他拿著凝結著心血的“聽覺產業(yè)十一五規(guī)劃”方案給親朋好友們看,希望能得到資金上的支持。親朋好友們看后,覺得不錯,也看好其市場前景,其中有8位爽快地表示投資。2005年9月,在他們的鼎力支持下,秦杰用籌措來的100萬元,在合肥市高新區(qū)內注冊成立了安徽神州音業(yè)有限公司。
人員和設備到位后,秦杰一步步地按照“聽覺產業(yè)十一五規(guī)劃”向前有序推進。他先是把《中華音庫》的宏偉構想變?yōu)楝F實,以過去自己收藏的5000種聲音為基礎,繼續(xù)采集并收藏獨特的聲音。
隨后,重金請來網絡設計專家建立網上聲交所(www.vocc.cn),搭建《中華音庫》的銷售渠道和買賣場所。一方面瀏覽網站的觀眾可以借助網上銀行、手機短信、會員發(fā)卡三種方式進行有償收聽,槍炮聲、風霜雨雪聲、各國元首的講話聲……可謂應有盡有;另一方面網站上還開通窗口,收購各類聲音,并在收購協議中明碼標價:咳嗽、鼾音、打嗝、響指、掌聲、鐘音、風音、水音、雨音、火音、雷聲及磨擦、笑音、哭音,收購價5元;動物、武器、名人、元首等的聲音,收購價6元;口技、牢騷、吆喝、勞動號子、段子、口頭禪、順口溜等,收購價30元;瀕危物種聲音,起步價1000元,上不封頂……
公司創(chuàng)立后,為了打響知名度,秦杰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里,頻頻帶著自己的創(chuàng)新之作出現在合肥市資本對接會、徽商大會、深圳高交會上。一時間,引來眾多投資商的關注與好奇。畢竟賣“聲”還是一個全新行業(yè),投資商們既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也保持了相當的慎重。
但秦杰不急不躁,他知道只要做得好,不怕引不來投資。為此,他加緊與合肥市同仁文化有限公司、合肥市新藝音樂工作室的合作,其中每個月都要向“同仁文化”提供100個段子,供其制作。另外,秦杰又就“聽覺產業(yè)十一五規(guī)劃”中的發(fā)聲瓶蓋、發(fā)聲說明書、聲音商標設計、一次成音卡等產品,與科大等高校和科研單位達成合作意向,取得技術上的支持。
在秦杰的全身心努力下,2006年剛開頭,公司便迎來了希望的曙光。上海一家風險投資公司來肥考察三次后,基本決定投資聽覺產業(yè)鏈,擬先期投入300萬元,幫助他制作出一次成音卡等樣品。預計最終整個投資額將不少于2000萬元;此外,公司已向央視數字收費頻道申報了中華音庫數字頻道,欲讓全國數以億計的觀眾都大飽耳福;其間,秦杰又陸續(xù)拉來了45萬元的“贊助”。
公司逐漸步入正軌后,2006年元月1日,秦杰果斷從原單位辭職,決心要在這個自己熱愛的全新行業(yè)里大干一場。他躊躇滿志地對筆者說:“一次成音卡一旦投入生產,我的‘人生第一音’的創(chuàng)業(yè)計劃將不再是紙上談兵……我的野心很大,我不僅要把公司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聲音標本提供商,而且還要建立一個能與硅谷媲美的‘音谷’,把公司所開發(fā)的各類聲音賣給地球村里的60億雙耳朵!”(責編/張俊林)